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10篇 | |
综合类 | 53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20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识别小麦收获机运行轨迹是分析农业机械活动、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小麦收获机田内作业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收获机掉头轨迹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两步K-means聚类与三步修正识别出X形掉头轨迹点、作业异常轨迹点与作业轨迹点;为进一步从作业轨迹中分类出U形掉头轨迹点,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U形掉头轨迹识别算法,并对初步识别结果进行三步修正;最终识别出小麦收获机的田内X形掉头、作业异常、U形掉头与作业轨迹点,识别结果的F1值为94%,时间间隔为1~5 s的数据的F1值在90%以上,实现田内轨迹的细致划分。基于去除掉头轨迹与异常轨迹后获得的有效作业轨迹,可通过距离算法计算获得农田面积,结果相比使用原始轨迹的计算误差可降低12.76%。该研究可为基于海量农机轨迹的作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水环境病原菌对人类和水生动物的健康以及水产品生物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是公共卫生、水产养殖、食品安全等行业的重点监测对象。然而水环境病原菌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相关数据库分散在临床医学和水产动物病害等领域,且缺乏信息交流与融合,完整性仅限于各自独立的学科,不能满足区域尺度或生态学视角下,大规模水源性病原鉴定及生物安全评价等高通量监测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通过整理人类介水传染病、水生动物、哺乳动物、植物和跨宿主疾病等7大类细菌病原信息,构建多线程可调度通讯模型和全局序列匹配算法,开发了水环境细菌病原数据库(DPiWE,dayuz.com)。DPiWE收集了14门、27纲、54目、116科、221属、1 097种、9 070株细菌病原的物种分类、16S rRNA基因、宿主(195种)和感染类型(21种)信息。并在Web端实现信息检索、序列比对和注释结果可视化等功能。案例分析显示,DPiWE构建的系统发育网络,清晰地将养殖环境菌株DS10-D19划分为鳆发光杆菌;用DPiWE对海水混养系统细菌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注释,揭示3种养殖动物病原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患病组水体有传播人体和鱼类共患病病原的风险。DPiWE及配套分析流程可为水环境生物安全高通量评价、渔业生态健康维护和水产动物病害个性化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4.
基于GIS的森林健康风险源识别和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Z2)
为研究各种形式的风险对森林的健康状况造成的威胁,该文采用GIS技术结合风险分析方法和风险管理技术对中国林业健康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源进行了识别和管理研究,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利用GIS对森林健康不同分类的风险源进行管理、规避,提高林业健康生态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林业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技术依据,并提出建立森林健康应急反应联动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新疆南部主要果树寄生线虫种类的调查和鉴定,发现布希特垫刃线虫(Tylenchus bhitai Maqbool & Shahina)、异头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eterocephalusn.sp.)、卡文内斯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cavenessiS-her)、农田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gri Ferris)、伊朗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iranicus Kheiri)、斯氏细小线虫(Gracilacus steineri Raski)、斯坦纳长尾线虫(Seinurasteineri Hechler)为新疆果树线虫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6.
创造了一种用扩口器扩大青蛤两壳开口观察性腺颜色鉴定性别的新方法,同时改进了一种适用于青蛤性别鉴定的组织观察法。用两种方法对活体青蛤进行了性别鉴定并检验了准确性;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和催产鉴定性别的青蛤与对照组青蛤,检验了性别鉴定对存活和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鉴定青蛤性别,成功率达到100%;存活率为(94.33%±1.53%)和(93.33%±1.53%),与对照组(95.00%±2.00%)差异不显著(P0.05);产卵率为(87.33%±3.06%)和(84.67%±1.15%),与对照组(85.33%±3.06%)差异也不显著(P0.05),即性别鉴定对存活和性腺发育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扩口观察法的存活率和产卵率均高于组织观察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扩口观察法与组织观察法比较有明显的优点:(1)操作步骤少,鉴定效率高,所用时间只有后者的1/3,利于开展大群体的性别鉴定和群体间杂交;(2)鉴定可在性腺发育的中期开展,利于实验方案的制定;(3)无伤害;(4)可对性腺整体发育状况进行活体观察。 相似文献
77.
78.
从中国新疆、内蒙古和墨西哥等地分离苜蓿内生菌133株,平板筛选到8株细菌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L-homoserinelactone,AHL)降解活性,其中活性较强的菌株有r-12、r-9和R1.5.对8株AHL降解菌做AHL唯一碳源试验,结果发现菌株S35和N46在液体AHL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D600 nm分别为0.415和0.386,菌株r-9的生长情况最差,D600 nm为0.015.菌株R1.5还具有耐高温、耐盐碱、能分解无机磷、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等优点.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R1.5为1株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9.
80.
利用MDBK细胞从青海某养殖户发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一株病毒,通过临床症状、PCR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法对该株病毒进行了鉴定,证实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QHMH01。参照GenBank中ORFV 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ORFV-QHMH01株F1L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F1L基因片段长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与AF097215、AY040081、AY040082、AY040083、AY040084、AY040085、FJ808075、HM133903、HQ221964、JQ271535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5.6%,96.1%,96.2%,97.5%,97.2%,96.5%,48.6%,95.3%,98.3%。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ORFV-QHMH01分离株与参考毒株JQ271535和AY040084的亲缘关系较近,这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F1L基因具有较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