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60篇
  免费   3524篇
  国内免费   1584篇
林业   1428篇
农学   1149篇
基础科学   550篇
  6601篇
综合类   5702篇
农作物   280篇
水产渔业   2132篇
畜牧兽医   3229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2655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882篇
  2019年   1398篇
  2018年   1158篇
  2017年   1526篇
  2016年   1418篇
  2015年   1229篇
  2014年   1365篇
  2013年   1692篇
  2012年   2075篇
  2011年   1583篇
  2010年   1314篇
  2009年   1021篇
  2008年   936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从吉林省荒地资源的实际出发 ,在荒地资源生态适宜性评价基本理论的指导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对吉林省荒地资源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分析、处理 ,可以直观获得荒地资源的生态适宜度等级 ,从而提高评价效率 ,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 RS、GIS的高新科技手段 ,对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划分与评价进行了认真研究 ,编制出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布图 ,对各不同土地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 ,为该地区确定最佳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45.
“三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土地沙漠化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是“七五”期间“三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土地沙漠化遥感调查成果总结。该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5878.37k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沙漠化土地分别为3020.30km2,7277.44km2、7085.59km2t和8495.04km2.文中对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筛出合理的农林牧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46.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利用 3S技术手段 ,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1987,1993,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度内 ,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也以这 3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用地变化最大。而从年变化速率看 ,1987- 2 0 0 0年 ,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减少最为快速。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向看 ,以耕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化最为频繁。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看 ,耕地的稳定性最高 ,其次为草地 ;而最不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利用相关分析所作的土地利用变化动因显示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与经济因素 ,其中以总人口、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产量总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化肥使用面积和化肥实物量等因子的作用最大 ,而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47.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乡镇 (苏木 )为研究单元 ,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 ,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 ,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9.
Using an immunocytochemical technique, we have studied in the alpaca brainstem the distribution of immunoreactive structures containing prodynorphin (alpha‐neoendorphin)‐ and pro‐opiomelanocortin (adrenocorticotrophin hormone (18–39) (ACTH), beta‐endorphin (1–27))‐derived peptides. No peptidergic‐immunoreactive cell body was observed. Immunoreactive fibre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although in most of the brainstem nuclei the density of the peptidergic fibres was low or very low. In genera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mmunoreactive fibres containing the peptides studied was very similar. A clos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occurred among the fibres containing alpha‐neoendorphin, ACTH or beta‐endorphin (1–27), suggesting a functional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peptides in many of the brainstem nuclei. The number of fibres belonging to the prodynorphin syste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o‐opiomelanocortin system. A moderate/low density of immunoreactive fibres was observed in 65.11% (for alpha‐neoendorphin (1–27)), 18.18% (for ACTH) and 13.95% (for beta‐endorphin) of the brainstem nuclei/tracts. In the alpaca brainstem, a high density of immunoreactive fibres was not observed. The neuroanatom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immunoreactive fibres suggests that the peptides studied are involved in auditory, motor, gastric, feeding, vigilance, stress,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mechanisms, taste response, sleep‐waking cycle and the control of pain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