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154篇
  402篇
综合类   961篇
农作物   156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00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揭示不同潮位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动态规律,本文对雷州半岛徐闻官曹红树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年龄结构和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岸高潮位和和中潮位均为白骨壤+红海榄群落,低潮位为白骨壤群落,反映随潮位的降低,群落物种数逐渐减少,白骨壤种群在各潮位均为优势种,具较宽生态位,而次优势种群红海榄则只分布于中高潮位,生态位相对较窄.白骨壤和红海榄在所出现的潮位中,其幼苗和苗木均较多,年龄结构均属于增长型.各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大小顺序关系均为中潮位的白骨壤+红海榄群落>高潮位的白骨壤+红海榄>低潮位的白骨壤群落.隐含着高潮位物种竞争剧烈,均匀度较小,中潮位物种关系稳定,均匀度较大,低潮位物种受环境严重胁迫表现适生选择性.白骨壤和红海榄在所出现的潮位中,种群格局均属于集群分布,反映其典型的胎生红树特征.  相似文献   
162.
为西北1熟制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田间根系分隔试验,研究蚕豆/玉米2种作物间根系分隔和施氮对作物根系空间分布、根系形态的影响.采用根系行分隔法进行田间作物间根系分隔,并用根钻法采集根系.蚕豆和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分别在0~40 cm浅土层和0~60 cm土层,且间作玉米根系在60~120 cm比根系分隔的多,较深根系分布有利于玉米的后期竞争恢复生长.玉米根系可以占据蚕豆地下部空间,而蚕豆的根却较少到间作玉米的地下部空间.种间互作和施氮增加了玉米和蚕豆在纵向和横向2个尺度上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蚕豆玉米间作和施氮扩展了2种作物根系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生态位,改变了作物根系形态,从而增加了作物水分和养分吸收的有效空间.  相似文献   
163.
不同行数植物篱对红枫湖坡耕地养分的拦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出控制红枫湖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较好的植物篱带宽,对比了由香根草和灰毛豆混合建设(1∶1行间混交,>2行为行间交互混交)的不同行数的植物篱(每个处理小区种植3带植物篱,分别设每带2行,每带4行,每带6行,自上而下每带分别2、4、6行4个植物篱处理及对照共5个处理)对地表径流量、泥沙量及地表径流中水溶解态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和泥沙中的固体态的全磷、全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植物篱处理的各项指标都小于对照处理;方差分析结果及F测验证明,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除每带2行植物篱外,其他植物篱处理都相对于对照对养分元素具有显著的拦截作用。2)每带4行处理和自上而下各带分别2、4、6行植物篱处理与每带2行处理无显著差异;每带6行处理显著小于每带2行植物篱处理。3)除泥沙所含的磷、钾元素外,每带6行与自上而下分别2、4、6行植物篱无显著差异,每带6行的各个指标都与每带4行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要求得出,每带4行是本试验所涉及的植物篱行数中的最佳行数,其次自上而下每带分别2、4、6行的种植方式也较好。  相似文献   
164.
不同温度和温湿度组合对米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温度处理对米蛾有不同饲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以26℃饲养米蛾效果最好,幼虫存活率,平均蛹重,平均蛹长,成蛾率,产卵量,繁殖倍数均居首位。25℃和28℃对米蛾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产卵均有不利影响,21℃不适合米蛾生长发育的需要。在26℃条件下,采用人工加湿的办法,使相对湿度保持在84%左右,对米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各项生物学指标分别达到:幼虫存活率95.8%,平均蛹重31.54毫克.平均蛹长9.64毫米;成蛾率55%,单雌产卵量370粒,群体繁殖倍数达59倍。降低湿度,不但延缓米蛾的发育进度,还直接降低了米蛾的产卵量和繁殖倍数。  相似文献   
165.
A field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responses of carbon metabolism, antioxidant system and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of summer maize hybrids DengHai605 (DH605) and ZhengDan958 (ZD958) to waterlogging at the third leaf stage (V3), the sixth leaf stage (V6) and the 10th day after the tasselling stage (10VT).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logg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ntents of zeatin riboside (ZR),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gibberellic acid (GA), compared to those of CK. However, leaf abscisic acid (AB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waterlogging at different stages,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f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waterlogging at V3 (V3‐W), with an increase of 30% and 29% for DH605 and ZD958, respectively. Waterlogg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tioxi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accelerating leaf senescence, resulted in the disorder of leaf gas exchange parameter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addition, waterlogging decreased key enzyme activities of carbon metabolism (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and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V3‐W, with a decrease of 46% and 49% for DH605, and 53% and 55% for ZD958, respectively. Visibly, waterlogging disturbed carbon metabolism, affected plant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accelerated leaf senescence and eventually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and grain yield. V3 was most susceptible to waterlogging, followed by V6 and 10VT.  相似文献   
166.
