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5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72篇
林业   620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214篇
  855篇
综合类   1873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592篇
畜牧兽医   350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43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运用营养调控措施降低动物养殖业环境污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营养调控降低动物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潜力和技术方法,包括选用易消化饲料原料;研制最优日粮配方;饲料的合理加工和调制;应用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使用生物活性肽调控日粮浓度;禁止某些非营养性添加剂的使用;采用多阶段、公母分开的饲养方式等,以从根本上解决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32.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对灭线磷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影响灭线磷在土壤中的降解。随着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增加,灭线磷的降解速度加快;微生物对灭线磷的降解有显著影响,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未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16.6 d,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31.6 d;有机质对灭线磷的降解也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灭线磷的降解;灭线磷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快于在酸性土壤中;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灭线磷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东北黑土>广东红土>山东砂壤土。  相似文献   
933.
基于2013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柘林湾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柘林湾甲壳类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对甲壳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甲壳类资源密度变化范围为30.094~199.048 kg·km–2;甲壳类出现53种,隶属于2目13科22属,主要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宽突赤虾(Metapenaeopsis palmensis)、锈斑蟳 (Charybdis feriatus)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等;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31~3.03,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5~0.8,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55~3.29。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甲壳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各季节典型种主要有口虾蛄、断脊口虾蛄(O.interrupa)等,分歧种主要有口虾蛄、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等。典范对应性分析表明,影响柘林湾海域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pH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934.
When contagious bovine pleuropneumonia (CBPP) was first detected on a farm north of Melbourne, at Bundoora, in 1858, the predominant theory of miasma was being challenged by contagionist theories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This well‐documented case was recorded during a period of change in 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disease and therefore affords an exploration of what aspects of the landscape were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livestock health at the time.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vaccination programs and eventual eradication of CBPP on mainland Australia has been well explored, scholars have neglected this aspect of the disease's history. By comparing 19th century records of farmland with how the site appears today, it is also possible to highlight the limited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contemporary tex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ing an appreciation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percep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has changed. This differing perception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utilisation of these sources for veterinary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ians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mid‐19th century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how it relates to animal health.  相似文献   
935.
White-naped crane (Grus vipio) is a globally threatened spe- ci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its nest site selection in circum- stances where there are multiple disturbances, and also helpful to accu- mulat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threatened species and supply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We studied nest site sele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on nesting habits of white-naped crane at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Qiqihar City, Heilongiiang, China, during March-May of 2002-2008. White-naped crane responded and adapted to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the spatial environments of landscape and microhabitat under multiple environ- mental disturbances. Nest site selection included two scales and two choices, namely the choice of nest site habitat type within the macro-habitat scale and nest sit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within the mi- cro-habitat scale. Nest sites were recorded only in reed marshes. The choice of nest site micro-habitat included three basic elements and six factors, namely incubation element (nest parameters factor, incubation temperature factor and incubation humidity factor), safety element (pro- tection factor and concealment factor), and food element (water factor). Water, remnant reed clusters, and fire were major resource management challenges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for the white-naped crane in this Reserve.  相似文献   
936.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世界各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通过环境控制的策略来综合防控口蹄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论文就口蹄疫的流行概况、综合防控及环境控制与口蹄疫的防控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7.
黄土高原芨芨草光合与蒸腾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芨芨草叶片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芨芨草叶片光合速率日进程受环境影响,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6、7月呈双峰曲线,8月和9月,光合速率则呈单峰曲线;芨芨草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进程在整个生育期内基本上呈单峰曲线。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对芨芨草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不同,而在整个生育期它们三者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8.
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环境意识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境意识作为一种新的独立意识形态,能够规范社区与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因此,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状态取决于直接利益相关者的环境意识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利益协调关系,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文中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并设计了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旅游发展中旅游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知,旅游管理部门的环境意识水平最高,其次是社区居民,再次是旅游企业,最后是旅游者,而且总体水平都不高。所以,在旅游发展中必须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旅游环境意识水平,推动他们自觉参与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安全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939.
五氯硝基苯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由于五氯硝基苯及其制备过程中的杂质(六氯苯、二噁英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危害极大,因此多个国家对其采取了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监管措施。本文概述了五氯硝基苯的毒性和环境危害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介绍了五氯硝基苯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技术,并对其今后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0.
 对商品肉鸡舍内主要环境因子如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浓度、细菌浓度以及温度、湿度等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各环境因子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该鸡舍内氧气浓度平均为19.6%,比舍外降低6.0%;二氧化碳浓度平均为3 673×106 mg/m3,为舍外二氧化碳浓度的8.48倍;细菌浓度平均为6.9×105 cfu/m3;舍内平均温度为24.0 ℃,相对湿度为75.5%;氨气浓度在试验期间均超过100 mg/m3;硫化氢浓度低于检测仪器最低浓度1 mg/m3。试验表明,鸡舍内空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氨气浓度严重超标,氧气含量不足,各环境因子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