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8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1276篇
林业   1670篇
农学   869篇
基础科学   808篇
  2515篇
综合类   5058篇
农作物   538篇
水产渔业   968篇
畜牧兽医   685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1056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665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727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不断拓展的秸秆资源应用途径丰富了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的研究,但界定和表达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尚缺乏科学规范。本文以机收小麦原茬地的秸秆信息丰度为研究对象,设计系列指标(立茬与碎秸的质量分布、碎秸堆叠层数、立茬侧影覆盖度),分别探讨原位网格取样称草、平板匀铺图像处理、背景板图像处理、碎秸筛分、人工观察计数等手段与方法,进行原茬秸秆信息的指标化。将获取的多维秸秆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运用图像相似度分析法研究信息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秸秆信息参数及测试方法增加了亚地块尺度下的秸秆信息丰度,秸秆信息图像间的相关分析也能反映出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所得信息反映了收获机的留茬状态与碎草性能,碎秸质量集中分布在割幅中间区域。立茬质量分布受作物行间距影响,碎秸堆叠层数表达了机排草口的排草状况,立茬侧影覆盖度分布可反映收获机的留茬碾压破坏情况。秸秆信息指标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地表秸秆总质量与碎秸质量的相似度为0.89、与立茬质量相似度为0.43,碎秸质量与碎秸堆叠层数相似度为0.64,立茬质量与立茬侧影覆盖度相似度为0.48。本文界定的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及其参数化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明确甘肃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发生规律和变化特征,根据气候变化监测与指数专家组(ETCCDI)推荐的11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基于GIS技术采用空间地统计方法,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持续干期呈显著减弱,变化速率为-2.129(p<0.05),持续湿期微弱下降,变化速率为-0.005(p<0.05),其余10个极端降水指数呈增强趋势(p<0.05),尤其年降水总量增加显著,变化速率为2.56(p<0.05)。总体来看,极端指数变化存在明显周期性,大致可分为2~3个周期;突变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空间分布上,全省极端降水指数的空间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包括年降水量在内的10个极端指数由河西走廊向东递增,持续干期与之相反。综上,甘肃省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3.
为了阐明不同沟灌方式对土壤水、热分布的影响,开展大田分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生长期间交替隔沟(AFI)和常规沟灌(CFI)方式下不同位置处(沟位、坡位、垄位)土壤水热变化。结果表明,在一个灌水周期内,AFI的根区土壤水分以向下和侧向入渗为主,土壤水分有利于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而CFI的根区土壤水分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促进土壤水分向根区以下移动,容易发生渗漏损失;沟灌方式引起剖面土壤温度的变化,高水分区域引起低土温,1个灌水周期内AFI根区平均土温比CFI高0.56~1.78℃,但不同点位之间根区平均土温差异较CFI小。在玉米生长期间,AFI根区平均土温比CFI高0.05~2.16℃,根区平均土壤含水量比CFI低3.31%左右。土温与土壤含水量存在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当土壤含水量X=37.30%时,土壤温度出现最低值。因此,与常规沟灌相比,交替隔沟灌溉具有控墒调温的作用,有利于根区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促进根区土温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34.
基于目前马铃薯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了未来马铃薯研究发展新方向,即从目前集中关注马铃薯微观层面的研究,转向宏观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马铃薯遥感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单产模拟同化研究、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机理、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等4个方面加强研究。此外,还列举了这4个方面目前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着力研究马铃薯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马铃薯种植结构与布局的优化,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5.
枣树小冠疏层形空间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结构特点、各冠层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状况,为枣树造形提供理论支撑,以‘鲁枣2号’枣为试材,研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个体结构、生长特性、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小冠疏层形中间冠层为产量主要分布层,枣果数与枣吊数最多,但是果枝比较其他2个冠层要低,下层平均单果重最大,上层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枣吊长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下层高。因此,在对枣树小冠疏层形进行整形修剪时,要严格控制树冠上层的营养生长,适当控制中间冠层侧枝长度,缩放下部冠层侧枝,这样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6.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3 500 kg 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 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 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 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 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 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 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 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 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 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 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 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7.
公顷产10000kg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泰山23和济麦22为试验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对单产高达10 000 kg hm-2的小麦进行了施氮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的研究。在2006-2007年生长季,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施纯氮240 kg hm-2 (N240)和270 kg hm-2(N270)处理的产量分别达9 954.73 kg hm-2和10 647.02 kg hm-2,比不施氮肥处理(N0)分别增加11.20%和18.93%。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小麦籽粒转运量和转运率先升后降,转运量以N270处理最大,为213.78 kg hm-2;而转运率以N240处理最高,为67.98%。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先增后降,均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40处理最高。2005-2006年的试验结果呈相同变化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产量水平达10 000 kg hm-2时的适宜施氮量为240~270 kg hm-2,可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8.
Post-anthesis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in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st-anthesis water deficit (WD) on starch content and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pot-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06–2007 and 2007–2008 growing seasons, using five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amylose cont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rain starch granules had a bimodal curve in th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 distribution, and a unimodal curve was found in number distribution. Post-anthesis WD reduced the B-granules (<10 μm in diameter) volume % and surface area % in Nuomai50206 and Gaocheng8901,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in Weimai10, whereas the effect on those in Jinan17 and Shannong15 was not significant. Post-anthesis WD decreased the number % of <2 μm starch granules, significantly in all cultivars. The amylose cont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olume of <10 μm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15 μm starch granule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small starch granules (<10 μm) are low in amylose content, whereas, big starch granules (>15 μm) are hig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in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Jinan17 and Shannong15 with high amylose content were less affected by WD, than those of Nuomai50206 and Gaocheng8901 with low amylose content.  相似文献   
139.
钢球滚子弧面分度凸轮载荷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空间啮合原理和回转张量法,推导出凸轮滚道截形采用双圆弧结构时,钢球滚子弧面分度凸轮的廓面方程和啮合方程.应用赫兹接触理论和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载荷在每个参与啮合钢球中的分配关系.通过实例计算,发现每个钢球上的载荷大小分配不同,在钢球的啮入、啮出点,钢球受力发生突变,参与啮合的钢球数目越多,每个钢球的受力越小.  相似文献   
140.
压实对土壤应力分布的影响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家  邹猛  薛龙  魏灿刚  李建桥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Z1):311-313,338
机械土壤压实是保护性耕作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了解压实土壤内部应力分布是减轻机械土壤压实的关键研究之一.采用离散单元法对车轮土壤压实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压实后不同耕深的土壤硬度增大,随深度变化明显,且随着土壤压实次数增多,土壤颗粒接触力增大,纵向影响域加深;车轮前3次通过,土壤硬度增加趋势明显,超过3次后土壤硬度虽有增加,但是增加程度不明显,层深为15 cm时,压实3次的土壤硬度相比没压实的增加了155.2%,而压实6次比压实3次仅增加了22.9%.研究成果对田间耕作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行走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