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531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334篇
  260篇
综合类   1786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392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4 毫秒
991.
不同花香化合物对棉铃虫成虫触角电位的影响及诱蛾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棉铃虫雌、雄蛾对7种花香化合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各种花香化合物均能引起棉铃虫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雌、雄蛾对花香混合物(苯甲醛30% 苯乙醇30% 苯甲酸乙酯40%)的反应最强,相对反应值分别为220.176;对苯乙醇的反应次之;棉铃虫雌虫对不同剂量花香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不同花香混合物在田间的诱蛾效果以配方G(苯甲醛100μL 苯甲醇100μL 苯乙醇200pL 乙酸苯甲酯600μL)最好,累计诱蛾量达到了196头.  相似文献   
992.
万寿菊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CCD1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Scarletade’)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CCD1(TeCCD1),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为阐明其在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中生物学功能及进一步探讨万寿菊花色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依据万寿菊花蕾转录组数据,利用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设计引物,结合RT-PCR技术克隆获得万寿菊CCD1 cDNA全长,分析其序列特征;利用Real-time PCR分析舌状花未开花蕾、半开花蕾、开放的头状花序和完全开放的头状花序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特性。【结果】克隆获得万寿菊CCD1(Gen Bank登录号:KX557488)的cDNA全长序列为1 746 bp,编码区长度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析表明TeCCD1为不稳定蛋白,不含信号肽,属RPE65超家族(登录号:PF03055),包含CCD家族保守结构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万寿菊CCD1核酸序列与除虫菊CCD1同源性最高,为89%;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万寿菊CCD1与除虫菊CCD1同源性高达93%,与其他19个不同种属的CCD1同源性在75%—83%,说明TeCCD1是高度保守的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TeCCD1的进化基本符合植物分类学的进化规律,并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征,万寿菊与菊科同源基因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 PCR分析表明TeCCD1在舌状花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随舌状花的开放逐渐升高,S4期达到最大值。【结论】克隆获得万寿菊舌状花的CCD1,是典型的CCD家族成员,为高度保守的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万寿菊舌状花颜色变浅可能与CCD1表达量增加导致类胡萝卜素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在《蔬菜花卉模拟承包》实践课开课两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作了认真地总结,对教学效果作了具体地调查与了解,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延长百合鲜切花瓶插寿命保鲜液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种不同保鲜液对百合鲜切花进行处理。经对其瓶插寿命、花枝鲜重及水分平衡等指标的测量与分析,得知5种保鲜液即A处理(由市场购买的保鲜液)、B处理(30g/L白砂糖 1g青霉素)、C处理(30g/L白砂糖 200mg/L柠檬酸)、D处理(30g/L白砂糖 1/2片阿司匹林 1%食盐液)、E处理(30g/L白砂糖 l%食盐液)中以C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E、B、D处理其次,而对照A最差。  相似文献   
995.
王世圣  张宏 《油气储运》2003,22(1):27-29
按照悬索式管桥的实际结构特点,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专业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悬索式管桥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前二十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通过对各阶振型的分析,掌握了悬索式管桥的振动形态。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悬索式管桥进行了横向风共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横向风载荷作用下,管道产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96.
建设上海国际花卉交易中心不但是上海花卉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增强上海为全国农业发展服务的功能.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必要勤举措。文中依据世界和中国花卉产业生产、销售的背景,分析上海建设条件,探索必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一个同时导致营养和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水稻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在水稻籼型恢复系602组织培养后代中,发现一个矮化并花发育异常突变体dwarf and deformed flower 2ddf2)。抽穗期,以野生型为对照,对ddf2株高、主穗长、节间和功能叶的长宽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冷冻切片等技术对茎、叶和花器官进行详细的形态和组织学分析。分别以西农1A和中花11为母本,以DDF2/ddf2杂合株系为父本构建2个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结果】相较于野生型,突变体各节间的长和茎粗均极显著降低,叶片极显著变短、变窄,同时花序也极显著变短。组织细胞学分析发现,突变体大叶脉数目和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小叶脉数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相邻2个大叶脉之间的宽度明显减小,进一步比较2个小叶脉之间的叶肉细胞,发现在突变体中细胞数目和尺寸均显著降低;突变体茎秆维管束的数目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统计发现2个大维管束之间基本组织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大小都显著小于野生型,表明ddf2突变体茎、叶细胞分裂和膨胀都受到了抑制;此外,ddf2突变体的花器官特征发育受到了严重干扰:第一轮外稃顶部弯曲、内稃不同程度退化,第三轮雄蕊器官严重退化,部分甚至转化为雌蕊状器官,另外部分ddf2小穗的护颖过度发育,转变成稃片状,一些小穗还表现分生组织确定性的丢失,发育出2个以上的小花。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中花11/ddf2的1 024株F2分离群体,最终将DDF2精细定位在第1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位置处,位于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S-11和S-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和0.098 cM,物理距离为90.295 kb,并与标记S-24共分离。分析定位区间的基因,发现共有MSU注释基因12个,其中一个编码Sec3_C蛋白的LOC_Os11g17600内部包含共分离标记S-24,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突变体的叶、茎和穗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下调,初步将LOC_Os11g17600作为DDF2候选基因。【结论】DDF2是一个同时控制水稻茎/叶和花器官发育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998.
种子春化与光周期处理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白菜在进行种子春化处理时.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影响很大.8℃的经比3,13℃下植株的花芽分化开始得早,分化速度快,抽薹时间早.抽薹期早晚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花芽分化和抽薹上存在着大的遗传差异性,春化15d时,3℃和13℃的处理温度,均不能使晚抽薹材料S-1和YC完成花芽分化并引起植株的抽薹;13℃下春化时间达到30d时,YC也不能分化完全的花芽和发生抽薹.在低温处理基础上,长日条件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均有促进效应,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9.
1989-1993年对20余种常见花卉进行了线虫种类的调查及防治研究。根据Golden等分类系统,共鉴定出15个属和根结线虫的3个种,其中肾形线虫为我国北方首次发现。采用盆栽化学药剂处理土壤的防治方法,防治凤仙花(L)根部线虫,结果表明,5%克线磷颗粒剂、15%铁灭克颗粒剂和35%甲基硫环磷乳油效果明显,其最佳用药量依次为花盆土重的0.05%-0.1%,0.1%-0.2%和200-500倍液每盆2  相似文献   
1000.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喷布300×10-6乙烯利,或1波美度石硫合剂,幼果期喷布2000×10-6敌百虫,或20×10-6禁乙酸铵+100×10-6乙烯利,分别对晚三吉和身不知等砂梨品种的疏花疏果作用,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