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17篇 | |
综合类 | 51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Lawn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ityscape as one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green space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everyday lives. Most people in the Western world view lawns as a compulsory ele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lmost an icon, without questioning their social, symbolic, ecological or aesthetic values. This research is a part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hat are being used in an ongoing tran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project to study lawns in Sweden as a social and ecological phenomenon.The overall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social and cultural perceptions of lawns, as well as motives behind decision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lawns in Sweden. Two multi-family housing typologies, the ‘Million Programme’ and ‘People’s Homes’, were examined due to their dominance in Swedish cities. We also studied how an alternative vision of conventional lawns can be applied and accepted by urban residents. We estimated lawn cover in multi-family housing areas and links to people’s perception and use of lawns. Questionnaire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were used (N = 300).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people like lawns even if they do not always directly use them. Lawns cover the most significant amount of outdoor spaces in all multi-family residential areas and accompany people everywhere from the house to the schoolyard or park. The total lawn cover in the study areas was 27.8%. Lawns were particularly valued as important places for different outdoor activities (playing, resting, picnicking, walking, socialising) and enjoying the green colour. However people do not want to use a vast monotonous lawn, but a variety of spaces that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for different senses (sound, smell, touch and sight) and activities. Alternative lawns were also appreciated by many citizens, politicians, planners and manag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types of lawns requires special planning and design solutions adjusted for each particular neighbourhood. 相似文献
10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农业的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环节,对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食品安全和营造宜居环境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肥料作为最大的外源投入品和生产资料,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作用巨大,影响深远,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肥料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土壤质量退化、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迫切需要肥料产品的转型和升级,绿色投入品的研制应运而生,而“绿色肥料”也在这个大背景下被提出。绿色肥料概念或定义:应用质量安全原料,低碳环保工艺,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改性增效技术生产和使用的,具有养分高效均衡、减排环保、培肥地力沃土功能的一类肥料。绿色肥料种类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养分高效型绿色肥料;固碳培肥型绿色肥料;增效及提高养分转化效率型绿色肥料;养分均衡型绿色肥料;增值型绿色肥料。如何实现化肥的绿色转型、有机肥资源高效低成本利用,主要有四方面建议。(1)依靠市场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肥料绿色制造新体系;(2)以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为核心,促进有机-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协调发展;(3)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智能化绿色肥料产品;(4)融合现代传感和信息技术,全面推进绿色高效的精准施肥。本文就绿色肥料提出的背景、概念和内涵、种类、特征进行概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我国肥料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104.
蒋毓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4):5-9
由于水域的不断污染,皖西部分农村地区原有的“鱼米之乡”已经悄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转变成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从传统的发展观转变为科学发展观。如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再造“鱼米之乡”的新农村,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兴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既能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又能促内需、保增长,更能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105.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化旅游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和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不仅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本文立足双碳经济视角,着重研究乡村旅游朝着生态化方向转型的目标及策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行业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损害与资源过度利用、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倾向、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的不足等现实问题,为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就需对该行业进行生态化转型,提出构建低碳环保的乡村旅游模式、培育绿色发展的乡村经济体系、创新乡村旅游的产品与服务、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固定海洋污染降解菌,提高其对海洋污染的降解效率,通过研究魔芋葡甘聚糖(KGM)气凝胶对微生物的吸附稳定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魔芋葡甘聚糖气凝胶,并对嗜酸乳杆菌进行吸附固定化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固定化气凝胶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对其储存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固定化气凝胶含有大量相互连接的孔隙结构,分布均匀,孔洞壁厚实而光滑,且有明显通道形成,吸附固定化嗜酸乳杆菌的储藏期长于冻干菌粉,其稳定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7.
分析了现代化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环保饲料和减少养殖业排泄物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8.
了解不同保种技术对肉用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图寻找出适合水禽保种的新方法。通过采用小群繁育技术(公鸭40只,母鸭200只)和常规大群保种方法,开展临武鸭、巢湖鸭、靖西大麻鸭3鸭种的2世代遗传效应、表观性状变化、生产性能、环境友好度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保种,同一品种试验鸭群体世代间近交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且2个世代的近交系数都为0.017~0.020,近交增量为0.000 7~0.003 0,变异系数为0.087~0.094;试验鸭群表观性状的所有指标在世代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均在正常许可范围内;对3个鸭种生产性能测定表明在同一品种内运用不同保种方法其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品种之间显示靖西大麻鸭总体上产肉性能优于临武鸭和巢湖鸭;而在环境友好度测评中,小群繁育技术在部分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大群保种(P0.05)。通过对不同保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小群繁育技术在保持品种特性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较高,可用于水禽遗传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9.
分析了科学传播策略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及农业科技新闻的特点和功能,介绍了农业科技新闻的亲农化叙事方式及其对新闻记者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对以CO2为原料合成醇、醚、酯、胺酯、内酯、聚酯、尿素及金钢石等物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探析,指出二氧化碳作为潜在的有机碳资源,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能缓解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