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34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4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5篇 |
农学 | 411篇 |
基础科学 | 153篇 |
621篇 | |
综合类 | 2430篇 |
农作物 | 340篇 |
水产渔业 | 119篇 |
畜牧兽医 | 573篇 |
园艺 | 514篇 |
植物保护 | 7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201篇 |
2021年 | 249篇 |
2020年 | 359篇 |
2019年 | 261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257篇 |
2016年 | 308篇 |
2015年 | 236篇 |
2014年 | 340篇 |
2013年 | 329篇 |
2012年 | 439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349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263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33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市售肉食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和都市人群对亚硝酸盐认知度进行了抽样调查。96份肉制品检测结果表明,火腿肠、罐头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合格率为100%,风干肠类、酱卤类、烤肠类合格率为71%~87%。包装定型产品合格率为96.1%,散装产品为81.8%。大型超市合格率为95.7%,商贩合格率最低为75%。认知度调查表明,市民中超过85%的人喜欢肉制品呈红色或鲜红色,但大多数人对判断产品是否添加有亚硝酸盐知之甚少。说明严格控制肉食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同时加强公众的食物安全教育仍然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2.
7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使食用菌成为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食用菌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但是由于经济现状的限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常以市场为主导,急需采用先进的发展理念,使食用菌产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进一步构建研究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法,对食用菌种植与旅游业融合力进行评价。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融合广度、融合深度、融合增值对食用菌种植与旅游业融合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4.
75.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用品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块根可溶性糖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味的影响,为甘薯鲜食与加工的品种选择、专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10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生薯和蒸熟薯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对不同干物率类型的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相关性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溶性糖组分与食味的关系及其对食味的贡献。【结果】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5.79 mg·(g·FW)-1,占生薯可溶性糖的45.3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关系密切,果糖含量(y)和葡萄糖含量(x)的拟合方程为y=0.807x+1.275;麦芽糖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6.79 mg·(g·FW)-1,仅占生薯可溶性糖的11.92%。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决定,通常情况下,低干物率品种具有更高的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生化甜度更好。在蒸熟过程中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主要在于产生了大量麦芽糖,麦芽糖含量从生薯的0.96—24.67 mg·(g·FW)-1提高至14.80—136.16 mg·(g·FW)-1。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中、高干物率类型具有更高的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甘薯块根食味增量主要来源于蒸熟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蔗糖是甘薯块根食味的重要影响因子;麦芽糖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近50%,对香味和质地的作用尤为突出;果糖对黏度的贡献最大,而蔗糖对质地的贡献优于果糖。【结论】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是反映甘薯生薯甜度的重要指标,熟薯可溶性糖、麦芽糖含量是反映甘薯食味的重要指标。麦芽糖、果糖、蔗糖是影响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及加工性能的重要可溶性糖组分。筛选出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特异种质11份。 相似文献
76.
侧耳属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侧耳属的建立简史及其属内种的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方法。传统分类方法是根据菌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对菌体进行分类,其优点在于外部形态特征是由多基因控制,缺点为表观形态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于这样的菌体则无法确定其种的地位;现代分类方法是利用同工酶谱系分析、RAPD技术、有性亲和测试等手段对菌体进行分类,该方法不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但对菌体形态及其相似的物种来讲,用现代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又有局限性。侧耳属在分类等级上属于伞菌目、侧耳科。 相似文献
77.
系统阐述了互联网订单生产模式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实施的可行性。首先从我国目前食用菌产业的低成本生产现状分析了订单生产的战略可行性;其次从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环境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方面分析了发展订单式生产的有利因素,提出了创新食用菌产业订单模式的一些建议。指出了巩固订单模式实践效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8.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Ⅶ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将一定量的黑麦草根系和地上留茬(统称黑麦草残留物)置于田间耕作层令其自然分解,分别于埋设后11,39,70,109,161和244 d收集尼龙网袋内的样品,洗净,烘干,称重后用于分析全量N、P、K、Ca、Mg、Mn和Fe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麦草残留物在大田中通过生物降解,将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在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分解初期的释放量较高,埋设10 d后黑麦草残留物样品中近90%的Ca和37%~50%的C、N、P、K和Fe被释放,Mn和Mg则只有0.4%~13.4%被释放.在早稻生长过程中黑麦草残留物有74.9%被分解,C、N、Mn和Mg的矿化率均在80%以下,表现出一定的缓释效应.晚稻收获时各养分的释放率达到92%~99%.理论上黑麦草根系可以为0~20 cm土层贡献有机质、N、P、K、Fe、Mn、Mg和Ca分别达到865.42 g/kg,26.92 g/kg,1.75 g/kg,23.83 g/kg,2 741 mg/kg,75 mg/kg,162 mg/kg和46 mg/kg. 相似文献
79.
包装是展示产品特征、传递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呈现的视觉形象、引发的审美体验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辨识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通过分析文化创意视角下开展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的原则,指出文化创意与产品包装设计的融合有利于展示食用菌产品特性,提升产品的审美内涵.从生态健康、情感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开展包装设计,使食用菌产品包装... 相似文献
80.
发光杆菌NJ菌株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发光杆菌NJ菌株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细菌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其中对甘蓝黑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猝倒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该菌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该菌在种龄为24 h、接种量在4%~6%条件下,在TSY培养液中72 h即可获得较高的抑菌活性。而装瓶量为10~50 mL/100 mL锥形瓶,转速为120~200 r/min对菌的活性影响不大。不同温度处理发酵液,其抑菌活性发生变化,其中经60℃处理10 min后,抑菌活性降低约50%,说明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可能有多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