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43篇
  544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砷制剂对小鼠铁吸收的影响,45只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40,80mg/kg砷(以洛克沙胂形式),试验期30d。试验结束后,收取各组粪便和组织器官测定铁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mg/kg砷组铁表观吸收率提高14.57%,80mg/kg砷组铁表观吸收率则降低了14.93%;40mg/kg砷组小鼠肝脏、肾脏、脾脏、小肠和腿肌铁含量显著升高(P〈O.05),80mg/kg砷组则显著降低(P〈O.05);但两组分别于停砷后5,7d,组织器官铁恢复正常水平。这表明40mg/kg砷水平可促进铁的吸收,相反80mg/kg砷水平则抑制铁的吸收。  相似文献   
93.
黄少琴 《绿色科技》2014,(8):297-300
从河北钢铁产业新增产能、产量、经济效益、钢材进出口、行业集中度、节能减排等角度探讨了河北钢铁产业的现状,并对河北钢铁产业进行了SWOT分析;从产业布局、合并重组、专业化分工、钢铁企业的发展趋势等角度探讨了河北钢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Fe2+、Cd2+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周麦18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采用不同的Fe2+浓度(2.5、25、250 μmol/L)和Cd2+浓度(0、5、50、200 μmol/L)处理,观测小麦幼苗期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添加Cd2+的处理,Fe2+浓度不同对小麦苗期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同.低Fe2+时根系干物质积累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加,浓度升高后根系干物质先增加后降低,根长随着Fe2上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少量Cd2+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Fe2+对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变化与根长变化表现基本一致.不同Fe2+浓度对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与根长和叶绿素变化相反.Fe2+浓度较低时,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Cd2+较为敏感,且Cd2+的存在抑制了小麦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干物质的积累;Fe2+浓度增大,少量Cd2+的存在更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但Cd2+浓度较高时又会抑制小麦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5.
小麦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法,比较正常供铁和缺铁胁迫下小麦的生理生化指标,同时设置加氧和不加氧2个处理。结果表明,完全营养液加氧处理的小麦株高和穗长最大,达到51.0cm和7.5cm。缺铁处理降低了小麦的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和穗粒数。正常供铁条件下,小麦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显著高于不供铁的小麦。加氧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高于无氧处理的小麦。根际Fe3+还原酶活性在缺铁胁迫条件下达到17.3μmol·g-1·(2h)-1。缺铁处理降低了小麦植株地上部的铁素含量,并且在加氧条件下更明显。Mn、Cu这两种元素和Fe元素之间存在某种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决库尔勒香梨叶片营养诊断中"铁素黄化悖论"问题,测定了库尔勒香梨正常绿叶和失绿黄化叶片的全铁、有效铁和质外体铁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铁和有效铁的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梨叶片产生缺铁黄化的直接原因是缺乏有效铁;缺铁黄化的叶片有时全铁含量相比于正常绿叶并不低;以叶面积为底数来表征香梨叶片铁含量,可以消除"黄化悖论"迷局;香梨叶片中铁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质外体中占58%~64%。  相似文献   
97.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iron supplement on growth, haematology and microelements of juvenile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Casein–gelatine‐bas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0, 50, 100, 150, 200 and 250 mg kg−1 iron from ferrous sulphate were fed to grouper (mean initial weight: 21.0 ± 0.2 g) for 8 weeks. Weight gain was highest in fish fed the diet supplemented with 100 mg kg−1 iron, intermediate in fish fed diets with 50, 150, 200 and 250 mg kg−1 iron and lowest in fish fed the basal diet. Feed efficiency followed a similar trend except that the lowest value was in fish fed the basal diet and the diet supplemented with 250 mg kg−1 iron. Hepatic iron was highest in fish f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iron ≥100 mg kg−1, followed by fish fed diet with 50 mg kg−1 iron and lowest in fish fed the basal diet. The whole‐body iron was lowest in fish fed the basal diet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groups, as judged by anova . Iron supplement to the basal die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 (red blood cell count, haematocrit and haemoglobin), hepatic copper concentration or manganese, zinc concentration in liver and whole body. Broken‐line analysis of hepatic iron indicated that iron supplementation of 100 mg kg−1 satisfied the hepatic iron storage and that further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expand the iron status.  相似文献   
98.
9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中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柠檬酸、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对菠萝叶片总铁、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菠萝生长和产量影响,为防治菠萝叶片黄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6.67%硫酸亚铁溶液、0.2%柠檬酸溶液pH值均在2.80以下,叶面喷施酸性溶液提高了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能促进菠萝生长,提高菠萝产量;柠檬酸铁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对提高菠萝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含量及促进菠萝生长和提高产量效果不显著;柠檬酸铁铵、柠檬酸+硫酸亚铁都能显著提高菠萝叶片全铁、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菠萝叶片数、D叶长度、宽度及产量,能有效防治菠萝叶片黄化。  相似文献   
100.
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特征及与甲烷排放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稻田土壤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五种不同施肥(无肥、化肥、猪粪+化肥、鸡粪+化肥、稻草+化肥)处理,监测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亚铁(Fe2+)含量、土壤Eh值和甲烷(CH4)排放的动态变化,分析还原性物质与CH4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稻田CH4排放通量、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较高,并随水稻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Eh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介于-238至118 mv之间,且为水稻生长前期低,后期高。施用有机肥后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比化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3%和11%,而土壤Eh值则低于无肥和化肥处理。相关分析表明,CH4排放通量与土壤中活性还原性物质、Fe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E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中Fe2+含量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控制稻田土壤中Fe2+含量有利于稻田CH4的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