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7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637篇
林业   2432篇
农学   431篇
基础科学   328篇
  2343篇
综合类   4179篇
农作物   188篇
水产渔业   559篇
畜牧兽医   692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916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31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颇具生态地理意义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在借鉴杨志峰等将生态活度位理论从自然生态系统推演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这一思想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活度位评价指标体系;消除原始数据量纲的影响,拟定标准化原则,对陕西省省辖各地市的总生态活度位及其属性进行分析评价;在SPSS统计软件环境中,以各区域总生态活度位为分类实体,进行模糊动态聚类,提出市域生态活度位的三种发展模式。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咸阳、汉中的总生态活度位为优越型,其综合值界于0.774~0.847之间;西安、安康、商洛、延安的总生态活度位为过渡型,其综合值界于0.497~0.706;铜川、榆林、渭南的总生态活度位为贫乏型,其综合值界于0.295~0.427。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经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通过在水稻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油菜素甾酮,观察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若虫生长发育、羽化等行为的影响,评估油菜素甾酮在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培养液中的油菜素甾酮可被水稻有效吸收并产生生理活性。经0.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叶片弯曲程度均显著增加,其叶角分别为对照的3.3~11.0倍。褐飞虱取食和产卵嗜好性与油菜素甾酮处理浓度密切相关,经较低浓度0.005~0.0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能显著降低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35.0%~73.9%;而较高浓度0.1~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则增加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1.3~1.8倍。0.01、1、5、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显著降低褐飞虱若虫的羽化率,为对照的32.5%~53.3%。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显著缩短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仅为对照的94.1%~96.9%。褐飞虱若虫存活数和初羽化雌成虫体重分别仅在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下显著降低。表明油菜素甾酮处理水稻可对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产生影响,其具有作为生态功能分子用于褐飞虱田间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3.
蝗虫灾害是人类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对农牧业、环境和经济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关蝗虫学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60年前,通过改治结合,我国控制了大规模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蝗灾发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0年过去了,中国蝗虫学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文主要综述了最近60年中国蝗虫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展示蝗虫分类学、生态学、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蝗虫控制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是世界昆虫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30年,我国科学家深入揭示蝗虫两型转变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飞蝗的综合生物学研究积累使飞蝗成为继果蝇之后又一个昆虫模式系统。更重要的是,我国科学家开发的真菌生物农药和群聚信息素可以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用于蝗灾的治理。  相似文献   
34.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序聚类法,在对1957-2006年塔里木河干流径流序列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突变点判别的基础上,对干流新渠满、乌斯满和恰拉3个水文断面河道逐月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需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① 近50 a来,人类活动对干流水资源影响程度不断增大,1976年前的径流量可以近似看作自然状态;② 新渠满、乌斯满和恰拉河道年最小需水量分别为17.68×108 m3、10.02×108 m3和3.29×108 m3,年适宜需水量分别为35.65×108 m3、18.23×108 m3和7.00×108 m3;③一般用水期(10月至翌年3月)保证新渠满、乌斯满和恰拉河道最小需水量5.33×108 m3、3.77×108 m3和1.32×108 m3,用水敏感期(4-9月)保证适宜需水量28.99×108 m3、13.70×108 m3和5.09×108 m3即可确保干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36.
基于ESV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全球变化及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也是孕育南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随着中上游绿洲尤其是人工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中下游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原始胡杨林濒临灭绝 ,春旱、夏洪、盐碱、风沙是流域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 ,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对塔里木河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 ,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中国水稻害虫治理对策的演变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水稻害虫的变迁、相应的对策演变,从中了解、总结害虫发生与人类治虫对策之间的因果渊源,指出只有师法自然、通过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治理技术才能持续双赢。  相似文献   
38.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湖泊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亚洲中部的干旱区湖泊(包括咸海、巴尔喀什湖、博斯腾湖、艾比湖、玛纳斯湖、艾丁湖与罗布泊等)的水分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进行综合研究,其结果不仅丰富了生态循环的理论,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干旱区湖泊与湿润区湖泊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出水分循环的独特性、形态测量学的复杂性、风生湖流的奇特性与泥沙运行的规律性以及内陆湖水化学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水生态循环系统等。干旱区湖泊作为陆地水圈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由湖泊中的生物和水两大亚系统组成,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联系。尽管大陆性气候严酷和强烈,风生湖流强劲(有时还多亏他的作用),蒸发量大,但内陆湖能生存数千年,即在现代时间尺度上是无IL尽的。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生态安全评价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框架模型的指导下,以甘肃牧区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为例,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进行了甘肃牧区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评价结果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中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人为主观性的干扰,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对区域整体生态安全状况的贡献率,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在定量化评价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0.
鼠类的"有害"或"无害"与其生境密切相关,文中以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的梭梭鼠害防治示范区和非示范区为调查样地,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中梭梭林的鼠害特征,进而探讨了沙漠区梭梭鼠害防治的生态阈值。研究发现:(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梭梭鼠害整体较轻。由鼠类引起的梭梭死亡率,非示范区平均为4.29%,示范区平均为2.12%。(2)梭梭的生长状况是吸引鼠类前来取食的因素。梭梭的基径、高度、冠幅与其冠下有效鼠洞数和鼠洞总数都成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生长状况的差异性决定了鼠类危害的程度。(3)鼠类对梭梭基部的取食较轻,而对梭梭各级侧枝的取食不仅具有选择性,还受生境和自身种群数量的影响。梭梭基部的轻度危害比率大于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比率,而梭梭侧枝、一级侧枝、二级侧枝的危害程度与鼠洞总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有效鼠洞数只与梭梭二级侧枝的危害程度呈显著相关关系。(4)单株梭梭整株危害程度与其冠下鼠洞总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当鼠洞总数>5个/株时,梭梭整株危害程度开始加剧,故该研究认为梭梭鼠害防治的生态阈值为鼠洞总数为5个/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