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9篇
  23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用4种等能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饲料(30%、35%、40%和45%)饲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幼虾(5.46 g±0.51 g )28 d后,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质浓度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两酶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肠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和35%时最高;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时最高,且各饲料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35%组和40%组之间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波浪式变化;35%组与45%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和30%与45%组之间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只有45%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饲料组肌肉蛋白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浓度的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反而下降,除30%组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灰分的测定表明,饲料蛋白浓度对肌肉中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西三黄鸡和爱拔益加(AA)鸡的脂蛋白脂酶基因(LPL)进行克隆与蛋白质结构分析,为后期开展LPL基因表达与鸡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及筛选出与优质肉质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鸡“也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广西三黄鸡和AA鸡的LPL基因cDNA序列,经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后,应用生物软件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分析。【结果】成功获得广西三黄鸡和AA鸡的LPL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大小均为1473bp,两者的同源性为99.4%;将广西三黄鸡LPL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获得序列号JX090309。相对于AA鸡,广西三黄鸡LPL基因CDs存在9个位点的碱基突变,其中碱基^503T→C导致氨基酸^168Val→Ala,^606T→G导致^202Asp→Glu,^1066A→G导致^366Thr→Ala,^1277C→T导致^426Ser→Phe,^1420A→G导致^474Arp→Gly,^1432G→A导致^202Glu→Lys,这6个位点为错义突变;第166、372和1305位点的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广西三黄鸡与AA鸡LPL的C端结构域存在空间构象差异。【结论】LPL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组成变化及蛋白质二级构象改变,可能影响鸡肌内脂肪沉积,进而决定肉质的优劣,即LPL基因可作为研究广西三黄鸡肌内脂肪代谢的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并采用重叠延伸PCR合成设计的基因序列。[方法]根据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成熟肽基因进行全面密码子优化,根据优化后的氨基酸编码序列设计合成30条长度约为48 bp的寡核苷酸片段,并采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合成全长基因序列。[结果]经凝胶电泳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表明,合成的目的基因与设计的序列相一致。[结论]该研究为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构建及后续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卡拉白鱼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设定范围内,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7.0~7.8、7.2~7.6、6.6~7.6。前肠是唇进行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中肠的淀粉酶活力最高,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长阶段兰州鲇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兰州鲇(Silurus lanzhotaensis)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兰州鲇蛋白酶活性大小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阶段1[体重(51.9±6.0)g]>阶段2[体重(228.6±16.6)g]>阶段3[体重(448.9±26.5)g],且差异显著;淀粉酶活性: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阶段1>阶段2>阶段3,差算显著;脂肪酶活性大小为: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胃,但各阶段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兰州鲇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鲤鱼脱脂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漂洗、有机溶剂浸提、脂肪酶酶解的方法对鲤鱼鱼肉进行脱脂。试验结果表明,水漂洗法中,清水漂洗效果最优;有机溶剂浸提法中,异丙醇脱脂效果最佳,并对其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异丙醇脱脂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试验条件是:脱水时间30 m in,脱脂时间110 m in,温度为75℃,溶剂添加量为50 g;脂肪酶脱脂试验得出最佳条件是加酶量40 U/m l,酶作用时间50 m in。3种方法中,脂肪酶脱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Bleeker)幼鱼(8.0~110.1 g)的消化道指数和不同体重组(10 g、30 g、50 g)幼鱼的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结果:(1)长薄鳅幼鱼肝指数平均为(1.400±0.004)%,比肠长平均为(0.418±0.080),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相关式为:W=0.019L2.818 1(R2=0.948,P<0.01,n=43);鱼体肥满度在30 g组中最高。(2)各部位消化酶活性均以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各体重组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高(P<0.05);蛋白酶活性在胃和中肠中较高;脂肪酶活性沿消化道从前至后升高;(3)各部位淀粉酶活性在各体重组间变化不大,胃蛋白酶、肠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本研究认为长薄鳅幼鱼为杂食、偏肉食性,其消化酶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体重30 g左右是其营养需求转变或者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奥尼罗非鱼淀粉酶、脂肪酶的分布与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淀粉酶、脂肪酶分布与特性。结果表明,Ⅰ(体重55.14g)、Ⅱ(体重122.82g)、Ⅲ(体重225.68g)组实验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表现出相似规律: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中肠、后肠。实验鱼体重从55g增至122g,肠道淀粉酶活性急剧上升,实验鱼体重从122g增至225g,酶活性增幅减缓。3组实验鱼肠道各肠段淀粉酶活性相对比值(前肠、中肠、后肠)分别为1:0.95:0.52、1:0.44:0.21和1:0.50:0.24;脂肪酶活性相对比值(前肠、中肠、后肠)分别为1:0.17:0.12、1:0.34:0.14和1:0.98:0.64。3组实验鱼淀粉酶活性相对比值(Ⅰ、Ⅱ、Ⅲ组)在全肠、肝胰脏中分别为1:8.25:18.94和1:3.43:9.31;3组实验鱼脂肪酶活性相对比值(Ⅰ、Ⅱ、Ⅲ组)在全肠中为1:3.82:13.09。奥尼罗非鱼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7 0和7.5;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最适反应底物浓度均为0.8%。肠道脂肪酶最适pH值为7.0~7.5,最适反应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 intake and heparin-released plasma lipoprotein lipase (LPL) activity in horses. Eight mature trotters were fed 4 rations with different fat levels (3.0, 5.0, 7.7, or 10.8% fat in the dry matter) according to a 4 X 4 Latin square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rations consisted of hay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es; the concentrates and hay were given in a 3:1 ratio on an energy basis. Soybean oil was added to the concentrates at the expense of isoenergetic amounts of glucos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the end of each dietary period, which lasted 3 weeks. Fat feeding was found to increase heparin-released plasma LPL activity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When the data from this study and previous studies were combined it was calculated that an increase in fat intake by 1 g/kg dry matter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LPL activity by 0.98 micromol fatty acid released-mL(-1) x h(-1). Fat feeding raise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phospholipids. Diet did not hav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plasma triacylglycerol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possible enhancing effect of fat feeding on the oxidative capacity of skeletal musc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海洋生物和环境中分离鉴定出产消化酶代谢产物的芽孢杆菌,为微生态制剂的研制提供益生菌种。【方法】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采集样品,用高温处理、富集培养和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分离菌株;通过菌落形态、细胞结构、染色特征、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淀粉-碘比色法和橄榄油乳化法测定分离菌株代谢产物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从22份样品中初步鉴定出疑似芽孢杆菌43株,筛选3种消化酶综合活性最强的8株,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有蜡样芽孢杆菌3株、暹罗芽孢杆菌3株、特基拉芽孢杆菌1株、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1株。其中,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BC1产脂肪酶活力最高,为52.13 U/mL;蜡样芽孢杆菌BC3产蛋白酶活力最高,为4.78U/mL;暹罗芽孢杆菌BC6产淀粉酶活力最高,为2.35 U/mL。【结论】成功筛选出产消化酶代谢产物的海洋源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