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9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2417篇
林业   344篇
农学   2020篇
基础科学   1705篇
  3383篇
综合类   7663篇
农作物   1335篇
水产渔业   117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1667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646篇
  2021年   676篇
  2020年   750篇
  2019年   817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793篇
  2016年   983篇
  2015年   768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277篇
  2011年   1147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946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891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51.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367"是以自选系"HY21"为母本、自选系"HY1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144.9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6%。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554.8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6%。该品种于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性较强、早发性好、易制种,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地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52.
以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对棉田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气温影响作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滞后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延长;8月份之前,土壤温度自上而下呈递减分布,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增大,土壤持水能力不断降低,造成5~60 cm处土壤含水率降低,而90~150 cm处土壤含水率增高,导致5 cm和90~150 cm处土壤盐分相对增高;8月份之后,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土壤温度分布发生变化,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减小,土壤持水能力不断增强,土壤水分蒸腾降低,渗漏减小,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对保持较高,各层土壤含盐率相对保持较低;在灌溉定额不变的条件下,在5、6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定额,7月和8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周期、增加灌水定额,8月之后相对增加灌水周期、减小灌水定额,在生育期末,通过穿插灌水,加大灌水定额,对土壤洗盐、抑盐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3.
为了了解导入Bt基因是否会引起玉米对磷元素利用能力发生改变,本研究采用转基因抗虫玉米Bt 38及其背景材料郑单958(ZD 958)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培试验,设置正常供磷(1mmol/L)和低磷(1μmol/L)两个水平。结果表明:在相同磷浓度下,ZD 958与Bt 38的某些生物性状、生理性状显著地不同,在生物性状上,正常供磷条件下与ZD 958相比,Bt 38根长极显著降低,全展叶叶面积极显著减小,低磷条件下与ZD 958相比,Bt 38株高、根长、茎粗、叶长,叶宽、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均极显著增加,根冠比显著下降;在生理特征上,相同供磷条件下,与ZD 958相比,抗虫玉米心叶、全展叶叶绿素含量及Chla/Chlb均有显著性变化,抗虫玉米不同部位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激素含量亦有显著性变化。此外,全展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也有显著性变化。综上,Bt基因的导入改变了ZD 958苗期对磷元素的利用能力,从而使ZD 958与Bt 38在不同磷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54.
稻田养鱼是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生态农业模式,它同时优化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最终让农民实现稻鱼双丰收,这种高效的生态模式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的核心是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之上,以“沼气系统”为纽带,把除水稻之外的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连入其中,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鱼促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分别从传统稻田养鱼的生态循环及意义、沼气系统与稻田养鱼联合后的生态循环及效益和稻田养鱼的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通过沼气系统联合前后效益的对比凸显出了其对于稻田养鱼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扩大了稻田养鱼的生态范围,增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稳定性,最终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5.
以深耕(常规耕作)、秸秆还(不还)田为要素组合5种不同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灌浆速率(百粒重)、下部茎节、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籽粒在灌浆前期干重快速增长,而后平缓持续增长;秸秆还田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影响较大,对下部茎节的节长和茎粗影响也较大;隔1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在夏玉米的各个测定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处理。可见,深耕和秸秆还田可增加夏玉米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叶面积指数,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6.
为了探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生理指标的差异,揭示影响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可能因素,以牡丹品种岛锦试管苗和大田苗的叶片及根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者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的生理指标存在很大差异,试管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等指标均比大田苗低,大田苗根系活力为689μg/(g·h),而试管苗仅为141μg/(g·h),但试管苗的POD活性明显比大田苗高,试管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分别为432.37 U/(g·min)、43.89 U/(g·min),而大田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仅为1.76 U/(g·min)和1.61 U/(g·min)。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可能与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较低,POD活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57.
探讨了高产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天泰3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kg/hm2的条件下,采用4个施氮时期(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花粒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适量增施花粒肥,注重拔节肥、穗肥兼顾粒肥,有利于玉米构建较为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干物质生产积累的多,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大,而且分配经济合理,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在施氮总量36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施氮量∶拔节期施氮量∶大喇叭口期施氮量∶开花后7 d施氮量的1∶2∶5∶2和0∶3∶5∶2为较优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958.
