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28篇 |
免费 | 361篇 |
国内免费 | 107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50篇 |
农学 | 1010篇 |
基础科学 | 1307篇 |
2092篇 | |
综合类 | 3683篇 |
农作物 | 529篇 |
水产渔业 | 207篇 |
畜牧兽医 | 384篇 |
园艺 | 175篇 |
植物保护 | 8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213篇 |
2022年 | 323篇 |
2021年 | 366篇 |
2020年 | 378篇 |
2019年 | 433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385篇 |
2016年 | 526篇 |
2015年 | 445篇 |
2014年 | 550篇 |
2013年 | 633篇 |
2012年 | 761篇 |
2011年 | 657篇 |
2010年 | 486篇 |
2009年 | 545篇 |
2008年 | 432篇 |
2007年 | 514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选用不同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参数。采用U5(5^4)均匀设计安排试验。对刺青瓜种子进行电场处理,测定其发芽期的发芽势、发芽率、SOD、VC、MDA等生化指标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寻找出刺青瓜种子的最佳静电场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63.
64.
摘要:为提高草原黑蘑菌丝体生长速度,采用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处理草原黑蘑原生质体,通过设置4、5、6、7 kV的电压,分别进行30、60、90、120、150、180、210、240、270 s的处理,统计致死率,结合拮抗试验,初步筛选快速生长的新型突变菌株。结果显示,电压为6、7 kV时致死率均为100%,电压为4、5 kV时可获得原生质体再生菌落,致死率为8.45%~81.69%,其中4 kV处理150 s时致死率最高,为81.69%,是获得突变菌株的最佳致死条件;通过再生菌落的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获得14株突变菌株,经生长量及生长速率的测量,发现诱变菌株生长后期4 kV的电压较5 kV更有利于促进菌丝体的生长量,在4 kV和5 kV处理条件下获得了生长速度较CK提高的11株正向突变菌株。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
可为草原黑蘑菌种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农田耕作措施对近地表风沙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北方传统耕作模式的犁耕、耙磨及磨平整地措施对农田近地表风沙活动影响显著。通过对春季半干旱沙区农田风沙活动的观测,本文对犁耕、耙磨磨平两种处理下近地表0~60 cm内输沙率和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耙磨磨平处理破坏了犁耕在农田地表形成的非可蚀性土块结构,使近地表0~60 cm内输沙率增大,在强沙尘事件中增加幅度可达数10倍。犁耕地表上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递增,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发育的饱和路径长度减小,在强沙尘事件中近地表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而递减。此外,上风向处犁耕地表低层输沙比例(Q0-10/Q0-60)小于耙磨磨平地表,且随田块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6.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中<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0.01mm有机微团聚体和>0.01mm铁、铝-有机微团聚体所占比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高,>0.01mm元机微团聚体和钙、镁-有机微团聚体显著下降.免耕10年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达47.5g/kg,比常规平作高41.1%,比水旱轮作高51.3%,比试验前增加了89.0%;随着土壤层次的下移,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垄作免耕与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相比,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增加,稻田垄作免耕有利于土壤的定向培肥. 相似文献
67.
基于掌上电脑的农田信息快速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为了解决精细农业中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分析处理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掌上电脑的农田信息快速采集与实时处理系统。分析了具体实现系统功能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索引、Windows CE数据库技术、采样控制等因硬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又针对农场环境下的特殊性,提出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农场模型,以便于更好的描述农场环境及更方便的确定采样方案。作为一种实时系统,该系统可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各种传感器,快速地测量和分析农田信息。应用该系统对两种GPS(Ag132与MAP330)进行了精度比较试验,快速而方便地证实了Ag132有更好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更适于农业生产要求。试验的过程与结果也间接表明了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精细农业田间信息快速采集和处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为解决水稻撒施追肥存在的肥料流失、利用率低及机械深施肥工作部件易堵塞、伤根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水田深施追肥机的超大颗粒肥气力式加速器。该加速器利用双螺旋高压气流,在其与肥料上端构成的近封闭空间内加速超大颗粒肥,实现其高速射入泥壤,并可避免肥料颗粒与管壁碰撞;出口设置渐扩管扩散气流,可减轻对泥壤的冲击,提高施肥位置的稳定性。根据超大颗粒肥参数与加速器功能要求,确定了加速器的结构参数,并根据肥料入泥深度所需的射出速度,分析确定了加速器的工作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Fluent软件的六自由度重叠动网格建立了加速器仿真模型,以进口气流速度、螺旋角和加速管直径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与三因素三水平Box Behnken组合仿真试验,研究各因素对肥料射出速度与气流扩散率的影响。多因素试验分析及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为进口气流速度47 m/s、加速管直径21 mm、螺旋进气口螺旋角43°。在此条件下进行台架验证试验,得到肥料射出速度均值为12.61 m/s,出口气流扩散率均值为85.5%,肥料入泥平均深度为4.68 cm,达到了水稻追肥要求。该研究可为超大颗粒肥水田气力深施追肥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我国养殖业的兽医服务方式多样,其中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亟需发展壮大。在有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多地结合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推行了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本文介绍了兽医服务公司承接、"企业+农户"、"购买产品+服务"、合作社承接、科研院所服务、信息化平台服务等6种养殖业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服务机制、服务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其中"兽医服务公司承接模式"和"合作社承接模式"的社会化程度较高,也是目前基层最为推广的模式。这提示当前的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需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对象、提升技术能力,推动整体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70.
Two monolayer concrete frames with the same reinforcement, KJ1 and KJ2, were designed. KJ1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low cyclic reversed loading test under weak earthquake. Besides, the fire response test, including temperature rising and lowing, was made by fixing th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of the column. For KJ2, the fire response test at the fixed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was made.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the concrete frames in fire was studi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pparent phenomenon, temperature curves, bearing capacity change of the frames were made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of KJ1 and KJ2. According to the simplifie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lumn under the high temperature wa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finally test phenomenon are consistent according to the simplified sec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