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2篇
  免费   1091篇
  国内免费   2396篇
林业   1899篇
农学   2550篇
基础科学   3039篇
  3074篇
综合类   8007篇
农作物   1225篇
水产渔业   1490篇
畜牧兽医   1477篇
园艺   779篇
植物保护   1249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819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1112篇
  2015年   914篇
  2014年   1131篇
  2013年   1267篇
  2012年   1594篇
  2011年   1577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209篇
  2008年   1140篇
  2007年   1540篇
  2006年   1260篇
  2005年   1043篇
  2004年   876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前期实验表明,变温处理(28 ℃ 12 h/16 ℃ 12 h)可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萌发率,且羊草种子萌发中的第1天是接受变温信号的关键时期。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羊草种子变温萌发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针对羊草种子萌发初期对变温处理的响应筛选出与种子萌发、休眠及低温相关的基因24个,利用测序结果中这些基因的RPKM值制作基因表达热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以萌发率高、低的两种羊草种质的种子为材料,对24个基因在恒温12 h(28 ℃)和变温1 d(28 ℃ 12 h/16 ℃ 12 h)萌发处理中的表达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恒温对照相比,变温处理12 h后,表达明显上调的基因有SAIN1,PP2C62,EXPB3,EXPB4,GA3ox,EXPA2和EXPA7,而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有bHLH49,GID1,ABI8,Chi1,11833,CBF3,NAC2,PP2C72,SAIN2和5423。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基因在高、低萌发率两个种质中表达的差异,筛选出其中可能与羊草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Chi1,转录因子基因CBF3,羊草新基因5423,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细胞松弛素蛋白基因EXPB4和羊草新基因SAIN1,将为下一步阐明羊草种子萌发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
低温胁迫对狗牙根生理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寒性差异较大的杂交狗牙根品种运动百慕大、天堂419和普通狗牙根品种保定狗牙根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昼夜温度为适温(30 ℃/25 ℃)、亚适温(18 ℃/12 ℃)、冷害(8 ℃/4 ℃)和冻害(4 ℃/-4 ℃)4种温度处理下,低温对狗牙根生长速率和草坪质量、MDA含量、叶绿素荧光(Fv/Fm)、光合作用(Pn、Gs、Ci、Tr)、H2O2O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APX)、抗氧化酶及耐寒相关基因(CBF1、COR、LE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狗牙根草坪质量、生长速率、Fv/Fm和光合作用显著下降,但在耐寒性强的运动百慕大中下降幅度较小;低温下叶片MDA和H2O2含量及O2·-产生速率显著升高,其中在耐寒性弱的保定狗牙根中升高程度更大;狗牙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显著升高,其中在运动百慕大中更为明显;狗牙根CBF1、COR和LEA基因表达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显著升高,尤其是在耐寒狗牙根运动百慕大中更为显著。低温诱导的抗氧化酶和耐寒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增强了细胞内的抗氧化防御,有助于狗牙根植株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和细胞膜稳定性,延缓叶片的衰老,从而提高了狗牙根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83.
Feed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appear to affect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pigs. Two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feed intake level and dietary protein content on the intestinal temperature (IT) of pigs housed under thermo neutral conditions. Ten pigs (64.1 ± 1.3 kg initial body weight) fitted with an ileal cannula were used. A thermometer set to register the IT at 5‐min intervals was implanted into the ileum through the cannula. In both trials,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19.1 to 21.6°C and the pigs were fed at 07:00 and 19:00 hr (same amount each time). In trial 1, the pigs were fed daily 1.2 or 1.8 kg of a wheat–soybean meal diet. The IT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along a 24‐hr period regardless the feed intake level. The IT rapidly increased up to 0.61 and 0.74°C after the morning meal and up to 0.53 and 0.47°C after the evening meal in pigs fed 1.2 and 1.8 kg/d respectively. The postprandial IT was higher in pigs fed 1.8 kg after each meal (p < .05). In trial 2, pigs were fed daily 1.8 kg of a low (11%) or a high (22%) crude protein diet. The IT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along the 24‐hr period regardless the dietary protein level. The postprandial I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pigs fed the low protein or the high protein (p > .10). The IT rapidly increased up to 0.66 and 0.62°C after the morning meal in pigs fed the high‐ and low‐protein diet (p < .05), but there was no change after the evening meal (p > .10). In conclusion, the feed intake level affected the IT of pigs housed under TN conditions, but the dietary protein content had no effect.  相似文献   
84.
