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62篇
林业   57篇
农学   216篇
基础科学   143篇
  1630篇
综合类   1596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67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了城市污泥与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在人工林地施用2 a后重金属质量分数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以期为城市污泥产品在林业上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榆树Ulmus pumila林地设计随机区组试验,根据堆肥中污泥含量设置4种混合堆肥施加量水平(0、15、30、60 t·hm?2),施用2 a后采集土样测定其中铬、铅、铜、锌、镉和镍等7种重金属指标(总量及形态)、土壤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土壤呼吸强度及4种土壤酶活性等7种土壤微生物指标,分析不同施肥量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  污泥堆肥施用2 a后,6种重金属总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各施加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不同形态的质量分数变化较小,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总体污染风险较低;土壤酶和微生物碳氮随施加量增加无明显变化趋势,但施肥样地的土壤酶指数和土壤呼吸强度都比对照样地高,表明施污泥堆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结论  污泥堆肥的施加量低于30 t·hm?2时,榆树林生态系统可承受其增加的重金属风险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质量。图1表4参22  相似文献   
82.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灌淤土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寻求合理利用畜禽粪便资源与改善玉米氮素利用的有效措施,通过3a连续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较,施用有机肥土壤pH值下降了0.59~0.86,土壤容重下降了8.05%~10.74%。有机无机配施(N1M1、N2M2)处理定位施肥3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分别增加0.86,0.44g/kg,土壤全氮含量年均分别增加0.09,0.06g/kg,土壤碱解氮含量年均分别增加4.74,3.68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分别增加6.62,5.35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年均分别增加8.46,6.66mg/kg。与常规N1处理比较,第3年N1M1、N2M2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2.38%和13.43%,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98%和16.20%,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65,10.50kg/kg,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65,21.02kg/kg。因此,配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pH值和容重,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对促进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N2M2处理是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3.
在发酵原料C/N=25~30,T=36℃的条件下,研究20%,15%,10%,5%和2.5%等5种干物质浓度对牛粪秸秆混合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前30 d 为产气高峰期,同时发酵渗滤液中的VFA浓度也较高;干物质浓度增加时,产气量波动增大,渗滤液中碱度和 NH4+-N 浓度升高,发酵装置的有机负荷率也较高;10%的干物质浓度产气效果最好,发酵前30d的累积产气量为4710mL,相应的容积产气率可以达到0.313m3/m3· d。实验得到的结果对牛粪秸秆混合发酵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崔选忠 《北京农业》2012,(27):57-58
以烟草生长及烤烟品质在农家肥不同施用方式下的变化趋势为研究对象,从农家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烟草生长及烤烟品质的实验分析和农家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烟草生长及烤烟品质的影响关系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总结了最有利于烟草植株生长发育及烤烟处理后期烟叶品质的农家肥施用方式,希望能够引起各方特别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85.
畜禽粪便堆肥用翻抛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堆肥发酵是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的一个关键环节,翻抛机作为提高堆肥发酵效率和质量的重要设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对翻抛机的类型和关键部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翻抛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畜禽粪便堆肥用翻抛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对水稻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于2015-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进行稻-再-油/肥轮作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T1:稻-再-油轮作,三季均不施氮;T2:稻-再-油轮作,三季施氮量为165、120和180 kg·hm-2;T3:稻-再-肥轮作,三季施氮量与T2相同;T4:稻-再-闲轮作,前两季施氮量与T2相同。研究各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并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T3>T2>T4>T1。与T4相比,2016-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8.4%和14.4%、22.2%和17.7%,T3分别增产12.7%和17.9%、25.1%和244%;与T1相比,2015-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35.1%和22.0%、36.4%和30.3%、651%和65.6%。②在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条件下,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一致。与T4相比,T2、T3均能提高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势粒起始势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干物质量;与T1相比,T2延长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弱势粒有效灌浆期,从而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7.
李超  王俊  邢文超  张少宏  柳瑞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2):107-113,121
[目的]探讨绿肥填闲种植对旱作冬小麦农田耕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其在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夏闲期种植长武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以及裸地休闲(CK)对旱作冬小麦收获期农田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团聚体的影响。[结果]在0—10 cm土层,与CK相比,苏丹草和混播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怀豆,苏丹草和混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大团聚体(>5 mm)所占比例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在10—20 cm土层,苏丹草处理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和MWD均显著高于CK。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毛管孔隙度和团聚体平均重量与绿肥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与绿肥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夏闲期单播种植长武怀豆、苏丹草及混播均能显著改善耕层土壤物理性质,综合来看,苏丹草单播的效果优于长武怀豆单播和二者混播。  相似文献   
88.
生物钾肥对烤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烤烟生产中,用生物钾肥代替部分工业钾肥是可行的,并且菌肥的效果最佳,其次为菌剂。生产上最佳配比组合是以菌肥代替20%的氧化钾,在烟草生产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9.
以新鲜鸡粪为主要培养基,自然腐熟鸡粪(处理1),菌剂腐熟鸡粪和土壤(处理2),菌剂腐熟鸡粪(处理3)为富集样品连续5批堆肥驯化培养,使微生物菌群经历不同的生长环境,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处理1在5批富集培养中较处理2和处理3有较好的堆肥效果,说明其中有降解性能好的优势菌群,将其筛选出扩大培养,再回接到新鲜鸡粪中,将会快速、有效地降解新鲜鸡粪,达到良好的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90.
砂土地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四因子干净人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砂土地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施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适配比。结果表明: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小麦产量呈二次回归关系,砂土地要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应立足于肥料配合施用,重施有机肥,酌情多施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