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342篇
  445篇
综合类   452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深度对张良姜出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中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露地条件下进行,通过深度试验(5 cm、10 cm、20 cm、高垄)研究了张良姜在不同栽培深度、不同时期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子姜级数、单株重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栽培深度10 cm最利于张良姜的出苗;栽培深度20 cm利于张良姜前期地上部生长;面对降水较多的异常天气,高垄栽培张良姜品质最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不同排种速度下,种子投送轨迹的水平偏移量差异导致种子与导种管壁碰撞接触点不同,造成粒距一致性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在传统一体式固定导种管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由结合段和投送段两段管体构成的组合式导种管,两段管体由转动副连接,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可进行整体平移和绕转动副的旋转运动。对组合式导种管工作原理和投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投种过程的种子动力学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种子-管体仿真模型,以作业速度和投送段末端倾角为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速度下两管体的最佳姿态,构建作业速度与组合式导种管运动关系数学模型。搭建导种性能试验平台,设计组合式导种管运动控制系统,进行导种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导种管在2~12 km/h作业速度下的姿态对种子具有较好的引导效果,与导种管初次接触后发生二次弹跳的种子占比小于 2.39%;组合式导种管在不同作业速度下的排种粒距合格率均高于传统导种管,能够准确还原排种器的本征排种性能,在作业速度为2~6 km/h时排种粒距合格率在96.35%左右,在12 km/h时降至84.17%;组合式导种管各速度下的排种粒距变异系数较传统导种管平均降低24.65个百分点;在作业速度为2~12 km/h的变速过程中,组合式导种管的排种粒距合格率较传统导种管平均提高15.10个百分点。组合式导种管均能够适配多种工作速度,保证粒距均匀性,为播种机的高速导种提供新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3.
3种坡面流水深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坡面流水深的快速、准确测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超声波系统测量变坡试验水槽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坡面流水深,同时用测针法和染色法对其进行平行测量,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相对均方差误差(RRMSE)和Nash—Sultcliffe系数(NSE)4个指标比较超声波法和染色法或测针法测量数据的接近程度。[结果]通过对3种方法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不管以测针法还是以染色法的测量值为参照,超声波法测量的水深值与参照值更接近且相关程度更高。[结论]超声波法能快速有效地测量坡面流水深,用于侵蚀静床坡面流水动力学、土壤侵蚀机理等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94.
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引黄灌区农业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灌溉模式对于灌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该区地下水水质状况,采用GIS研究该区2000-2009年井灌期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以上分析和该区现代化水网灌溉、井灌的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灌溉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大部分灌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温、pH值、盐度、碱度和矿化度均符合农田灌溉水的要求;2研究区10年间(2000-2009年)3月和9月的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大,平均埋深较小,分别为2.75和2.97m;2000、2005和2009年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性,年际埋深普遍降低或维持原来的状态,适合地下水开采;3研究区井灌存在诸多问题,但现代化水网灌溉正在大面积推广,灌区可通过水泵并联的方式将井水输送到低压管道中,实现基于水网的井渠混灌。  相似文献   
995.
降雨-径流-土壤混合层深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雨-径流-土壤混合层深度是模拟表层土壤-水-化学物质混合体内微观机制和宏观行为的一个重要参数。该文对混合层深度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方向研究。混合层深度受降雨因素、下垫面条件和溶质性质等影响,有关的概念和模型主要包括完全混合深度、不完全混合深度、有效作用深度、有效传递深度和等效径流迁移深度等,一般均采用示踪法和率定模型法确定,主要用于模拟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过程、估算非点源污染物输出负荷和衡量土壤养分有效性。今后应扩大试验模拟和理论研究的尺度和对象,加强混合层深度和溶质径流迁移过程对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和土壤侵蚀的响应研究,用混合层深度模型或确定各区域适宜的深度值代替非点源污染模型中的1.0 cm深度,以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996.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降雨特性及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连续6年(2006-2011年)的降雨资料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区降雨特性和浅层地下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虽然降雨丰富,但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布不均。除2008年为丰水年(1 979.8mm)、2011年为欠水年(1 127.3mm)外,其余年份均为平水年(1 302.7~1 510.1mm);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雨季),其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表现为平水年(82.4%~85.1%)>丰水年(74.7%)>欠水年(65.9%);有效降雨次数、累计有效降雨量和最大日降雨量有随年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0min雨强大于16mm/h的降雨和最大日降雨量的最大值分别为67.4mm/h和152.9mm,主要集中在5-8月;年内50%以上为无雨天气,其中,平均出现26次连续3d以上,5次连续10d以上的无雨天气,不同水文年差异不大,且多发生在旱季,年降雨量并未因无雨天数的增加而降低。雨季地下水埋深约为2m,旱季大于3m,呈中等变异,且雨季大于旱季;地下水埋深年内随降雨呈单峰型分布,但峰值维持时间短,前期降雨对地下水位的涨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5°~25°坡耕地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四川省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观测数据统计,通过探讨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深及冲刷量随坡度的变化,以及耕作措施和植被对坡面侵蚀的影响,提出坡耕地在降雨时的产流产沙规律:相同前提下,产流产沙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横坡耕作时,产流产沙量剧减,而顺坡耕作时产流产沙增加;种植农作物时,较之坡面植草,产流量减少,但产沙量增加.同时用灰色关联系数法确定各因子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序列为:产流时,坡度>耕作措施>植被;产沙时,耕作措施>坡度>植被.  相似文献   
998.
拖拉机耕深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用微机控制拖拉机耕深的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和软件设计特点,室内模拟和田间试验表明,以MCS-51单片机为主体的TMD-2型微机耕深控制系统对耕深的控制达到了耕深均匀,操作方便,防止陷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9.
控制断面水深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座水库不同洪水标准的35组模型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控制断面水深计算在控制泄流和自由泄流两种情况下的经验公式法和实验系数法。利用该方法,通过临界水深或单宽流量即可求出控制断面的水深,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做法,使溢洪道边墙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微润管埋深与密度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寻微润灌溉在日光温室的适宜应用技术参数,以膜下滴灌为对照(CK),设置3种微润管埋深(10 cm、20 cm、30 cm)和3种密度[2行番茄埋设1条(1管2行)、2条(2管2行)、3条(3管2行)微润管],研究了微润管不同埋深及密度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微润灌溉更有利于日光温室番茄的生长。番茄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单果体积、总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分别较CK平均增加8.58%、11.99%、18.79%、60.93%和103.40%,平均节水37.73%。微润灌溉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糖酸比的含量,较之CK平均增幅分别为27.07%、4.48%和21.38%。相同微润管密度下,番茄的综合品质表现为:埋深30 cm埋深10 cm埋深20 cm;相同埋深下,表现为:1管2行2管2行3管2行。番茄的株高、茎粗、果实形态及总产量,随微润管埋深的增加而减小,随微润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微润管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综合考虑番茄的总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品质以及微润管的经济成本等因素,埋深10 cm,1管2行(番茄总产量为87.38 t·hm-2,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为108.91 kg·m-3,品质综合排序第3)为日光温室番茄种植较为适宜的微润灌溉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