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6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448篇
基础科学   586篇
  1479篇
综合类   1797篇
农作物   31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74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ACCP体系在种植业应用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HACCP体系的含义、起源、发展和原理,探讨了该体系在农产品生产等农业种植业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对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认证和发展农村经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每年秸秆产量约5.7亿t,这是一项巨大的资源.为此,从燃料、肥料、工业原料和饲料4个方面论述了秸秆开发利用的方法和原理,指出了秸秆资源利用的出路在于饲料业;同时,强调做好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解决我国饲料粮紧缺状况,缓解能源、林木减产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基于气温预报和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逼近气象因子-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函数关系,以天气预报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为输入进行短期ET0预报。收集了南京站实测的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7日逐日气象数据和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逐日对未来7d的气象预报数据,以最高、最低气温及相应的日序数为3个输入因子,ET0为输出建立一个包含一个隐含层的3层BP网络,以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实测气象数据及通过FAO-56PM公式计算的ET0进行网络,以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实测气象数据及通过FAO-56PM公式计算的ET0进行网络验证。将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逐日对未来7d的气象预报中的最高、最低气温输入训练及验证后的网络,得到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逐日对未来7d的ET0预报值,并与FAO-56PM公式计算的ET0值进行比较以验证预报精度。结果表明,预见期1~7d内,预报的ET0和计算的ET0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预报精度随着预见期的增加而降低;平均准确率(±1.5mm/d以内)达88.08%,相关系数为0.77,均方根误差为1.28mm/d,显示出了较高的预报精度。在局部时间段内出现的ET0,PM和预报ET0的较大差别的原因是该时段内的ET0更多地受到除了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提出的方法 ET0预报,随着气象预报准确度的提高,可实现较为精确的ET0预报。  相似文献   
54.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膜下滴灌棉花CWSI和水汽饱和差VPD的定量关系,确定了棉花各生育阶段CWSI下基线的特定表达形式。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光合动态与根系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水分处理的耗水量、产量与品质指标进行了观测。对不同水分处理棉花的CWSI进行了定期观测,得到了棉花CWSI与棉花耗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河北省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北省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介绍了目前正在全省实施的几项主要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出了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56.
日光温室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方法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FAO推荐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Penman-Monteith(缩写为P-M)公式,在日光温室微气候的条件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将P-M公式分为2个部分,即辐射项(ETrad)和空气动力学项(ETaero),推导出了计算温室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P-M修正公式,解决了P-M公式假定温室内风速为“0”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并根据2004年和2005年温室内实测气象数据和水面蒸发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用修正后的P-M公式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比FAO推荐的P-M公式计算值误差小、精度高。建议在日光温室里使用修正后的P-M公式计算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  相似文献   
57.
机器视觉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细农业以节约投入、增加产出、提高投入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快速、准确地采集各种农田信息,有效地监测农业对象是实施精细农业的重要基础.机器视觉技术由于其非破坏性、精度高、成本效率高、信息量大、灵活等特点,在精细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机器视觉在精细农业中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物生长信息检测、变量控制等方面.同时,对机器视觉技术在上述领域中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讨论了未来机器视觉技术在精细农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8.
A modelling system that combines the hydraulic simulations of the canal an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s of the irrigated command is introduced. It uses MIKE 11 and MIKE SHE, two well-established modelling systems, for the hydraulic an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it also has an irrigation scheduling module and a crop growth module. The modelling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Mahanadi Reservoir Irrigation Scheme, a large irrigation project in Central Ind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sently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ater is wasted in the command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nimization of this wastage could lead to a substantial crop production in the subsequent dry season. Furthermore, the simulations illustrate the versatility of the modelling system for planning and analysing the various aspects of an irrigation project.  相似文献   
59.
我国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我国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施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植保机械发展水平的差距,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
To facilitate weed suppression, oilseed rape or canola (Brassica napus) has been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o incorporate herbicide tolerance (HT). The introduction of oilseed rape in commercial agriculture raises concerns about potential adverse agr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linked to both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and altered agricultural practice. How will this new crop modify the existing cropping practice? What are the potential agr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its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chematises recorded and conceiv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 changes with GMHT oilseed rape introduction and its likely agro-environmental effects. It develops a conceptual systematic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subsequent practice changes and likely agro-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design the mandatory monitoring of adverse GM crop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