~(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粳稻武运粳23和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不同阶段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不同时期施肥的最佳阶段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基肥在基肥阶段(移栽后的8 d左右)的吸收利用较低,2012年水稻基肥氮(15N)吸收量不到5 kg hm–2,2013年最大为7.5 kg hm–2,回收利用率在1.5%~11.5%之间;基肥主要是在蘖肥阶段(分蘖肥与穗肥之间)被吸收,其回收利用率在6.6%~24.9%之间,平均为15.6%;穗肥阶段(穗肥后到成熟)基本不再吸收基肥。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不高,在9.1%~22.8%之间,品种及氮肥运筹对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蘖肥主要在蘖肥阶段发生作用,施穗肥后水稻基本不再吸收蘖肥。蘖肥的总体恢复吸收利用率和基肥相当,在17%~34%之间,Y两优2号高于武运粳23。穗肥的回收效率最高,在54.0%~82.1%之间,武运粳23低于Y两优2号。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总体氮肥恢复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在32%~64%之间。水稻一生中吸收积累的氮素中,基肥的贡献占4.13%~10.59%(平均6.92%),蘖肥占3.98%~11.75%(平均7.58%),穗肥占13.32%~37.56%(平均26.02%),土壤的贡献在45.71%~70.83%(平均59.91%)之间。基蘖肥用量越大,其损失也越大,总体氮肥利用率也越低。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稻氮肥管理中必须考虑水稻各阶段对不同时期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7.
不同药剂处理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猕猴桃根结线虫的药剂。采用田间药剂施用筛选的方法,研究了12.5%阿维·噻唑膦EC等7种药剂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药剂对猕猴桃根结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效,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的数量和抑制根结的形成,其中12.5%阿维·噻唑膦EC防治效果最好,药后45 d、180 d对根结线虫和二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0%、69.90%和83.83%、80.26%;10%噻唑膦GR与5%阿维菌素GR防效较好;2亿/毫升淡紫拟青霉+生物菌培养基B++(微生物肥)防效较差。12.5%阿维·噻唑膦EC、10%噻唑膦GR和5%阿维菌素GR可作为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8.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新品种,用其原料与不同茶类国家级对照种进行制作绿茶、乌龙茶、黑茶的适制性对比试验,并与其亲本及国家级对照种进行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桂香18号继承了母本适制性广的优良特性,产品品质独特,制作的各种茶类产品品质优,花香突显,其中绿茶、红茶品质均优于母本对照种和国家级标准对照种;乌龙茶品质与国家级乌龙茶标准对照种相当,优于母本对照种;黑茶品质与母本相当,优于广西六堡茶(黑茶)标准对照种。为今后推广该品种适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9.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的差异,为干旱—半干旱区包气带水分与物质运移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利用双环入渗仪野外实测和室内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具有代表性的8种土地利用类型(樟子松林地、小叶锦鸡儿林地、白柠条林地、撂荒草地、草甸草地、疏林草地、玉米农田以及裸沙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采用Ka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G-P综合模型对其水分入渗过程进行了拟合,比较其拟合优度。[结果] 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初始入渗率变化范围为1.595~12.020 mm/min,由大到小依次为:裸沙地>白柠条林地>玉米农田>樟子松林地>小叶锦鸡儿林地>草甸草地>撂荒草地>疏林草地;15 min入渗率变化范围为0.617~3.690 mm/min,由大到小依次为:裸沙地>白柠条林地>樟子松林地>小叶锦鸡儿林地>玉米农田>撂荒草地>草甸草地>疏林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变化范围为0.576~3.495 mm/min,由大到小依次为:裸沙地>白柠条林地>玉米农田>小叶锦鸡儿林地>樟子松林地>撂荒草地>草甸草地>疏林草地; 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入渗率与土壤容重、细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中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稳定入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 ③各模型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优度依次为:Horton模型>G-P综合模型>Ka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其中Horton模型决定系数最高且相对误差最小,能更准确地模拟科尔沁沙地土壤入渗的实际情况。[结论]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存在差异,土壤性质对其入渗特征影响显著;Horton模型在科尔沁沙地拟合度较高,可应用此模型来估算水分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对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芍药产区采集新鲜的芍药根,采用去皮后蒸煮不同时间和不同时间蒸煮后去以及蒸煮后不同温度干燥的加工方法,HPLC检测芍药苷含量,确定鄄白芍最佳初加工方法,同时考察了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蒸煮后去皮的芍药苷含量大于去皮后蒸煮的含量,最佳初加工工艺为煮制45分钟后去皮,烘干温度60℃。不同根部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芍药头>须根>主根;不同纵切面芍药苷含量变化为白芍韧皮部>白芍外皮部>白芍木质部。不同器官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根>叶>茎>花。结论:鄄白芍的最佳初加工方式为煮45min后再去皮,60℃烘干。芍药头中芍药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