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84篇 |
免费 | 388篇 |
国内免费 | 3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05篇 |
农学 | 353篇 |
基础科学 | 169篇 |
650篇 | |
综合类 | 2207篇 |
农作物 | 517篇 |
水产渔业 | 176篇 |
畜牧兽医 | 439篇 |
园艺 | 91篇 |
植物保护 | 5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213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180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240篇 |
2014年 | 278篇 |
2013年 | 354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418篇 |
2010年 | 346篇 |
2009年 | 332篇 |
2008年 | 334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更新是森林恢复较好的办法,对未来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的影响。更新模型能够模拟天然更新的现实和未来状况,为森林经营者提供准确的森林计划。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13年设置的12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例,选择泊松和负二项分布形式,考虑样地间的随机效应,构建基于林分因子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天然更新模型。结果表明:各个树种对林分因子的反应不一,白桦更新株数与林分每公顷株数和平均直径均呈负相关;红松和水曲柳更新株数不受各个林分因子的影响,更新株数是随机的;冷杉更新株数与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呈负相关;色木槭和云杉更新株数均与林分平均直径呈负相关。在考虑样地的随机截距效应后,模型的模拟效果显著提高。在构建天然更新模型时,林分密度是十分重要的因子,如果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就要科学合理的采取经营措施,以确保合理的林分密度。另外样地间的差异是不容忽略的因素,需要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来降低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2.
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对道路景观的规划、调查、定位等系统分析,从而在道路的形态、周边环境的借景及路域生态系统的景观绿化等方面,探讨了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龙羊峡库区天然草地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美国陆地卫星T.M图象,对龙羊峡水库库区的天然草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面积减少7084.09hm^2。其中减幅较大的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10年中分别减少了7299.27hm^2和1015.65hm^2。另外,草地盖度,牧草高度和草地产量也有下降,其中草地盖度下降5%-15%;牧草种数减少4-20种;牧草产量下降73.5-1090.05kg/hm^2。并对变化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选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对双峰驼精清进行分离,各层析组分用于大鼠垂体组织体外培养,并给母驼肌注有活性的组分,以RIA法测定垂体组织培养液和母驼血浆中LH及FSH的浓度。结果表明,驼精清经DEAE-纤维素柱分离后可得到5个蛋白组分(L1-L5),其中L3在大鼠垂体培养时引起LH释放明显增加(P<0.05),FSH则无明显变化。给卵巢上无大卵泡发育的母驼肌注有活性的组分L3,可引起血浆中LH明显升高,FSH也无变化。由此表明,L3在体内外试验中均具有引起LH释放的生物活性,它可能是诱导排卵的活性因子或其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Friederike Pfau Jürgen Hummel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2019,103(6):1739-174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protein yield of different pure carbohydrates to contribute to a more precise prediction of the microbial protein formed in the rumen. In a first experiment, sucrose, wheat starch,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and citrus pectin were incubated for 8 and 24 hr in the modified Hohenheim gas test (HGT) system (3 runs × 2 syringes) including gas production, ammonia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Ammonia values were used for estimation of the microbial protein formation. In a second experiment, the same substrates were incubated for 96 hr in the HGT system (2 runs × 3 syringes) and gas production was measured after 2, 4, 6, 8, 12, 16, 24, 30, 36, 48, 60, 72 and 96 hr of incubation to obtain the fermentation kinetics and the time of half‐maximal gas production (t1/2) of the substrates. The substrates differed considerably in their fermentation kinetics, and therefore, comparison on the basis of t1/2 was chosen as the most meaningful. At t1/2, microbial protein yield [g/kg dry matter] was higher for cellulose than for sucrose and pectin and higher for starch than for sucrose. The microbial protein expressed in g/L gas production was higher for starch and cellulose than for sucrose and pectin at t1/2. Effects of carbohydrates related to ruminal pH may remain undetected in in vitro trials.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是作物残余物中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氢键及其他化学键、分子键结合而成,是具有复杂聚合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可利用率较低。蒸汽爆破即汽爆,是应用蒸汽弹射原理实现爆炸过程中对生物质预处理的技术。将蒸汽爆破技术应用于玉米秸秆处理,可高效分离纤维素,对玉米秸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程度。作者介绍了蒸汽爆破工艺原理与参数,综述了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化学成分和酶解产糖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可使蒸汽分子渗入植物组织,经过瞬时释放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作用于生物质组织细胞层间,达到原料分解的目的;蒸汽爆破可改变玉米秸秆的纤维结构,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随着蒸汽爆破的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物料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纤维素含量升高);蒸汽爆破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酶解产糖率,随着蒸汽爆破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玉米秸秆体外培养酶解还原糖产量增加;蒸汽爆破可使玉米秸秆的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可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蒸汽爆破通过破坏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在玉米秸秆上的附着,从而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综上,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8.
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玉米中的可利用糖含量以确定试验测定的最佳条件,并以此条件为对照测定天然鸽乳中可利用糖含量.玉米及天然鸽乳可利用糖溶液经乙醚去脂,高峰氏糖化酶水解,乙醇提取,饱和乙酸铅脱色后制得.结果表明,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测定量在0.1~0.6 mg/m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6771x 0.0737,相关系数R=0.9987.测定不同的天然鸽乳样品,试验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其可利用糖含量,0~3日龄天然鸽乳为7.45%~7.64%,4~6日龄天然鸽乳为32.08~60.28 %. 相似文献
9.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较好的造纸材料,其纤维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造纸的价值,纤维素越高,制浆、漂白工艺越简单,成纸紧度、透明度越高。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纤维素含量的作用效果,以灌溉造纸废水的芦苇茎和叶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灌溉期和不同浓度废水下芦苇茎和叶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1)灌溉300mg·L-1浓度废水对芦苇纤维素含量影响最大,出苗期芦苇茎纤维素含量表现为:300mg·L-1(36.39%)175mg·L-1(35.39%)50mg·L-1(34.73%)0(33.45%);2)在快速生长期灌溉废水最利于芦苇纤维素的积累,如浓度为300mg·L-1时芦苇茎纤维素含量变化量表现为快速生长期(11.75%)抽穗期(9.64%)成熟期(9.6%)展叶期(7.68%)出苗期(3.64%);3)芦苇纤维素含量总体表现为茎叶,如在出苗期灌溉浓度为300mg·L-1的废水,芦苇纤维素含量表现为茎(33.45%)叶(22.11%);4)废水浓度(X)对芦苇纤维素含量(Y)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茎=0.012 X+0.379 8,Y叶=0.008 X+0.249 2。 相似文献
10.
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发病蛋鸡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与人工接种病例不同的是,在肿瘤组织内还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淋巴-巨噬细胞;在骨髓和肿瘤组织中检测到部分髓细胞胞浆内有ALV—J抗原表达。从发病情况、各器官病变程度及免疫组化结果来看,2种病原存在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脾可能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的原发器官。但其发病的时间可能不如J亚群白血病早。此次在蛋种鸡发现此混合感染提示,病毒在环境选择压及免疫选择压的作用下,其生物特性、致病作用以及宿主范围均可发生改变。应警惕J亚群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在蛋鸡中的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