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571篇
林业   337篇
农学   482篇
基础科学   643篇
  954篇
综合类   2025篇
农作物   255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232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24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14个水稻品种及亲本为材料,通过检测各材料的Wx基因型,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和糊化温度(GT),对参试品种的Wx基因与AC、GC和GT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为GG的品种具有较高的AC和较低的GC,而TT型品种具有中等的AC和较高的GC;AC与GC、GT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Wx除了控制稻米的AC之外,Wx与之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还可能影响GC的高低程度和GT的大小.对属于同一个恢复系的杂交组合的不育系和品种之间作偏相关性分析表明,优良品种的AC与不育系呈显著负相关,而品种的GC和GT与不育系之间的相关性却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942.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资源对应的生物土地类型的供需矛盾,度量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而生态协调度可选取多个代表性因素综合评估区域发展协调状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湖南省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论应该会更准确。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并对湖南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0713hm^2/cap,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7337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1.3376hm^2/cap。因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人均生态标准值1.80hm^2/cap,可认为研究区的发展状况属于地方非可持续性一全球非可持续性类型。又由生态协调度评价值Sp=49∈[30,50),生态协调系数DS=1.2765〈√2,说明该区生态一经济系统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最后笔者分析了这种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几点具体对策,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43.
甘蓝型油菜主茎理化特性与倒伏的关系及抗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倒性不同的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主茎的理化特性、株高、单株产量和倒伏情况,结果表明:中双9号的抗倒性最强,其主茎蛋白质含量最高,其他理化指标在品种间无明显区别;主茎钾含量与蛋白质、电阻率呈显著负相关;但蛋白质与含水量、粗纤维与抗折力、钙含量与单株产量、株高与粗纤维、株高与倒伏指数、倒伏指数与倒伏系数等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倒伏系数(单株产量/株高×抗折强度)评价油菜倒伏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4.
丛枝菌根真菌对大豆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沙培基质试验,以大豆(Glycine max(L.) Merr)为宿主植物研究了4个AM菌株(Glomus versiforme 1、Glomus mosseae 93、Glomus diaphanum和Glomus versiforme 2)在3个基质相对含水率处理(25%、50%、80%)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①Glomus mosseae 93、Glomus diaphanum和Glomus versiforme 2在50%基质相对含水率时的侵染率高于25%处理,80%时最低。而Glomus versiforme 1菌株侵染率则随着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②4个菌株菌丝量在50%时均高于25%水分处理,80%时略有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③Glomus mosseae 93在3个基质含水率处理下,侵染率和菌丝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该菌株能适应较大幅度的基质含水率变化;④接种4个AM菌株均可以降低大豆植株叶片的萎蔫系数和水势,改善植株的水分状况,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加植株地上部干重;⑤试验还说明,除供试4个菌株之间的区别外,来自不同地域的菌株对基质水分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945.
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经验以及国内覆盖材料传热性能测试技术,构建了动物体表覆盖物热物性参数测试平台,阐述了测试平台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其功能.在利用平台测试有机玻璃板的传热系数在常规范围内的检验后,初步将平台应用于黄鼬东北亚种(Mustela sibirica manchurica Brass)夏季与冬季毛被传热系数的测...  相似文献   
946.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国内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益分配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效益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应重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7.
保水剂对旱地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在玉米上的抗旱增产效果及保水剂对旱地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持续抗旱能力,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以每公顷穴施30 kg进口保水剂增产幅度最大,达13.6%。  相似文献   
948.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宿根和5年生芦笋宿根移栽至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芦笋宿根对鲜笋产量影响不同,除个别品种外,3年生芦笋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及经济系数普遍高于5年生.这种差异可能与试验前芦笋宿根原生长地土壤肥力有关.  相似文献   
949.
刺槐、木荷水浸液对马尾松幼苗生理活性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佩云  丁贵杰 《种子》2007,26(10):4-6,10
用枯落物浸提液生物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刺槐、木荷对马尾松幼苗生理活性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两供体植物对受体光合色素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受体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效应。供体木荷对氮、磷吸收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趋势,对钾元素的吸收,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效应;而供体刺槐对氮、钾吸收的影响,则表现出高促低抑的作用趋势,对磷吸收的影响则相反。  相似文献   
950.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partitioning in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is limited or inconclus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baseline values fo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KS),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g MJ?1) and biomass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s of chickpea crops grown under well‐watered conditions. The stability of these parameters during the crop life cycle an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growth conditions, caused by season and sowing date and density, were also evaluated. Two field experiments, each with three sowing dates and four plant densitie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02–2004. Crop leaf area index, light interception and crop biomass were measured between emergence and maturity. A KS value of 0.5 was obtained. An average RUE of 1 g MJ?1 was obtained. Plant density had no effect on RUE, but som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were detected. There was no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or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on RUE when RUE values were corrected for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RUE was constant during the whole crop cycle. A biphasic pattern was found for biomass partitioning between leaves and stems before first‐seed stage. At lower levels of total dry matter, 54 % of biomass produced was allocated to leaves, but at higher levels of total dry matter, i.e. under favourable and prolonged conditions for vegetative growth, this portion decreased to 28 %.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irst‐pod to first‐seed, 60 % of biomass produced went to stems, 27 % to pods and 13 % to leav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irst‐seed to maturity, 83 % of biomass was partitioned to po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using fixed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s after first‐seed are not as effective as they are before this stag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 and plant density did not affect partitioning of biom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