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730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353篇
基础科学   744篇
  1102篇
综合类   2212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594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氮调控对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全氮和矿质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氮调控对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全氮和矿质氮的影响,通过膜下滴灌设施番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灌水下限(W_1、W_2、W_3)和施氮量(N_1、N_2、N_3)的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氮调控对休耕期0—30cm土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全氮和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调控下,设施土壤有机氮主要是以酸解态氮为主,总体表现酸解态氮大于非酸解态氮含量。土壤有机氮组分在酸解态氮和非酸解态氮中分配比例差异明显。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占全氮比例的大小顺序为氨基酸氮/氨态氮未知氮氨基糖氮。除氨基糖氮,其余酸解态氮各组分和酸解总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层含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氮、矿质氮和总有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也呈降低趋势,且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氨基糖氮,全氮与其他有机氮各组分、酸解总氮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矿质氮仅与酸解氨态氮及酸解总氮的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灌水下限、施氮量及水氮交互对设施土壤全氮、矿质氮和总有机氮及有机氮组分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设施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与水氮管理模式紧密相关。氨态氮和氨基酸氮是设施土壤中最主要的有机氮形态,是土壤活性氮中的主要组分,亦是土壤供氮潜力的表征。考虑土壤供氮潜力,灌水下限35kPa、施氮量300kg/hm~2为该设施生产下最优的水氮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2.
果蔬保鲜膜与自发气调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果蔬自发气调保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常见保鲜膜及其各种性能与作用。重点分析了果蔬保鲜袋内的气体平衡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果蔬自发气调包装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指出了自发气调保鲜的局限性,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保护性耕作是改善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其对作物氮吸收与产量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此,本试验于2016—2017年稻季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设置常规翻耕与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以及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两种秸秆还田方法,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土壤N2O排放、根系酶活性、水稻氮吸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N2O排放,但不影响根系硝酸还原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水稻氮吸收与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2016年和2017年土壤N2O排放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2.5%~18.2%和21.1%~38.6%。秸秆还田显著影响土壤N2O排放量、根系酶活性、水稻氮吸收与产量。相对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2016年和2017年土壤N2O排放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8.5%~45.5%和13.1%~29.5%。秸秆还田处理相对于不还田处理根系硝酸还原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6.7%~45.9%和9.0%~46.7%,水稻氮吸收量提高了12.5%~26.0%,产量增加了9.4%~12.6%。本文认为,虽然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氮吸收与产量,但也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因此在评估保护性耕作稻田温室效应时应加强对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和土壤碳固定影响的长期监测,以期为发展低碳稻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
日光温室内置式太阳能集热调温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提高冬季日光温室内的温度,研究开发了贮蓄太阳热能用于夜间温室内加温的太阳能集热调温试验装置.该装置垂直固定在日光温室内靠近北墙的钢筋拱架上,利用冬季晴天时北墙部位的太阳辐射热量使水增温,并把水储存在蓄热水箱内;夜间温室内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利用所贮蓄的热量再给温室加温.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白昼贮热与夜间加温效果明显,白昼集热可使水温提高20℃以上,夜间用蓄积的热量加温,可以使室内气温平均提高约1.7℃以上.  相似文献   
95.
为合理设计温室内低压节水灌溉系统,探讨低压重力渗灌时的渗灌特性,设置以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初始容重、供水高度和渗灌管埋深为主要调控因子,通过试验模拟分析低压重力灌溉条件下渗灌管的渗流规律及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渗灌管出流量与时间符合幂函数,渗水速率与时间符合三次方程;渗灌条件不同,灌后土壤湿润区以及湿润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显著不同;渗灌湿润区水分分布受供水高度、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初始容重及渗灌管埋深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显著性分析,4个单因素对渗灌管出流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供水高度、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初始容重及渗灌管埋深,且除埋管深度外,其他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6.
1-甲基环丙烯(1-MCP)是一种乙烯受体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果蔬采后贮藏保鲜行业.本文从1-MCP在果蔬体内的吸收、与果实内部生物大分子互作及其机制、残留量及其法规约定等方面对1-MCP在果蔬体内的药代规律进行了分析.从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的角度概括了1-MCP常见的产品形式和发展趋势,梳理了1-MCP与预冷技术结合、与杀菌剂联用、与果蔬风味形成调控技术复合使用等多效保鲜技术的研发情况.通过概括分析可以发现,1-MCP的安全性高,残留量低,但有关其在果蔬体内的代谢规律和对果蔬品质的不利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1-MCP的应用,长效稳定缓释剂型和复合保鲜技术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
针对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可能造成的土壤磷素过度积累及易流失等问题,本研究拟通过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中磷的吸附,从而减少磷流失。此外,目前关于在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在辣椒大棚中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效磷、不同形态磷、磷吸附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用15 t猪粪稻草有机肥基础上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并显著改变了土壤磷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了NaHCO3 Pi、NaHCO3 Po、Fe/Al-Pi和Ca-Pi含量,且显著降低了Ca-Po含量。此外,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还增加了土壤对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的释放。本研究结果说明,在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下结合施用生物炭在保持土壤有效磷供应下可提高土壤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98.
基于SQL Server 2000的温室监控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分布式温室控制系统监控数据库系统划分成参数采集库、参数设定库、经济成本库、作物生态数据库以及设备管理库,并采用SQL Server 2000构建和管理温室环境监控数据库系统,介绍了开发这一系统的具体步骤、方法以及OLE DB和ADO的数据库应用编程。  相似文献   
99.
针对一般温室内温度测量电路设计复杂、温度测量与温度控制分离等缺点,以Philips公司生产的P87LPC764为核心器件,以软件方法代替硬件电路,研制了智能化、便携式的数字温度计,实现了对定点温度的采集、处理及控制信号输出。  相似文献   
100.
根据我国华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在3种基本降温原理(通风、蒸发和防辐射)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降温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温室降温程序的主导因子和辅助因子,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温室降温运行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