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6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3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9篇 |
农学 | 387篇 |
基础科学 | 394篇 |
556篇 | |
综合类 | 2216篇 |
农作物 | 486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184篇 |
园艺 | 194篇 |
植物保护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214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217篇 |
2016年 | 260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352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425篇 |
2011年 | 377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密度与氮肥配合对垄沟覆膜栽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协调冬小麦个-群体间关系,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旱作条件下垄沟栽培优势,以小偃22为材料,采用二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垄沟覆膜、垄下集中施肥模式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冬小麦个-群体间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干物质累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2008~2009年群体干物质累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2009~2010年群体干物质累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期单茎干物质累积量不受施氮量的影响;而成熟期个体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冬小麦能够通过分蘖调节自身的群体结构,不能盲目的通过增加播种量增加小麦群体密度;适量的增施氮肥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发育。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品种小偃22在中等密度(112 kg/hm2)与较高施氮量(N 201~214 kg/hm2)配置时,个群体关系比较协调,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2.
83.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85.
本着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景观再生的设计指导思想,针对湖南教育报刊社的发展历史和其新址的自然条件与景观特色,以尊重自然、传承历史文化、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为设计理念,对湖南教育报刊社新址景观环境设计的设计目标和主要设计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6.
辽宁省种植冬麦的农业气候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可能影响冬麦生育过程的若干因子的分析,筛选出4个主要气候因子,作为辽宁省种植冬麦的农业气候指标。这4个农业气候指标是:越冬前活动积温为420~540℃,越冬前降水120~170mm,抽穗到成熟期降水 110~ 150mm,越冬期可耐一 800 ℃负积温及一24~一26℃的极端最低气温。由此,以农业气候相似论为依据,可以实现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省部分地区冬麦北移种植的构想。 相似文献
87.
吴永升江禹奉陈辉云等 《广西农学报》2013,(5):24-27
研究广西山区玉米不同双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找出最佳双行种植模式,为广西山区玉米合理和高效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玉米主推品种正大999、正大619和玉美头105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玉米产区进行玉米不同双行种植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用三个玉米品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地点间产量差异显著,品种和种植方式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种植方式之间差异极显著。双行双株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低,仅为5.84;双行三株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高。其值为6.23;双行单株种植方式的产出投入比介于这两者之间,其值为6.06,双行三株的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8.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 )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9.
针对吊杯式移栽机膜上成穴移栽时膜面穴口大的问题,建立栽植机构的运动模型,通过分析栽植器的运动轨迹特性得出,当栽植器的运动轨迹为余摆线,且余摆线环扣最大横弦的距离等于轨迹线与地膜交点间的距离,栽植器在上拔阶段水平方向零速度点两侧打开,有利于减小膜面穴口尺寸。通过仿真分析和膜上移栽番茄盘苗试验得出,运动轨迹特征系数λ对膜面穴口的纵向尺寸影响显著,对横向尺寸和倾斜率影响不明显。随着λ值的增大,穴口纵向尺寸先减小然后增大,在移栽频率为50和55株·min-1时,λ为1.093的穴口纵向尺寸分别为10.12 cm和9.49 cm,是最小值; 两种移栽频率条件下,随着λ值的增大,移栽株距分别从39.8 cm减小到33.5 cm和从39.1 cm减小到33.1 cm。该结论可用于指导吊杯式移栽机结构和工作参数的优选。 相似文献
90.
基于结构规模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抽样估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种植结构复杂地区,由于受到混合像元和同期作物的影响,传统的以规模为分层标志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难以保证抽样效率和精度。该文综合考虑混合像元、同期作物的影响,构建了结构规模指标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抽样估算。采用TM和QuickBird为研究数据,设计不同的抽样方案估算冬小麦的种植面积,计算标准误差、准确度和变异系数衡量估算精度,与传统简单随机、规模指标分层抽样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以结构规模指标分层抽样的反推结果在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传统简单随机、规模指标分层抽样方式,尤其在小样本量时,标准误差降低2.0×105m2,准确度提升了1%。该研究结果为在大范围种植结构复杂地区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改进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