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4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7篇
  82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样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内蒙古汉玛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57科188属414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5种,被子植物55科184属409种;种子植物区系属于温带性质,且深受东北植物区系的影响,同时有蒙古植物区系成分渗透,因此本区植物区系复杂,区系成分多样性显著,具有交错性质。  相似文献   
32.
2007年5月,在杭州城市住宅小区中选择不同建设年代和风格、有代表性的13个小区进行实地典型调查,结果为:有绿化植物67科119属145种,其中木本植物119种,占总种数的82.1%,乡土植物84种,占总种数的57.9%.在科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分别占26.87%、44.78%和26.86%,中国特有分布科为银杏科.在属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分别占2.52%、38.65%、55.47%和3.36%.分析表明,杭州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偏低,乡土植物比例偏少,热带成分相对偏高而温带成分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贡嘎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和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贡嘎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51科688属2 472种(含种下单位,下同),种子植物有120科631属2 323种。保护区植物科、属、种组成丰富,被子植物占有明显优势,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77%、90%、93%;2)保护区地质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较多,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北温带分布类型、东亚分布类型及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据着不同的地域和海拔,并彼此交汇渗透,使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3)保护区各类温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237属,热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162属,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4)保护区东亚分布类型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结合保护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与其它植物区系间的关系,表明保护区是某些植物分布的过渡地带,特别是东亚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34.
野生植物资源是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文章通过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所分布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地理分布特点、资源经营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对今后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莞蕨类植物区系及其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有蕨类植物37科66属125种,其区系特点为:①分布区类型在科、属、种的水平上皆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占各自总数的64.87%、75.76%与61.60%。②科与属的分布区类型显示出东莞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的联系较弱;在种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占总数的28.80%,呈现出热带蕨类植物区系向温带蕨类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③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洲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构成了东莞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各占38.40%和20.80%。④与周边4个地区的比较中,与深圳的相似性为最高,与乐昌的相似性为最低;总体上,东莞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36.
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性质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策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岛南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低地雨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植被调查,并研究其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结果表明:维管植物隶属于65科150属213种,种子植物63科148属211种,分别占海南岛和全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的32.66%、19.29%,13.56%、4.69%和7.65%、0.78%~0.81%;优势科明显,单种科36个,寡种科24个,共占总科数的92.31%;属内种的变化范围为1~6,单种属最多,占总数的76.00%;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性质占绝对优势,这不同于尖峰岭山地雨林热带-亚热带过度性明显的特点;根据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最小取样面积为范围在3 600~6 400 m~2之间,其上限高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4 000 m~2最小面积;相较于山地雨林,其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37.
本试验旨在探究抗菌肽对育成期母貂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65日龄体重相近的短毛黑母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200、300、400、500 mg/kg的抗菌肽(天蚕素活性多肽)。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100、200、400、5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体长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0、300、4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1~5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100、200、300、4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6~8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3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Chao1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100、2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  相似文献   
38.
在不用药物、不接种疫苗的条件下,于饮水中添加0(CK),0.5%,1.0%和1.5%的以壳聚糖为培养底物研制的壳聚糖饲用微生物制剂饲喂湘黄鸡,探讨其对湘黄鸡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脾脏指数有上升趋势(Jp〈0.25),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血液中IgG含量呈上升趋势(P〈0.25),T3,T4和IgA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或(p〈0.01);试验组盲肠中大肠杆菌显著减少,而乳酸杆菌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日增重和育成率上,试验组提高率达9.31%(p〈0.01)和7.01%(p〈O.05),表明该制剂通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T3,T4,IgA,IgG分泌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试鸡的抗病力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9.
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西北旱地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和根外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测定,并将其与常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增率均为正值,小麦根系利于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生长,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和小麦根区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增加,即R/B值大于1,玉米的根系化感作用能够强化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即R/B值较高;玉米根区土壤微环境较小麦更利于土壤放线菌生长。小麦和玉米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不同,覆膜模式下小麦利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系的化感效应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增加。玉米根区放线菌数量高于根外,小麦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40.
王长文  崔秀艳  刘墨  刘冠廷  娄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58-16961,16983
[目的]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及正常菌群定植与消化纤维的关系。[方法]以吉林白鹅为试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羊草和玉米秸为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00日龄雏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结果]雏鹅出壳前其消化道是无菌的,出壳后约6h,就可以在腺胃中查出细菌。随后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大量繁殖后,出现厌氧菌的繁殖高峰,46.00日龄左右雏鹅消化道完成定植过程;羊草组细菌数量比玉米秸秆组少,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含量比玉米秸秆组高;大肠杆菌的优势部位为腺胃,肠球菌和乳酸杆菌的优势部位为回肠,葡萄球菌、真杆菌、类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的优势部位为盲肠。[结论]日龄、消化道部位和纤维源显著影响各种菌的定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