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林业   537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336篇
  263篇
综合类   1800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392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桂花不同品种开花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个桂花品种盛花期的花瓣为材料,用气质联用法检测到59种挥发物,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萜烯类化合物。选择相对含量均高于0.05%的21种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12个桂花品种可分成3类,花色为黄色或金黄色的金桂和四季桂(6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白色或浅黄色的银桂(3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橙色或红色的丹桂(3个品种)为一类。黄色桂花中以‘柳叶金桂’香气活性物质贡献率最高,达56.75%;白色桂花中以‘厚瓣银桂’贡献率最高,达51.91%;橙色桂花中以‘镉橙丹桂’贡献率最高,达58.88%。以此3个品种为代表材料,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测定了其开放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铃梗期都以释放具有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的物质为主。初花期到盛花期,橙色花的‘镉橙丹桂’以释放花香型物质为主,白黄色花的‘厚瓣银桂’以释放香草香型物质为主,黄色花的‘柳叶金桂’以释放紫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物质为主;到了末花期,‘镉橙丹桂’与‘柳叶金桂’中都是青草香/清新香型的物质占主导地位,而‘厚瓣银桂’中依然是香草香型物质居多,这可能是银桂香气更持久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2.
采用SMART技术,以多花水仙‘黄花水仙2号’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构建其全长cDNA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构建初始文库的滴度为6.30×10^5 cfu·mL^-1,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1.58×10^8 cfu·mL^-1,重组率为84%,插入片段大小集中在500-2000bp之间,平均长度约970bp,符合eDNA文库的质量标准.可见,所构建的文库比较完整,能够反映黄花水仙花朵盛开期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63.
以八仙花切花品种“经典红”为试材,开展不同配方瓶插液处理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筛选八仙花切花保鲜最适瓶插液,为八仙花切花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g/L蔗糖+200mg/L8-HQ+200mg/L柠檬酸保鲜效果最好,瓶插时间为5.5d,比对照延长3.5d,瓶插期间可明显减缓花枝鲜质量变化率,增大花冠径,维持花枝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964.
近年来,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发展较为迅速,而且有潜力成为我国红肉猕猴桃的优势产区。但也存在着冷量不足、栽培技术不成体系等问题,导致红肉猕猴桃整体产量不高和品质不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云南猕猴桃促花调控技术创新”的研究,对促花调控技术、壮果技术、修剪、强制休眠技术、防风防雹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形成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在实践中,该技术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是对该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供滇南地区猕猴桃生产者和科技人员参考,以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65.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该类茶树制成的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和普洱生茶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分别为9种和67种,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于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之中,这些成分均具有一定香气特性。本研究表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可作为独立饮品,有类似于茶叶的香味感受,或者可与茶叶混合以提高或改善茶叶产品的香气风味。  相似文献   
966.
通过对温室白粉虱在天津地区生活习性的观察与分析,了解了该害虫对温室花卉栽培的危害程度,通过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总结出目前主要针对天津地区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方法,以提高温室观赏花卉的栽培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67.
海南岛花卉种质资源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1990年考察了海南岛17个县市的花卉资源,共搜集花卉种质859种(变种、品种、型),内含野生种406种,栽培种453种,隶属97科,390属。其中,海南特有种47种,兰科植物东亚特有属3个,海南新记录属5个,新记录种13个;保存活种质713份。这次考察基本摸清了海南岛花卉种质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花果期、主要性状和分类名称。最后,推荐十余种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供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68.
玫瑰花的微波真空干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玫瑰干花品质,减少干燥时间。该研究通过试验性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对玫瑰花进行干燥,比较了不同真空度和微波功率对玫瑰干花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度越高,物料内水分蒸腾而干燥的速度越快,物料温升越低。随着微波功率增加,干燥时间大大缩短。综合考虑玫瑰干花干燥时间、温度、形态变化和颜色等指标,并与热风干燥相比,选择真空度0.10 MPa,微波功率200 W,干燥时间80 min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为较适宜的干燥条件,研究结果为玫瑰花的干燥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9.
覆膜方式毛管密度和灌水下限对温室甜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日光温室内不同的覆膜方式、毛管密度、灌水下限等农艺措施对甜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覆膜方式(全覆膜、半覆膜、无膜)、滴灌毛管密度(1管1行、3管4行、1管2行)和灌水下限(田间持水量的60%、70%、80%)组合对日光温室甜瓜的植株生长、光合效率、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分析了甜瓜产量与植株生长、光合效率、生物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半膜覆盖的根区土壤温度较高、水分分布更均匀,其叶面积指数、根鲜质量、根冠比等指标优于全膜和无膜处理,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等也显著高于全膜和无膜处理,提高了甜瓜的生物量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毛管密度对甜瓜生长与产量具有显著影响,3管4行的植株鲜质量和植株干质量等均低于1管1行和1管2行处理,但茎粗、根鲜质量、根冠比等高于其他两个处理。3管4行模式有利于作物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光合产物更多地向果实分配,产量比1管1行和1管2行分别提高了8.56%和3.37%,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灌水下限是影响甜瓜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与田间持水量的60%和80%比较,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植株平衡生长,产量比60%时和80%时分别提高了22.58%和2.42%。全膜、半膜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分别比无膜高57.21%、56.41%,3管4行的IWUE分别比管1行和1管2行高3.54%和0.80%,灌水下限70%田间持水量的IWUE比80%时高58.46%。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日光温室的甜瓜栽培宜采用半膜覆盖,3管4行和70%田间持水量组合。  相似文献   
970.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influences of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business orientation of farmers, and farm characteristics on adoption of ICT-based information through primary data collected from 461 farmers in eight districts of Uttar Pradesh, India. A personal interview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a pre-test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he Poisson Count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se of the information derived through ICT-based systems on vari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ducation, income, and social category of farmers are important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ICT-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Similarly, farmers who consider farming as a business venture, practice a diversified cropping system, and have small farm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ICT-base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