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30篇
  313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Based on the idea of locating the death in the collapsed area of mine by the gas released from the organism decomposition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east Multiply Square (LMS) model for the location and develops two kinds of ANN models for the locating compu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organism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Back Propagation (BP) is better for locating the death in mine. Above works are set up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for locating the death by analyzing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marker gas, mercaptans, in min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developed, the period, for the rescue team members staying in that risk area, can be shorten. The rescue work achieve a step forward for more reasonable, feasible and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72.
In this paper, dust deposition from turbulent gas streams in mine airways is studied both thero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Base on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mine airways, we only considered the effects of Brc-wnian, turbuleut diffusion and gravitation and suggeste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dust deposition from turbulent gas streams in mine airway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73.
分析了不同压帮方式的内排运距特点与计算原理,建立了内排压帮高度及重复剥离深度的数学模型,得出通用的计算公式并给出有效判据。以黑岱沟露天矿为例,采用费用补偿法确定最优的内排压帮高度,利用最小重复剥采比确定最佳的重复剥离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开采露天矿相邻采区间内排压帮高度与重复剥离深度需同时确定,以费用补偿法建立的数学模型简单且可靠,研究成果对露天矿相邻采区间生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4.
2010年通过对昆阳磷矿山损毁林地不同年度恢复及不同混交模式的林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矿山恢复初期,旱冬瓜、藏柏和麻栎3个树种以旱冬瓜生长最为迅速,能快速成林;藏柏次之;麻栎最慢。由1986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恢复的林分物种及多样性指数比较可知,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灌木也逐渐增加;随着林分逐渐郁闭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除受紫茎泽兰生态入侵的影响,草本组成由初期多年生草本过渡为1、2年生草本,向阳性草本过渡为耐阴性草本,种类由多到少,数量由少到多过渡,这一阶段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变化和均匀度变化规律不明显,但随着林分恢复时间的逐渐增加,林下灌草层会逐渐趋向于平衡,达到一个良好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75.
浅述矿区土地生态恢复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土地生态系统破坏,为合理的开发矿产资源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的综合治理是目前我国积极寻求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在矿区内采用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6.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坝人工生态恢复的植物,以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 50 a之久的尾矿坝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运用室内土培和水培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矿土比例(尾矿样与泥土比例分别为5∶0、4∶1、3∶2、2∶3、1∶4、0∶5)以及不同浓度(0、2.5、5、10、25、50、100、150、200、250 mg·L^-1)Pb^2+、Cu^2+、Zn^2+在任豆苗体内的吸收、积累和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任豆对Pb、Cu、Zn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任豆幼苗可以在一定的重金属胁迫环境下存活,任豆对重金属Pb的耐性最大,在高浓度下依然可以存活。任豆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的吸收及转运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任豆对Pb、Cu、Zn的转运能力来看,任豆并非这3种重金属的超累积植物。试验表明,任豆在矿业尾矿坝的人工生态恢复(植物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能否大规模采用任豆作为尾矿坝的生态修复物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77.
为了研究煤矿外排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采用6种不同pH值的浸提剂对贵州4个煤矿区的煤矸石、煤泥和原煤进行了振荡浸提试验,探讨了浸出液的pH、EC和Fe、Mn、Cu、Zn、Pb、Cd6种重金属含量随浸提剂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提剂的pH值逐渐升高,浸出液的pH值也逐渐升高,其EC逐渐下降,当pH值大于4.0以后逐步趋于稳定;所有重金属在强酸性环境中浸出量较大,并随pH值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浸出液中Fe、Mn的浓度普遍较高。3类样品中,煤矸石在酸性条件下其重金属的潜在浸出能力强,环境污染风险大。  相似文献   
178.
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组合品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2突变基因的作用方式,提高玉米品质育种研究水平。[方法]通过对1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3个普通玉米组合及相应的导入o2近等基因系(o2-NILs)组配的33个含o2玉米组合品质的比较,分析了导入o2后对玉米组合品质的影响。[结果]o2-NILs组合与普通玉米组合相比,其赖氨酸、蛋白质和油份含量有大幅增加,其余14种必须氨基酸含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而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变化与赖氨酸变化程度高度相关(>0.8),蛋白质和油份的变化与赖氨酸变化的相关性分别为0.48和0.38,表现为中度相关。33个o2-NILs组合综合品质分析结果表明,o2组合的CAL58×吉477和CA156×196综合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可能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o2对温带玉米种质进行品质改良,并提高改良效率提供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79.
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及类重金属的时间累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矿区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的时间累积效应,文中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地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不同复垦时间的复垦地采集土壤样品,对矿区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元素的时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地土壤的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高于或略低于背景值,且均未超标;重金属Cu、Pb、Zn、Cd、Ni及类重金属As的累积量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负累积效应),Hg及Cr的累积量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正累积效应),Hg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达到了+418.18%,Hg及Cr将成为限制复垦地再利用(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各种重金属及类重金属含量均处于安全等级,内梅罗指数均低于1,均处于清洁水平,内梅罗指数顺序为:PNNi>PNAs>PNCr>PNCu>PNZn>PNCd>PNHg>PNPb。  相似文献   
180.
采用修正的Hedley磷素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土壤中各种磷素形态都有提高,但不同处理提高的幅度不同,其中,对活性态磷(H2O-P+NaH-CO3-P)的提高幅度依次为:无机肥+有机肥+菌肥>无机肥+菌肥>无机肥+有机肥+基质>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CK,对中等活性态磷(NaOH-P)的提高幅度依次为:无机肥+有机肥+菌肥>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菌肥>无机肥+有机肥+基质>无机肥>CK。无机肥+有机肥+菌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对土壤的活性态磷和中等活性态磷分别提高了149.6%和7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