为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设置不同量的废弃物还田处理,以期通过研究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废弃物施用下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总氮(TN)、可溶性总氮(DTN)、铵态氮(NH+4-N)以及硝态氮(NO-3-N)在各施肥处理下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施肥后2~3 d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下各形态氮含量在施肥后21 d内差异趋同。总磷(TP)、可溶性总磷(DTP)在施肥后1 d达最大,之后迅速下降,猪粪施用处理的田面水TP、DTP含量在施肥后5~7 d明显回升。与纯化肥相比,加施全量麦秆对田面水中各形态氮、磷含量及分配无显著影响;高量猪粪施用会显著降低田面水NH+4-N含量,降低氨挥发潜能,显著提高各形态磷含量,延长磷素流失风险期,增加磷素流失风险;废弃物施用对水稻产量及糙米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废弃物施用下的环境风险与粮食生产,成都平原麦秆全量还田模式下水稻季每667 m2田的猪粪承载量不宜超过3头猪0.5年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959.
【目的】发展间种套作大豆是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优化群体配置,改善群体光分布特征,实现大豆对有效光能的高效利用,为套作大豆高产栽培及群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和2012年,以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和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材,设计登海605/贡选1号(处理A)、川单418/贡选1号(处理B)、雅玉13/贡选1号(处理C)3种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并以大豆单作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PAR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的PAR和透光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CK(P<0.05)。玉豆共生期间,处理A的PAR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54.4%和90.7%。处理A的透光率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7.4%和17.7%。处理A的PAR和透光率均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这说明登海605/贡选1号的带状套作组合,能够提高套作系统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透光率。(2)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下,处理A大豆叶片Pn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 (P<0.05),处理B和处理C大豆的Pn与处理A相比分别低了14.16%和27.23%。Gs和Ci与Pn变化趋势相同,Pn与G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83**),说明气孔限制可能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3)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的Chla、Chlb、Chl(a+b)含量,降低了Chla/b比值,且均呈显著差异(P<0.05)。在V3、V5和R1期时,处理C大豆叶片Chla含量比处理A和B相比分别高5.42%、10.2%、5.9%和3.08%、4.9%、3.3%。处理C下大豆的Chlb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14.4%、14.9%,11.73%和7.8%、7%和5.74%。处理C大豆叶片Chl(a+b)的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7.27%,11.1%,7%和4.08%,5.35%,3.8%。处理间Chla/b与其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套作组合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叶片更有效的捕获有限的光能,对光强降低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增加对有限光能的利用。(4)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且均显著低于CK。且处理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玉豆共生期间,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大豆的LAI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且处理B和处理C的干物质重分别比处理A低35.4%和57.1%,LAI与干物质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0.977**),说明紧凑型玉米削弱了对大豆弱光胁迫的程度,增加了LAI和光能截获量,从而提高了套作大豆群体的物质积累。(5)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下,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A的单株荚数比处理B和处理C高11.28%和32.75%,单株粒数高5.19%和13.34%,每荚粒数高6.4%和22.5%,单株粒重高2.16%和6.22%。不同处理间大豆产量以处理A的产量最高,且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13.13%和35.6%,说明随着玉米对大豆弱光胁迫程度的加剧,大豆产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适宜的株型配置可以改善套作大豆生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合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60.
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用氮肥(T1)、常规化学氮肥300 kg·hm-2(T2)、优化化学氮肥210 kg·hm-2+有机肥氮肥90 kg·hm-2(T3)、优化化学氮肥240 kg·hm-2(T4)、优化化学氮肥195 kg·hm-2+有机肥氮肥45 kg·hm-2(T5).用稻田退水采集装置收集20、60 cm和100 cm深度的淋溶水,计算氮素淋失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和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水稻籽粒产量没有降低,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1.9个百分点;配施有机肥可以显着降低田面水中的总氮浓度和土体中氮素淋失量,2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9.99%和6.02%,100 cm土层中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17.9%和9.3%;氮平衡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12.1%和12.5%.与常规只施用化肥比较,配施有机肥可以显着降低氮素的淋洗损失,优化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T5处理)为协调水稻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