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9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907篇
林业   1419篇
农学   503篇
基础科学   248篇
  3233篇
综合类   2939篇
农作物   278篇
水产渔业   352篇
畜牧兽医   1096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46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以柳州市东堤游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景观单元作为调查样方,借鉴三维绿量概念与计算方法,提出三维彩量概念,分析了东堤游园彩叶植物的三维彩量,为评价城市彩化的立体指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东堤游园彩叶植物资源丰富,达47.1%,由于春色叶类、秋色叶类以及新叶有色类植物的应用,春秋季的三维彩量值明显高于冬夏,体现了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样地间春季和秋季的三维彩化率对比均差异明显。依据其结果,推荐2种优秀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92.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模型法分析了福建将乐林场粗叶榕、檵木、厚叶冬青、建润楠4种灌木生物量与地径(D)、株高(H)、冠幅(C)、植冠面积(A)、DH、D2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DH、D2H为参数构建的w=a+b(DH)+c(DH)2+d(DH)3W=a+b(D2H)+c(D2H)2+d(D2H)3模型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灌木的生物量与各形态因子的相关关系;同时,拟合灌木层混合生物量模型,其整株生物量模型为W=35.4+4.19×10-2(DH)+2.03×10-3(DH)2+1.08×10-6(DH)3(R=0.921,SEE=0.921)。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不同林龄(8、13、18 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沙棘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进程中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土壤养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棘人工林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总量、真菌特征脂肪酸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总量在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真菌总量在中龄林时出现最大值,在进入成熟林后略有下降;2)不同林龄的沙棘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于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3)土壤微生物总PLFA量、土壤细菌PLFA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真菌PLFA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林龄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养分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995.
放牧对西藏高寒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的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上生物量测定法对草地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γ分布模型,从空间异质性角度来探索放牧对西藏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未放牧区(N)、适度放牧区(M)和重度放牧区(H)植物种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γ模型均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样方内的平均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且适度放牧、重度放牧与未放牧区生物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群落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N>H>M,且草地植物种的生物量与其空间异质性负相关。因此在草地的管理与利用中,应有效控制植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实现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996.
单播与混播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 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以及它们混播(分别记作G-G,L-L,G-L)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播时,无芒雀麦对氮肥的响应较敏感,施入氮肥显著地提高无芒雀麦的生物量(P<0.05),而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播时,无芒雀麦对有效氮的竞争胜过紫花苜蓿,施氮能显著地增加混播中无芒雀麦牧草的生物量(P<0.05),间接地抑制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发展。2)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总生物量介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之间,却高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的平均值。3)无芒雀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在混播时显著高于单播(P<0.05)。相反,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单播显著高于混播(P<0.05)。这说明在混播系统中,无芒雀麦混播效应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混播效应表现为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处于动态的消长中,这种变化通过土壤无机氮的水平来调控。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单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葡萄糖+果糖(1:1)、多糖可溶性淀粉以及可溶性淀粉经酶处理后的水解产物为碳源,测定了发酵过程中糖消耗水平及绿僵菌生物量,分析了碳源对绿僵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葡萄糖+果糖的生物量最大(16.16 g/L)、达到最大生物量时的增长速度也最大(0.4238 g/L·h),并且被绿僵菌利用最快(48 h);其它依次为蔗糖、葡萄糖、果糖、可溶性淀粉;相同质量淀粉经外源α-淀粉酶水解12 h后作为碳源,与直接利用可溶性淀粉相比绿僵菌生物量增加14.3%左右。由此可见多糖基质碳源不利于绿僵菌的吸收利用,若在多糖基质碳源中添加外源糖类水解酶提前将多糖降解为单糖供绿僵菌生长,可提高绿僵菌对其利用率,进而提高发酵水平,降低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我国农业部统计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利用生态能学方法,评估了2000—2010年虫害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危害损失。结果表明:11年期间全国由于虫害造成草地生物量损失约为年均230.9万t,损失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年份间危害差异变化很大,最高年份(2008年),损失328.5万t,占我国牧草需求量的32.8%。区域草地虫害强度排序为:中部西部东部,西部和中部共占比例高达96%;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其中内蒙古省年均损失量占全国总量的53.47%。这种特征与中国草被覆盖分布及防治科技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虫害分布范围广,危害损失巨大,危害动态波动变化,应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草原虫害监测和预报,制定应对草原虫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99.
Centaurea solstitialis (yellow starthistle) has invaded rangelands and natural areas in the western USA. There is evidence that mowing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of reducing growth and seed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well‐established and distributed bioagent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measured C. solstitialis's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following two treatments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bud/capitula destruction and shoot mowing) and measured C. solstitialis's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We measured changes in soil moisture conten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se manipulations differentially affect water usage by the invasive plant. Mowing produced shorter plants that weighed less. Bud damaged pla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untreated controls. The number of developed capitula was reduced 67% by mowing but was unaffected by bud damage. Mowed plants redistributed resources from root to flower production. Both treatments reduced mean capitulum diameter. This resulted in reductions of 76% and 21% in estimated seed number for mowed and bud damaged plants respectively. Root abundance decreased and root life‐span was reduced by both treatments. Soil moisture depletion was greatest from mid‐May to mid‐July (from 21% to 9%) and occurred after maximum root abundance. Mowing resulted in a delay in soil moisture depletion compared with the bud damaged plants or the untreated controls. Bud/capitula damage did not affect C. solstitialis's requirement for soil water. Overall,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mowing reduced C. solstitialis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more than bud damage alone. This information will aid managers in selecting a strategy for managing C. solstitialis in a particular habitat.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