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1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772篇
林业   634篇
农学   605篇
基础科学   206篇
  3544篇
综合类   3485篇
农作物   401篇
水产渔业   436篇
畜牧兽医   1274篇
园艺   407篇
植物保护   475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我国西藏四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西藏四种植物进行染色体观察,这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2.
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增加了6.82%、11.53%、11.76%、9.68%、33.33%、62.5%、33.33%、34.04%~37.61%、8.42%~15.87%、32.53%~33.86%、13.56%~18.6%、3.99%、12.81%~17.99%,真菌数量减少了26.23%~32.89%。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70%化肥+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3.
黄土高原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土壤碳氮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苜蓿(Medicago sativa)-作物轮作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形态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6种种植模式分别为苜蓿-苜蓿、苜蓿-休闲、苜蓿-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玉米(Zea mays)、苜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谷子(Setaria italica)。结果表明,苜蓿-作物种植模式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而苜蓿翻耕后保持休闲则可维持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降低了1.60%~23.11%,全氮含量增加了3.81%~21.83%。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状况不同,进而引起土壤酶发生变化。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在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同时,提高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20%~12.30%和15.03%~43.43%,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1.26%~28.79%。苜蓿连作和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间的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苜蓿-休闲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 C、N、P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退耕草地为对象,分别对退耕0、1、3、5、6、8、11、15、20年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碳、氮、磷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且猪毛蒿整体全氮含量较其他植物高。全磷含量除赖草外也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退耕1年狗尾草和退耕3年赖草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其余各退耕年限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优势植物C∶N、C∶P、N∶P整体表现为退耕20年长芒草最大。赖草和猪毛蒿最小。退耕6年以上20年以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氮含量退耕0~6年呈波动式变化,退耕8年后全氮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与全氮相同。研究区土壤C∶N变化范围为7.08~19.62,C∶P变化范围为6.60~35.25,N∶P变化范围为0.82~2.17。各层土壤C∶N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1.18~15.03,C∶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4.09~24.55,N∶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06~1.98;除C∶N接近我国土壤C∶N均值外,研究区土壤C∶P和N∶P均低于我国土壤C∶P和N∶P均值。并且相应地表优势植物C∶N、C∶P、N∶P明显高于表层土壤。本研究中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全N呈负相关,意味着C∶N主要受N控制,而C∶P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全P相关性不显著。土壤N∶P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主要受N控制,而土壤全N含量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植物与土壤碳、氮、磷相关性显示:植物全N与土壤N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植物全P与土壤全N、全P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和N∶P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卵黄抗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160头(25±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分为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各组分别饲喂以下4种饲粮: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4 kg/t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基础饲粮+1.0 kg/t卵黄抗体(卵黄抗体组)、基础饲粮+0.2 kg/t硫酸黏杆菌素+0.5 kg/t卵黄抗体(联用组)。试验期共计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表现出相近的使用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增加了断奶仔猪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回肠、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了断奶仔猪回肠、盲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卵黄抗体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仔猪免疫力,提高肠道健康水平,促进有益菌生长,与抗生素有相近的使用效果,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相似文献   
86.
疯牛病发病机理和跨物种传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疯牛病(BSE)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已为人们所熟知,本文仅就疯牛病病因、发病机理、及跨物种传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山西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碳、氮密度的区域差异,以及导致这种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本试验以山西省铁杆蒿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晋北半干旱地区和晋南半湿润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碳(C)、氮(N)密度,分析了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南北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晋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651.83 g C·m-2和20.63 g N·m-2,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418.89 g C·m-2和13.90 g N·m-2。以群落各组分碳、氮密度代表样点进行RDA(Redundancy analysis)冗余分析排序得出造成两地区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主要生态因子均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可见,山西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差异与生物量的积累密切相关,驱动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环境因素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  相似文献   
88.
云南大额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云南大额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对大额牛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总数据产出>3Gb)、分析、组装,共获得13546196个环境基因标签(EGTs)。在微生物分析时随机选用了10387566个EGTs(占总EGTs的76.68%)与NCBI的NR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进行物种注释。结果显示,在分析的EGTs中,主要由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生菌域及部分不能确定域归属的未知微生物构成,其中微生物主要属于10个门,94%的EGTs属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最高,分别占总细菌的48%和42%。大额牛瘤胃中主要的纤维降解细菌为黄化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分别占总细菌的1.60%、1.20%、0.86%和0.52%。本研究结果表明EGTs技术可用于分析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解释微生物群落功能,对研究特殊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本试验建立了鱼腥草、柴胡、维生素C、盐酸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0.75%三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 3.0)-甲醇-乙腈(50:45:5)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采集范围为190~400 nm,记录色谱图波长242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地塞米松磷酸钠质量浓度在10.0~200.0 mg/L内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在鱼腥草、柴胡、维生素C、盐酸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注射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7.54%和1.14%、101.59%和0.19%、100.92%和0.92%、99.82%和0.73%、100.08%和0.62%。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鱼腥草等5种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磷钠的检查。  相似文献   
9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低分子质量(1 000 u)壳寡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盲肠微生物数量以及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5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 mg/kg壳寡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表明:1)添加300、600和900 mg/kg壳寡糖组的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52%(P0.05)、2.99%(P0.05)和4.08%(P0.05)。2)试验第3、6周末,添加600和900 mg/kg壳寡糖组的鸡蛋哈夫单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7%、6.69%和6.47%、6.60%(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00、900 mg/kg壳寡糖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00、900 mg/kg壳寡糖显著提高了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盲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00、600 mg/kg壳寡糖显著提高了脾脏IL-2 m RNA表达水平(P0.05),饲粮添加600 mg/kg壳寡糖显著提高了脾脏TNF-αm 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和哈夫单位,调节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增强了蛋鸡的免疫力,适宜壳寡糖添加水平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