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96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31.
北海道黄杨叶片解剖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生长的常绿阔叶植物北海道黄杨为材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其叶片结构在不同季节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上下表皮外覆盖一层厚角质。从新叶期(4月)到休眠期(1、2月),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角质层的厚度逐渐增大,而组织疏松度依次降低,各结构数值不同季节差异显著。新叶期和生长季节,叶绿体内积累...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明确仿刺参α-微管蛋白(α-tubulin)基因的序列及结构信息,初步研究该基因在仿刺参肠道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挖掘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克隆得到仿刺参α-tubulin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结果表明,仿刺参α-tubulin基因c DNA全长为1641 bp,共编码453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5'端非编码区为153 bp,3'端非编码区为126 bp,推算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0.33 ku,等电点为4.89,属于亲水性非跨膜蛋白质,且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微管蛋白特有的信号序列GGGTGSG。通过与13种已公布物种的α-tubulin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仿刺参α-tubuli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核生物的α-tubulin蛋白序列具有非常高的保守性,与南极岩斑鳕α-tubulin相似性高达90%。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α-tubulin基因在仿刺参肠组织再生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α-tubulin基因在仿刺参肠组织再生不同时期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在肠组织再生17 d时最高,5 d时最低。本研究在获得仿刺参α-tubulin基因结构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印证了真核生物α-tubulin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同时表明α-tubulin基因参与仿刺参肠道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的小肽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各试验组(0.2 mg组、0.4 mg组、0.6 mg组)分别注射浓度为0.4、0.8、1.2 mg/mL的小肽溶液500μL/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过滤海水。在注射后第2、4和7天,检测刺参体内ACP、AKP和SOD活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刺参体腔液中ACP(0.4 mg组)、AKP(0.4 mg组)活性及SOD(0.6 mg组)活性分别在第4、4、7天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6、2.3、1.9倍。攻毒试验结果证实,各试验组均产生了一定的免疫保护率,0.4 mg组最大,达33.3%。结果提示,小肽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且注射量为0.4 m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4.
Since its detection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at the end of 2006 and later in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South American tomato pinworm, Tuta absoluta (Meyrick),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tomato crops. In newly infested areas, it is especially problematic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its presence. Nevertheless, after 2–3 years, the incidence of T. absoluta has become less severe in certain areas.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decline, such as the increase in growers' knowledge of pest behaviour and biology and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impact of opportunistic native natural enemies (fortuitous biological control)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is decline. In this review,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indigenous natural enemies is updated, and the current pest management approaches used against T. absoluta are addressed. Finally, future scenario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is pest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5.
以大叶黄杨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在关中地区进行扦插繁殖时,不同扦插季节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完善大叶黄杨的繁殖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园林植物的繁殖上。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比夏季扦插成活率高,其中夏季扦插的枝条成活率为60.4%、冬季为88.2%,冬季比夏季扦插的枝条成活率提高46.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100mg/L IBA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明显高于100mg/L NAA和4mg/L 2,4-D处理,其中IBA浓度为100mg/L时处理效果最优,成活率达92.2%,其次是4mg/L 2,4-D处理,成活率达86.8%,100mg/L NAA处理的生根率相对较低,成活率达80.6%,但均达到了80%以上,都比空白对照的成活率(73.2%)高。试验结果揭示了季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黄杨繁殖的影响,可为大叶黄杨的营养繁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6.
土壤水分对大叶黄杨生长量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泰  包玉 《草业科学》2010,27(11):95-100
用盆栽试验研究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在4个土壤水分梯度下的生长量、叶片脱落与形态变化以及光合作用。结果表明,胁迫过程中,中度胁迫与重度胁迫较对照极显著降低了(P0.01)大叶黄杨生长量,并使叶片显著(P0.01)脱落,影响到大叶黄杨观赏性;不同胁迫对大叶黄杨叶形变化有影响,从叶面积差异来看,随着胁迫梯度的增加,大叶黄杨叶片变小,叶片形状由长条形向卵圆形变化,变化程度依次为重度胁迫(P0.01)中度胁迫(P0.01)轻度胁迫(P0.05)对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大体上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随胁迫程度的加强与对照的差异越显著。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应适当减少大叶黄杨的灌水量,有效地控制其生长而又不影响其观赏效果,从而达到园林绿化节约养护用水、减少修剪的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137.
以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的鲐鱼肉为原料,分别用3、5和7kGy的电子束进行辐照,测定冷藏期间鲐鱼肉挥发性盐基氮(VBN)、过氧化值(POV)、组胺及其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结合感官评价研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鲐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使鲐鱼肉VBN、组胺含量得到了控制,减缓了样品在冷藏期间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速度。因此电子束处理能延长鲐鱼肉保质期,冷藏前,对其采取普通包装、5kGy电子束辐照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8.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行使重要功能,异戊二烯转移酶(IPT)是细胞分裂素合成的关键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RACE、TAIL技术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中克隆到一个IPT基因,命名为LjIPT2。该基因全长为1 240 bp,含1 02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42个氨基酸。该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DQ436463。LjIPT2基因的结构与拟南芥大部分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结构类似,其编码的蛋白与已鉴定出的IPT蛋白同源性较高。将LjIPT2插入到含有CaMV35S启动子的载体pCAMBIA1301上,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超表达载体35S:LjIPT2。该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研究百脉根LjIPT2基因的功能、探讨植物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筛选出女贞日本龟蜡蚧在防治适期最理想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9种药剂对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及对女贞生长的影响。[结果]20%康福多2 000倍稀释液、25%吡蚜酮1 000倍稀释液、25%蚧死净500倍稀释液对上海海丰农场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最好,在85%以上,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结论]试验结果为女贞日本龟蜡蚧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参的低氧逆境响应机制,给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刺参养殖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设置低氧胁迫实验,将刺参在水体低氧[(2.0±0.2) mg/L]8 h 处理后恢复常氧[(7.0±0.2) mg/L]2.5 h,取低氧和常氧不同时间段的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对各组织的乳酸(LD)、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系等应激参数进行测定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氧胁迫8 h 内,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等组织中的 LD 含量、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肌肉组织中的 MDA 含量显著降低,呼吸树和消化道中的 MDA 含量显著上升。在恢复常氧阶段,各氧化应激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氧胁迫使刺参的有氧代谢减弱,无氧代谢增强,以维持机体能量需求。低氧胁迫造成刺参机体各种应激生化指标上升或下降,这是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刺激而作出的一种抗氧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