长散布核元件-1(Long spread nuclear element-1,LINE1)是跳跃基因。前期比较基因组研究发现,南极鱼经历漫长的低温适应进化后,与南极圈外的同亚目鱼类相比较,在基因水平上LINE1的扩增效率高达8~300倍,但LINE1的扩增与鱼类抵御寒冷之间的关系尚未明了。本实验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成纤维细胞ZF4进行了不同时间梯度的低温处理(18℃、5 d和18℃、30 d),同时对斑马鱼成鱼也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10℃,3 h、6 h、1 d、3 d、5 d)。采用RT-qPCR检测了LINE1的mRNA水平,并克隆了斑马鱼LINE1基因启动子区,利用Luciferase双荧光报告系统,在ZF4细胞中验证LINE15’UTR在低温压力下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短时间低温处理下,ZF4细胞中LINE1 mRNA水平有所降低,而在长时间低温处理中,LINE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成鱼中,短时间低温处理下,LINE1 mRNA水平降低;长期低温处理下,LINE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ZF4细胞中发现,LINE15’UTR具有生物活性。在低温处理(18℃,3 d)下,报告基因信号减弱,间接表明LINE1启动子活性减弱。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压力会影响LINE1在鱼类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LINE1在鱼类适应低温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高温影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紫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下,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但其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功能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坛紫菜cullin E3连接酶基因(PhCUL1)的功能进行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PhCUL1基因的全长,PhCUL1全长为250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481 bp,该基因存在1个Cullin (407~618 aa)结构域和1个Cullin Nedd8 (754~821 aa)结构域,其中,Cullin Nedd8结构域为蛋白融合位点。进化树分析显示,PhCUL1在进化上与脐形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qRT-PCR结果显示,PhCUL1基因被高温显著诱导。为进一步阐明PhCUL1的分子功能,将其转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进行功能验证,过表达PhCUL1株系比野生型更能耐受高温胁迫。同时,在高温33℃下处理3 h和6 h内,转基因植株的PhCUL1基因呈上调表达。这初步说明PhCUL1基因在坛紫菜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指导耐高温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气候变化下西北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海表面温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变化和气候事件对海洋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存在着时空差异。研究以西北太平洋五个大型海洋生态系统(Large Marine Ecosystem,LME,包括西白令海,鄂霍茨克海,黑潮、亲潮以及日本海)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为研究对象,分析SST的随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和厄尔尼诺(El Ni?o)、拉尼娜(La Ni?a)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西白令海,其它四个大型海洋生态系统的SST都在1987年左右发生了急剧的上升,呈现出两个变化模态;将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去除后,可以发现,五个LME的SST随着时间上下波动,并没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但是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着密切联系。水温的空间分布上看,各区域的SST都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是增温趋势不尽相同,在西白令海的整个区域SST都在升高,降温区域围绕在库页岛和日本的北海道附近,这其中相关机制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分别构建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urus calamus)和千屈菜(Luthrum salicaria)的人工湿地,开展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模拟研究,设置进水中的C/N/P分别为50/10/1、25/5/1、25/5/2、25/5/3,盐度分别为0.5、1.0和2.0,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 d、2 d、3 d和4 d,测定人工湿地对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以及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当HRT=4 d,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COD=50 mg/L,TN=5 mg/L,TP=4 mg/L)时,人工湿地装置TN、TP及COD去除率可达90%、97%和65%;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中,美人蕉-人工湿地去除效果最佳,此时美人蕉体内叶绿素(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分别为40.6、1 212U/g和2.45 nmol/g,氨基酸含量为1.82 %;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时,人工湿地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优化,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该菌门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功能性菌群。因此美人蕉-人工湿地能够处理低盐度养殖废水,能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果,提高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去污和盐度耐受性,为滨海水体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8.
斑潜蝇是一类为害园艺蔬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斑潜蝇种类繁多,不断向世界各地入侵扩散,在其扩散过程中种间竞争取代频繁。斑潜蝇种间竞争取代机制复杂,影响种间竞争取代的因子很多,其中温度是影响斑潜蝇种间竞争取代的重要因子。该文首先以温度影响下斑潜蝇种间竞争生态学机制为切入点,分别从关键胁迫耐受性基因——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基因的表达、Hsp基因非编码区的特征和转录组比较分析3个层面对近缘斑潜蝇竞争取代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与探讨,并从胁迫耐受性基因类型、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及种间竞争其他因子等方面对斑潜蝇种间竞争取代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高光谱及红边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3个温度处理下2个品种的水稻冠层不同生育期高光谱反射率及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生物物理参数,对水稻叶绿素浓度与温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不同生育期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冠层光谱的变化规律及红边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水稻均在孕穗期近红外肩区的反射率达到最大,其反射率随温度胁迫的加深而下降,但晚上增温情形除外.国稻6号(杂交稻)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光谱曲线差异比武运粳7号(粳稻)明显.国稻6号在抽穗期红边面积和红边幅值达最大值,在孕穗期红边位置达最大值;除晚上增温情形外,武运粳7号在孕穗期3个红边参数达最大值,受高温胁迫后,红边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90.
为了从生理生态学角度解答温度和光照对海带孢子体生长过程的影响,探索海带孢子体对温度和光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实验在测定养殖海域海带孢子体生长参数的基础上,设定了6、10、14和18°C 4个水温梯度的海带孢子体暂养实验,以及它们在0、25、70、133、230、317、421、582、786μmol photons/(m2·s) 9个光合有效辐射(PAR)梯度下的光合活性荧光参数测定。结果显示:①在6°C水温条件下,海带孢子体荧光参数Fv/Fm和Fv/F0最大,分别为0.71和2.40;在18°C水温条件下,其Fv/Fm和Fv/F0最小,分别为0.65和1.85;②暂养海带孢子体的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或NPQ)在18°C水温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0.92和3.29;③海带孢子体的快速光曲线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④海域养殖海带孢子体的最大叶长增长速率、叶宽增长速率和干重增重率分别为1.34 cm/d、0.33 cm/d和1.01 g/d。研究表明,海带孢子体干重生长率变化与不同水温条件下的快速光曲线变化一致,高温抑制了海带孢子体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