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77篇
综合类   475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poly(ADP-ribose)polymerase]催化的多聚ADP-核糖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手段,在DNA修复、染色质结构重塑、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动物中的PARP研究较为深入,但植物中进展缓慢。本实验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中得到PARP2基因,利用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出PARP2蛋白,体外测定了PARP2的酶活。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PARP2能够催化自身多聚ADP-核糖化修饰,这一发现为继续研究植物多聚ADP-核糖化聚合酶及多聚ADP-核糖化修饰开拓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2.
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78-5679
综述了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方式、生物来源、性质、遗传基础及应用。  相似文献   
63.
荞麦淀粉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相似文献   
64.
采用平板培养法建立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银染后经显微镜观察鉴定,并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浮游菌与生物被膜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同时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活性,为研究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奠定方法学基础。结果表明,27株鸡源大肠杆菌均形成了生物被膜,肉眼可以看到硅胶片上有黑色膜样物质形成,用银染法处理过的生物被膜菌在显微照相系统下可清楚地看到生物被膜的结构;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70.4%)高于浮游菌的检出率(55.6%),且生物被膜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酶活性((0.71±0.23)U.mg-1)高于浮游菌的酶活性((0.42±0.12)U.mg-1),前者是后者的1.73倍。  相似文献   
65.
蚯蚓蛋白酶解工艺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sl.398枯草蛋白酶制备蚯蚓肽,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氨基氮数,多肽浓度为衡量指标,对最佳酶条件进行筛选研究,并分析了酶解液氨基酸含量和相对分子量的分布。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pH 6.5、酶浓度为1%、温度50℃反应、时间8 h,在此条件下,酶解蚯蚓蛋白的水解液氨基氮数可以达到16.55 mmol/100 mL,水解液多肽浓度达9.22 mg/mL,酶解液分子量大部分是在5 000以下的多肽、小肽及氨基酸的混合物,其中分子量在220以下的占了72.09%,氨基酸组成平衡,含量丰富,可用来制取新型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小肽添加剂。  相似文献   
66.
果实采后酶促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实酶促褐变的研究进展。褐变主要发生在果实采后贮藏期,褐变的根本原因是果实衰老,果实褐变是多酚氧化酶氧化酚类物质的结果,用有机酸等抗氧化剂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可抑制褐变的发生,抑制衰老的物质也能减轻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通过酶促降解的单因子试验、正交实验及验证试验,研究了β-葡聚糖酶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优化筛选了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5℃、时间90 min、pH 5.5、酶浓度6.5%是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最优技术参数,在该参数条件下,应用β-葡聚糖酶提取茯苓多糖的得率为13.31%,对茯苓多糖的高值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参考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8.
甲氰菊酯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模式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作为毒性实验动物,探索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数据。结果显示甲氰菊酯对斑马鱼成鱼96h LC50为3.38×10-3mg/kg,属于剧毒级,安全浓度为0.34×10-3mg/kg;较低浓度下甲氰菊酯对斑马鱼早期发育影响不显著,在较高浓度1、10mg/kg下,斑马鱼96h畸形率分别达到84%和90%,心包囊肿率分别为25%和88%,而致死效应不明显。亚致死剂量下甲氰菊酯对斑马鱼肝胰脏GPT、GOT、SOD活性有明显诱导效应,在高浓度和长时间暴露下诱导效应降低;肝胰脏中AChE活性显著地受到甲氰菊酯的抑制,抑制效应对毒物的浓度和染毒时间有良好的依赖性,是一种良好的环境污染检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9.
甘薯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作物,由于加工过程中其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易催化多酚类物质氧化成黑色素,严重影响了其加工品质.以济薯18为材料,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等对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薯济薯18中PPO活性在360 am处最大,其最适反应时间为11 min,最适pH值6.5,最适温...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活性炭对金枪鱼酶解液脱色的最佳条件,本文利用活性炭对金枪鱼暗色肉酶解液进行处理,研究活性炭添加量、pH值、温度(T)和脱色时间(t)对脱色率和蛋白质损失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同时探究了活性炭脱色工艺对酶解液腥味物质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枪鱼暗色肉酶解液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3%、pH值3.0、温度70℃、时间1h.该条件下脱色率为89.77%±0.77%,蛋白质损失率为13.47%±0.72%;脱色后酶解液挥发性物质含量降低了85.39%,其中三甲胺、己醛、壬醛等特征腥味物质显著降低;活性炭对Pb的吸附作用较明显,其吸附率为93.2%,而对其他金属元素的吸附率不大.研究表明,经过活性炭处理过的酶解液颜色浅,腥味低,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可为酶解液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