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69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2 毫秒
21.
选用处于热应激条件下的24只16日龄科宝(COBB)肉鸡。随机分成试验组Ⅰ、Ⅱ、Ⅲ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添加饲喂10、20、30mg/kg含铬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25d。试验结束后,通过对试验组肉鸡消化器官显微组织学观察表明:给热应激下肉鸡补充有机铬,可缓解热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2.
鉴于亚硫酸盐处理含Cr(VI)废水时会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使得亚硫酸盐的消耗量增加,为提高亚硫酸盐的利用率并将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以利用,选取了常见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作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用以捕获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以达到含Cr(VI)废水和有机污染废水协同处理的目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显色法测定AO7、Cr(VI)和亚硫酸盐等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采用自由基捕获方法鉴定反应中的活性氧化物种。结果表明,Cr(VI)/亚硫酸盐体系能够在降解AO7的同时,将Cr(VI)转化为Cr(III), S(IV)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在[Na2SO3]0=0.5 mM、[Cr6+]0=0.1 mM、pH=3.0条件下,Cr(VI)/亚硫酸盐体系对AO7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60 min后,AO7降解率和Cr(VI)的还原率分别为86.1%和82.0%,且氯离子的加入几乎无影响。在反应体系中加入0.1 mM乙醇或叔丁醇后,AO7的降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Cl?= 0/300 mM条件下,AO7的降解率分别变为56.6%/71.7%和80.7%/81.5%,证明该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为SO4?? 和?OH,且起主要作用的是SO4??。AO7降解实验、可吸附卤代物(AOX)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果表明,Cr(VI)/亚硫酸盐体系在高盐环境下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且不会增加氯代二次产物的生成,这种新型的氧化降解体系有望在高盐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本试验选用 40头体重约 2 8kg的杜× (大×长 )三元杂交猪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饲喂添加0、2 0 0、 40 0、 60 0 μg/kg铬 (吡啶羧酸铬 )的玉米—豆粕型饲粮 (生长、肥育期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 7 0 %、 1 5 0 % ) ,直至体重约 95kg左右结束。结果表明 ,铬水平对生长期 (约 2 8~ 60kg)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也不影响血清钙、镁、钾、钠、氯、尿素氮浓度。虽然肥育阶段 (约 60~ 95kg) 40 0 μg/kg铬组的日增重和 60 0 μg/kg铬组的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有降低趋势 ,但各组间日增重、料重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铬不影响肥育猪血清镁、钾、钠、尿素氮浓度 ,但对氯、钙浓度有影响 (P <0 0 5 )。纵观全期来看 ,铬不影响生长肥育猪全期的生产性能 (P >0 0 5 )。虽然 60 0 μg/kg铬组有增加瘦肉率、降低脂肪率的趋势 ,但肥育猪各组间胴体性状无显著差别。以上结果提示 ,在本试验条件下 ,添加 2 0 0~ 60 0 μg/kg铬 (吡啶羧酸铬 )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铬是动物必需的营养微量元素之一,近几年对铬营养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相当大进展.本文综述了铬的营养作用和铬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在动物生产中科学地应用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铬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铬元素的各项理化特性、来源、代谢及生物学功能进行详细的对比、调查和研究,进一步阐述了铬元素的代谢机制、生物学功能与铬在家畜营养学、生物科学及人体医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表明铬元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8.
29.
The kinetics of Cr(Ⅵ) reduction by sulfide in soil suspensions with various pHs, soil compositions, and Fe(Ⅱ) concentrations was examined using batch anaerobic experimental systems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rate of Cr(Ⅵ) reduction was in the order of red soil < yellow-brown soil < chernozem and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HCl-extractable iron in the soils. Dissolved and adsorbed iron in soil suspensio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Cr(Ⅵ) reduction. The reaction involved in the Cr(Ⅵ) reduction by Fe(Ⅱ) to produce Fe(Ⅲ), which was reduced to Fe(Ⅱ) again by sulfide, could represent the catalytic pathway until about 70% of the initially present Cr(Ⅵ) was reduced. The catalysis occurred because the one-step reduction of Cr(Ⅵ) by sulfide was slower than the two-step process consisting of rapid Cr(Ⅵ) reduction by Fe(Ⅱ) followed by Fe(Ⅲ) reduction by sulfide. In essence, Fe(Ⅱ)/Fe(Ⅲ) species shuttle electrons from sulfide to Cr(Ⅵ), facilitating the reaction. The effect of iron, however, could be completely blocked by adding a strong Fe(Ⅱ)-complexing ligand, 1,10-phenanthroline, to the soil suspensions. In all the experiments, initial sulfide concentrat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The plots of lnc[Cr(Ⅵ)] versus reaction time were linear up to approximately 70% of Cr(Ⅵ) reduction, suggesting a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with respect to Cr(Ⅵ). Elemental sulfur, the product of sulfide oxidation, was found to accelerate Cr(Ⅵ) reduction at a later stage of the reaction, resulting in deⅥation from linearity for the lnc[Cr(Ⅵ)] versus time plots.  相似文献   
30.
铬污染地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L.)生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现场采集样品及室内测试方法,对生长在某铬污染区内,距污染源10 m和100 m的芦苇叶片光合及抗氧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距污染源10 m处芦苇叶绿素含量低于100 m处,类胡萝卜素含量几乎一致,而污染区内两处芦苇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污染区;污染区内芦苇叶片叶绿体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与非污染区一致,表明污染区芦苇光合作用光反应能正常进行;SOD与CAT活性均明显高于非污染区,其中10 m处两种酶活性略高于100 m处;丙二醛含量与非污染区基本相同,说明污染区芦苇叶片未受到严重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