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6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3329篇
林业   835篇
农学   3390篇
基础科学   961篇
  3371篇
综合类   9490篇
农作物   2034篇
水产渔业   160篇
畜牧兽医   584篇
园艺   362篇
植物保护   2074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696篇
  2021年   732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796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1193篇
  2012年   1421篇
  2011年   1320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1131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1103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887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5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采用实时定量PCR研究基因表达获得可信数据的关键。以小麦在条锈病菌及温度双因素胁迫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价了CDCRLIACTIN和26S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偃6号小麦在常温(15℃±1℃)未接种条锈病菌,以及接种条锈病菌并培育至花斑期分别在高温(20℃±1℃)、变温(20℃到15℃)条件处理中,基因RLI表达不稳定,基因ACTIN在常温条件下以及在条锈病菌及高温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相对稳定,但在变温条件下波动较大。表达最稳定的基因是26S,其次是CDC基因,它们可以作为小偃6号-CYR32-温度互作体系中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的内参基因,26SCDC是最佳内参基因组合。  相似文献   
52.
X. Li  Y. Liu  L. Cai  H. Zhang  J. Shi  Y. Yuan 《Plant pathology》2017,66(8):1345-1356
Tobacco bacterial wilt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s a serious disease affecting tobacco cultiv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obacco bacterial wilt,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gfp) labelling was applied to monitor the location and survival dynamics of R. solanacearum (Rs::gfp) on tobacco roots and in soil under thes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wilt incidence was 91.13%, which occurred when the population reached 6.6 × 106 CFU/g soil, the temperature was 30.55 °C, and the humidity was >81.42%. The Rs::gfp densely colonized the root tips and root hairs, and cells of Rs::gfp were observed intermittently in the elongation zone or at the point of the emerging lateral roots. The Rs::gfp numb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10.75‐, 73.13‐ and 74.86‐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ulk soil at 10, 15 and 20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 Increased colonization by Rs::gfp was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of the pathogen,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the humidity in the soil. These three conditions determined whether R. solanacearum would induce tobacco wilt.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investigate factors affecting the virulence of a tobacco wilt bacterial pathoge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conducting field diagnosis and biocontrol of tobacco bacterial wilt.  相似文献   
53.
田间试验表明唑草·苯磺隆24%可湿性粉剂28.8~43.2g/hm2能有效防除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药后45d,对猪殃殃、泽漆、麦家公、播娘蒿的株防效在90.5%~94.2%,鲜重防效在92.1%~96.4%。在推荐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4.
经试验毒死蜱48%EC、吡虫啉10%WP、高效氯氟氰菊酯2.5%EC、氧乐果40%EC对小麦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效稳定,是防治小麦蚜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5.
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设165 kg·hm-2(N1),225 kg·hm-2(N2)两个氮素(纯氮)水平和105 kg·hm-2(P1)、165 kg·hm-2(P2)两个磷素(P2O5)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了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N2P2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 644.73、7 686.25 kg·hm-2,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较高,分别为11.67、11.49 kg·hm-2·mm-1;千粒重和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磷对籽粒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显著;氮、氮和磷互作对籽粒平均灌浆速率(V)、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效灌浆持续期粒重增加值(W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Vs)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籽粒重量的主要因素是Vmax;氮、磷及氮和磷互作对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影响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56.
土壤施硅对小麦和麦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土壤施硅对小麦蚜虫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在小麦种植前分别配施0(CK)、40、80和120 kg/hm2四个浓度的硅肥,测量施硅后小麦生育期、生物量、叶面积、株高、产量指标以及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发生量。结果表明,施硅对小麦株高和穗数无显著影响,但80 kg/hm2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小麦叶面积分别为1 786.03 mm2和2 033.54 mm2,生物量分别为133.68 g和134.50 g,小麦穗粒数分别为35.61粒和35.92粒,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5.34 g和45.59 g,小麦产量分别为9 684.45 kg/hm2和9 835.05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小麦成熟期较对照提前3 d;80 kg/hm2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禾谷缢管蚜发生量分别为90头和86头,均显著低于对照;40、80和120 kg/hm2浓度施硅处理后荻草谷网蚜发生量分别为128、117和105头,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田间土壤施硅80 kg/hm2和120 kg/hm2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农艺性状,提高小麦产量,并能减少麦蚜发生量。  相似文献   
57.
对山东省近年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的面团品质性状,包括粉质仪参数和泊尔辛克值等,进行了系统测定和聚类分析。为山东省有计划地进行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8.
小麦化感作用物的提取,分离及其对白茅的杀除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麦颖壳提取物经3520树脂分离后,对所得甲醇洗脱物离心,分得油类似物、上清液及沉淀物。前两个组分在300mg/L的浓度下,对白茅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8%。上清液经硅胶柱分离,得7个亚组分,其中第1、3和7号亚组分在500mg/L浓度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5%、91%和95%。第3亚组分经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又分得A、B、C 3个组分,褐色粉末状的B组分在1000mg/L浓度下使白茅的生长量下降81%。从而证明小麦颖壳对白茅的化感作用是由多个化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室内和温室及大田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颖壳中的甲醇洗脱物在24mg/株的剂量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这暗示,小麦颖壳中的甲醇可溶物可望开发成为防治白茅的生物除草剂。  相似文献   
59.
小麦全蚀病是检疫性的土传病害,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对其发生的监测是治理的根本。遥感技术可实时、宏观地监测病害发生发展,尤其是将光谱信息与高分辨率数字图像进行融合,可直观、精准地对病害识别和分类。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光谱数据与高分辨率数字图像结合的方法,对小麦全蚀病等级进行快速分类。首先,通过ASD非成像光谱仪获取小麦全蚀病的光谱信息,提取全蚀病特征光谱,建立光谱比。其次,利用无人机获取的实时田间数码图像,对其颜色特征进行重量化。最后,利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决策树分类对图像视场中的不同全蚀病等级进行分类。结果表明,4个全蚀病等级的分类精度均大于86%(Kappa0.81),平均运算时间小于30s。通过与实地调查的小麦全蚀病的白穗率等级做比对,验证分类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可以实现对小麦全蚀病等级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