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26篇
  133篇
综合类   539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601篇
畜牧兽医   672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8 毫秒
91.
按照榨菜的正常播种时间和生长季节,连续3 a对榨菜移栽苗、返青苗、榨菜茎膨大初期、膨大期、成熟期及雨水节后期按GB/T 15401-94方法进行了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从900多个检测数据中发现了硝酸盐蓄积量从移栽到成熟过程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土壤中施加EDTA、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研究施用络合剂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Pb的影响。[结果]土壤中施加络合剂对印度芥菜的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添加EDTA明显提高了印度芥菜地上部对Pb的吸收,地上部Pb含量达到349 mg/kg,而其他有机酸处理对印度芥菜地上部Pb含量的影响不大。施加EDTA明显提高了Pb向印度芥菜地上部的迁移能力,迁移系数为0.73;施加苹果酸和柠檬酸对Pb的迁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如EDTA明显;施加草酸阻碍了Pb向印度芥菜地上部的迁移。[结论]土壤中施加络合剂可提高印度芥菜地上部对Pb的吸收,施用EDTA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3.
选取300只健康、活泼的28日龄豁眼鹅,公母各半,体重为1 142.68(±50.64)g,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血粉3%组、膨化血粉3%组和鱼粉3%组,每组设5次重复,每次重复20只鹅,试验时间28 d,研究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等比例的血粉、膨化血粉以及鱼粉对生长鹅生长性能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和膨化血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以及盲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的高低顺序为鱼粉组>膨化血粉组>血粉组,鱼粉组与膨化血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血粉组(P<0.05)。结果说明膨化血粉的饲喂效果显著好于血粉,在生长鹅日粮中可以3%比例等量替代鱼粉。  相似文献   
94.
选取300只健康无病、体重为2 412.85(±68.37)g的豁眼鹅,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3个处理,5次重复,分别在日粮中分别添加1.5%、3.0%、4.5%的膨化血粉,探讨不同比例膨化血粉对肥育鹅胴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屠宰率3%组最高(90.17%),4.5%组次之(89.99%),1.5%组最低(89.69%);半净膛率3%组最高(78.39%),4.5%组次之(78.00%),1.5%组最低(77.98%);全净膛率3%组最高(69.41%),4.5%组次之(69.06%),1.5%组最低(69.01%);胸肌率3%组最高(20.35%),4.5%组次之(20.17%),1.5%组最低(20.10%);腿肌率3%组最高(18.37%),4.5%组次之(18.07%),1.5%组最低(17.99%);腹脂率3%组最高(2.24%),4.5%组次之(2.11%),1.5%组最低(2.03%)。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3%的膨化血粉,能显著提高肥育鹅胴体性能。  相似文献   
95.
试验对高温高压灭菌处理棉粕、高温灭菌处理后再用黑曲霉固态发酵棉粕、直接对棉粕进行黑曲霉固态生料发酵3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固态生料发酵的脱毒效果与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与高温灭菌后发酵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比研究了棕仁粕、豆柏、花生粕的基础营养及体外胃蛋白酶消化性,通过在实验饲料中添加2%、6%、10%的棕仁粕制备了四份等氮等能的饲料,初步评价了添加棕仁粕对罗非鱼生长、体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棕仁柏作为蛋白水平相对略低,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蛋白替代源,其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与豆粕和花生粕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膳食饲料组分适量的添加到水产动物饲料中,而不会影响罗非鱼的正常生长;在罗非鱼养殖实验中,添加2%棕仁粕的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利用率、鱼体的蛋白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至6%~10%后,罗飞鱼的生长表现开始下降,饲料系数开始上升,鱼体蛋白组分下降(P<0.05).作为棕仁粕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初步探索性应用研究,研究认为棕仁粕是可以用于水产饲料的成分使用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6%.  相似文献   
97.
以含27.0%的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3.0%、6.0%、9.0%、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饲料中的鱼粉,另在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的基础上添加了0.1%的羟基蛋氨酸钙,制成6种试验饲料(A、B、C、D、E、F),分别喂养日本沼虾幼虾。养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12±0.04)g的幼虾30 d,第二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23±0.12)g的幼虾23 d,测定其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各组幼虾的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用量在12.0%以内时,养殖日本沼虾肌肉的水分、脂肪、灰分、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日本沼虾肌肉的脂肪酸组成随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而变化,玉米蛋白粉用量超过9.0%时,沼虾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EPA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8.
[目的]优选出发酵制备纳豆激酶制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直投式纳豆发酵剂。[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市售纳豆及纳豆菌剂中筛选出3株纳豆芽孢杆菌优势菌株。通过比较这3个分离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的产酶能力,优选出其中1株作为制备直投式纳豆发酵剂的菌种并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酶活力最高。作为接种剂,直投式发酵剂在产酶活力上均优于液体种子液。试验优化了冻干粉菌悬液的浓度为107CFU/ml,发酵豆粕获得了498.8 U/g纳豆激酶酶活力。[结论]研究可为利用直投式发酵剂发酵产纳豆激酶制品提供参考依据,为实际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优选水回流法提取河湟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5-羟色胺衍生物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水回流法提取河湟红花粉粕中5-羟色胺衍生物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提取方案。[结果]影响蒸馏水回流法提取河湟红花籽粕中5-羟色胺衍生物含量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对5-羟色胺衍生物提取率具有明显影响;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的5-羟色胺衍生物含量为0.66%。[结论]优选出了最佳提取工艺,为河湟红花籽粕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开展了为期63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