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6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950篇
林业   312篇
农学   535篇
基础科学   945篇
  1480篇
综合类   3377篇
农作物   178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501篇
园艺   441篇
植物保护   39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试验研究了每株辣椒施用不同量保水剂(0 g、0.20 g、0.50 g、1.00 g)、不同量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12.05 g、24.10 g、36.14 g、48.19 g)及不同间隔浇水时间(20 d、40 d、60 d、80 d)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适量的水和肥条件下,保水剂在设施辣椒冬春反季节栽培中能起到节水节肥的作用,能显著提高设施辣椒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冬春反季节设施辣椒栽培中浇水间隔时间以40~60 d为宜,其中产量表现最好的处理是每株辣椒施用1.00 g保水剂、24.10 g复合肥和每隔60 d浇1次水。  相似文献   
62.
为了在改变温室通风口开度的条件下模拟室内气温,根据热量平衡原理,考虑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对流、通风及作物蒸腾等5个主要模块,对温室系统的热量交换进行描述,构建了温室气温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以通风为输入以室温为输出的模型仿真框图,并利用典型天气条件下的实测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检验。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晴天和阴雨天,标准误差分别为0.755 8℃和0.096 3℃,仿真有效性指数分别为92.29%和92.76%。  相似文献   
63.
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在碱化土壤改良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添加燃煤脱硫废弃物和几种专用改良剂对碱化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油葵(Helianthusannu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配合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碱化度、pH和全盐含量,使油葵出苗率、株高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16.7%、19.2%和140.7%以上;3种专用改良剂间,改良剂Ⅲ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降低碱化度和全盐含量等方面的效果最佳,其增产幅度也最高;改良剂Ⅰ的两个施用时期间,秋施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全N和碱解N含量,降低了全盐含量,提高了油葵出苗率和产量;改良剂Ⅰ的3个施用水平间,7.50 t hm-2和11.25 t hm-2的施用量下具有较高的全N和碱解N含量、较低的全盐含量和碱化度以及较高的出苗率、株高和产量。以上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及其配合施用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且有利于油葵的生长和发育。其中,改良剂Ⅲ的改良效果最佳,但其施用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秸秆沼气工程可有效地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科学核算温室气体减排量为管理和监督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提供数据支撑。该文以河北省沧州市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参考和借鉴了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CDM方法学,构建了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计量方法,包括项目边界、基准线排放量、项目排放量、泄漏量、减排量5个方面,计算了2014年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基准排放量包括秸秆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未建秸秆沼气工程情况下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及农田施用化肥生产耗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排放量包括秸秆与沼肥运输过程耗能排放、工程运行过程耗能排放及沼气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泄漏量即沼气生产、储存、管网供气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因物理泄漏所造成的排放。2014年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基准线CO2排放量为5 776.15 t,项目排放量为57.53 t,泄漏量为136.59 t,减排量为5 582.03 t,约相当于2 100 t标准煤CO2排放量,每消耗1 t(干质量)秸秆可净减排3.56 t,每利用1 m3沼气可净减排11.50 kg。同时,在工程设计、管道设计、工程管理、工艺技术改良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型秸秆沼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5.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气水合物理论预测模型是在Van der Waals-Platteeuw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的模型有8种,即两种经验或半经验模型(KK和回归公式)和6种热力学相态平衡理论模型,采用这8种模型对给定压力下水合物的形成温度进行了计算,与实测值相比,计算值都偏小。在低压下(压力小于5MPa)时计算值相差不大,误差较小;但当压力大于5 MPa后,计算值相差较大。其中采用两种经验或半经验模型(KK和回归公式)计算给定压力下水合物的形成温度时,计算值偏低。而6种热力学相态平衡理论模型计算误差较小,误差大小顺序为VDW>PP>HJ>NR>Du&Guo88>Chen&Guo96。其中Du&Guo88和Chen&Guo96两种模型计算最精确。  相似文献   
66.
