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47篇
  379篇
综合类   909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32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稻生产系统是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本文综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水稻生长季的热量资源增多,辐射资源减少,降水不均一性加大。高温热害、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发生更频繁,这可能降低水、热资源的有效性。气候变化使我国单季稻和双季稻潜在种植边界显著北移,导致单季稻、早稻和晚稻的主要生育期缩短。基于统计模型和水稻生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气候变化使单季稻、早稻和晚稻产量下降,但不同稻作区和方法间存在差异。我国水稻生产重心北移、实测生育期延长和产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水稻生产系统通过种植分布调整、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来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导致水稻生育期缩短和产量下降,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仍需加强气候变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及其在影响评估中的应用,减小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增加其系统性,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2.
苹果产业是陕西省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苹果单产和优果率低,产业化程度低,设施条件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渭北地区苹果产业化的模式,即果农+果农协会+龙头企业+市场,果农+行业协会+市场,果农+基地+县级龙头企业集团+市场等模式。  相似文献   
43.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牧草生长发育过程对水热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迈阿密模型定量估算陕北农牧交错带七县区牧草自然生产力。并与牧草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牧草现实生产力仅为自然生产力的30.80%。基本掌握了该区牧草生产力状况和特点,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战略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4.
Twelve southern-adapted blueberry genotypes, both southern highbush ( Vaccinium corymbosum L. introgressed with 2x V. darrowi Camp) and rabbiteye ( V. ashei Reade), were evaluated for bud development using a morphological scale and for mid-winter cold hardiness using a shoot freezing assay. The winter of 2006–2007 was particularly warm producing higher bud development scores for several of the genotypes and an apparent decrease of cold hardines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T50 values (treatments causing 50% bu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genotypes in both years, with a significant clone × year interaction. The greatest range in LT50 values occurred in 2007, when values ranged from −11.9°C for 'Millennia' to −25.5°C for 'Reveille', two southern highbush cultivars. Results suggest that germplasm selected in North Carolina might typically have sufficient cold hardiness to be used without concern as parental mater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blueberry germplasm with northern adaptation. Other more southern germplasm was generally less hardy and, if utilized as parental material, the resulting progeny would require greater scrutiny with regard to cold hardiness.  相似文献   
45.
为揭示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时空变异性与驱动因子响应机制,保障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应用地理探测器、地统计和重心偏移方法对陕西省SOM含量时空变异格局与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陕西省2017年SOM分布呈南高北低格局,平均含量(质量比)为15.63g/kg,较2007年提升8.61%;空间上,2017年SOM含量重心整体向西南偏移,陕南向西迁移,关中向东迁移,陕北向西南偏移;2017年SOM含量空间变异主导驱动因子为土壤全氮含量(q为0.74);2007—2017年间,土壤全氮含量、年平均气温、机械总动力对SOM含量空间变异的驱动力提升较大;2007—2017年,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驱动SOM含量时空变异,但人类活动对两因素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
誉满三秦的流曲琼锅糖,承袭作坊式的生产工艺和经营模式,技术上口传心授,缺乏一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从而制约着琼锅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挖掘整理独具特色的琼锅糖的民间工艺,传承民间食品文化,推动"一村一品"工程为目的,总结了提炼传统琼锅糖生产工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7.
北疆干旱荒漠地区春小麦与苜蓿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阿勒泰草原的农牧业生产主要是在荒漠瘠薄的戈壁地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对于北疆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田灌溉管理以及自然植被生态恢复等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联合国“2817项目”春小麦和苜蓿灌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初步得到达到该地区小麦和苜蓿高产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春小麦应采用“量少次多”的灌溉制度,灌溉定额为433 mm,灌水次数为10次,其中最优灌水定额抽穗前60 mm,其他生育阶段灌水定额为30~45 mm;苜蓿打3茬灌溉定额为849 mm,灌水次数为15次,第1茬的第1水灌水定额在60 mm,第2、3茬的第1水灌水定额为67 mm,其他水灌水定额在40~60 mm。研究显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处理是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苜蓿达到高产的最优方案是幼苗期、蔓枝延长期和开花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45%和45%。  相似文献   
48.
基于GIS与RS的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对加强屏障带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防沙屏障带为研究区,根据2005、2010、2015年MODIS遥感影像,将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和裸地7类。采用空间统计、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分析法、PNTIL模型等方法,对北方防沙屏障带2005—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整体呈稳定状态;从分屏障带看,内蒙古防沙屏障带荒漠面积明显减少,塔里木防沙屏障带森林面积迅速增加,而河西走廊防沙屏障带草地面积明显增加;从正/逆转换方向来看,屏障带内农田、城镇、荒漠及裸地生态系统正向转换率高于逆向转换率。10年间,在景观水平上,北方防沙屏障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呈减少趋势;在类型水平上荒漠景观整体呈现破碎化萎缩的趋势特征,森林、草地向形状简单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2005—2015年,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总体向好,治沙效果明显,但局部仍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49.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以及工程性缺水对该地区发展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等加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实施居民避让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解决陕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0.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存在的干旱与水土流失并存的问题,选取了垄向区田、鼠道、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等6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与时段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储水量大小的技术模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常规耕作。各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总蒸散量大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