基于GIS的不同种植模式下凉州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GPS定位取样测试、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凉州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0~20 cm表层土壤中,不同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养分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种植番茄—架豆、番茄—辣椒电导率最大,为1.97 ms/cm;种植番茄—架豆盐分最高,为11.9 g/kg;种植人参果CEC最大,为16.87%。在20~40 cm土壤中,种植番茄—辣椒电导率最高,为2.59 ms/cm;种植小乳瓜盐分最大,其值为17.9 g/kg;种植人参果CEC最大,为19.94%。  相似文献   
67.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选取江西红壤性双季稻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P)、较FP减施20%化肥氮且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T1)、在T1基础上加施Si、Zn、S三种微肥(T2)和在T2基础上采用20%缓释氮肥替代普通化肥氮(T3)对稻田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稻田土壤CO2的总排放通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稻田土壤N2O的总排放量与FP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分别减少了31.72%、27.17%和43.65%,T3较T2处理显著减少22.83%(P<0.05);稻田土壤CH4的总排放量与FP处理相比,T1、T2、T3处理分别高了13.06%、13.90%、21.97%,其中T3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FP处理相比,T1、T2、T3处理显著提高了SMBC和SMBN的含量(P<0.05),分别提高了18.91%、19.30%、20.07%和28.95%、31.66%、29.96%;T1、T2、T3处理对水稻产量均无显著性影响。稻田土壤CH4和N2O的排放与SMBC和SMBN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总体看,T3处理在降低N2O的总排放量的同时对提升土壤SMBC和SMBN含量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利用3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以淀粉、纤维素、酪蛋白为底物进行体外培养,研究花生油、菜油、玉米油和豆油等对瘤胃发酵产气及微生物活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36 h总产气量在20.61~39.67mL,除花生油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油脂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产气量呈现波动变化。培养液总脱氢酶以豆油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依次显著高于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组(P<0.05)。另外,培养液原虫DNA、细菌DNA、微生物DNA、原虫/细菌区系比例的均值与对照组,以及油脂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DNA在各时间点都以豆油与玉米油组的较高;原虫DNA一般在16 h达到最高,而细菌DNA则在8 h或16 h最高,并显著高于1 h或4 h的量(P<0.05、P<0.01),且各个试验组在培养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模式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不同油脂对瘤胃微生物体外产气及区系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9.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natural products in the bioactive fractions of Lagenaria siceraria mesocarp.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used for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ytochemicals. Methanolic extract and its fractions displayed alpha-amylase and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comparable to standard drugs. GC-MS analysis of the fractions and column eluate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varie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including 4-(methoxymethyl)phenol, 2,2?-methylenebis{6(1,1-dimethylethyl)-4-ethyl}phenol, methyl 2-hydroxy-3-phenylpropanoate, oxacyclododecane-2,8-dione, N-(2-(4-hydroxyphenyl)ethyl] acetamide, 2,3-Epoxycarane, 4-(propan-2-yl)benzaldehyde, octadec-1-ene, 4a-methyl-1-methylidene-1,2,3,4,4a,9,10,10a-octahydrophenanthrene, 2,6-di(propan-2-yl)naphthalene, methyl 3-(4-hydroxy-3,5-dimethylphenyl)propanoate, 4,8a-dimethyl-6-(prop-1-en-2-yl)-3,5,6,7,8,8a-hexahydronaphthalen-2(1H)-one 1,3-dihydro-2-benzofuran, methyl N-hydroxybenzenecarboximidoate, linoleic acid, and palmitic acid. Many of these compounds are being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is plant, the presence of which may explain, at least partly, its medicinal efficacy. The fruit possesses significant anti-enzymatic properties against alpha-amylase and xanthine oxidase, and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of mesocarp of the fruit appear in 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its methanolic extract.  相似文献   
70.
于2017—2019年采用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研究探讨了越冬养殖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可保持在10℃以上,在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放养密度为1518~2970尾/亩(15亩=1 hm^2,下同)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达17.48~21.19 cm,增长28.04%~40.40%,平均体质量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 cm/d和0.387~0.572 g/d;收获时美洲鲥鱼的肥满度为1.42~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为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养殖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10~20℃)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