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60篇 |
免费 | 681篇 |
国内免费 | 169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51篇 |
农学 | 760篇 |
基础科学 | 576篇 |
5413篇 | |
综合类 | 6221篇 |
农作物 | 176篇 |
水产渔业 | 102篇 |
畜牧兽医 | 390篇 |
园艺 | 166篇 |
植物保护 | 8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3篇 |
2023年 | 336篇 |
2022年 | 494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441篇 |
2019年 | 521篇 |
2018年 | 388篇 |
2017年 | 727篇 |
2016年 | 832篇 |
2015年 | 658篇 |
2014年 | 856篇 |
2013年 | 924篇 |
2012年 | 1202篇 |
2011年 | 1108篇 |
2010年 | 876篇 |
2009年 | 866篇 |
2008年 | 749篇 |
2007年 | 834篇 |
2006年 | 697篇 |
2005年 | 553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338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71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县退耕还林6年来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吴旗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4.8亿元,其中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为6.4亿元,保护土地资源退化价值为6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5.3亿元,改善小气候价值0.3亿元,保护农田价值为0.02亿元.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为6.7亿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40
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定量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村庄土地整理净增加的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整理系数2010年为1.42~2.42、2030年为2.27~3.27,分别可净增加耕地面积173.81~296.58万hm2、279.10~401.86万hm2。通过对不同时间和不同生态区的整理系数比较,村庄土地整理潜力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序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会逐渐减少,整理潜力逐渐增大;在空间上,东部和中部村庄土地 相似文献
74.
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41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对土地整理科学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部分土地整理活动由于缺乏生态效益的规范和约束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内容,分析了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通过对土地整理效应特征和边界的辨析,以能值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以自然环境系统的无偿能值投入变化量为表征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评价公式。 相似文献
75.
岩溶山地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北暗区岩溶槽谷鸡公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主要物理性质,认为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自然林地向草坡地、人工林地、菜地、耕地转换,土壤砂化严重,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明显降低,用干筛测得的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结构相差不大,而用湿筛测得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相差较大,团聚体结构破坏率较大。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菜地、耕地向撂荒地转换,土壤各项物理指标都有改善。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坏与石漠化形成过程有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在退化方向和阶段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但土地撂荒后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6.
红壤坡地雨水产流及其土壤流失的垫面反应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通过4年(1998~2001年)径流场定位观测研究,探明了不同植被垫面雨水产流过程中系统水土流失有显著性差异。水流失量为农作区>常绿灌木区、针叶林区>常绿果园区>退化区、恢复区。坡地不同垫面间雨水地表径流的差异存在,为坡地雨水利用和利用坡地集雨支持农田灌溉提供了依据和可调控性。土壤流失量受人为干预、耕作强度的影响很大,坡地从自然保护到作物栽培,系统的土壤流失量提高20倍。茶果林地的土壤流失低于作物耕种的2~3倍,而高于自然利用和自然保护的6~12倍。养分流失在数量和质量上皆取决于垫面构成。提出了利用坡地集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并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77.
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标准和目标,利用GIS技术,以川南山区长宁县为例,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地星GIS为平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Visu-al Foxpro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相关应用模型数据库,通过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相关应用模型数据库的集成,能有效地组织不同时空的各类型相关数据,较好地实现土地利用的变更。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时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反映长宁县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研究了 5种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0 .2 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为草坡 >林地 >弃耕地 >果园 >耕地 ;林地、草坡的土壤表层和亚表层水稳定性团聚体以 >2 mm为主 ,而果园、弃耕地、耕地土壤 >2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较小。水稳定性团聚体以及团聚的水稳性均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林地、草坡开垦后 ,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充减少是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下降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坡耕地退耕后 ,土壤团聚体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9.
澄江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源污染输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澄江尖山河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中面源污染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中面源污染物输出量不同,农地的全磷输出量最大,其次是人工林,次生林和灌草丛较小;氨氮和COD输出量表现出农地和人工林大于次生林和灌草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面源污染物输出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植被覆盖度越高,径流水中的氮、磷浓度越高,而COD、氨氮浓度越低,硝态氮浓度是亚硝态氮浓度的8.5~111倍,可溶态氮以硝态氮形式流失为主;侵蚀泥沙有富集养分的特征,且次生林和灌草丛的富集率高于农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泥沙中全氮和全磷的输出量依次为:农地>人工林>灌草丛>次生林,速效氮和速效磷则为:农地>人工林>次生林>灌草丛。与氮相比,表层土壤中的磷更容易随径流流失,磷的输出以泥沙结合态为主,特别是速效磷。 相似文献
80.
不同治理措施对流动沙地天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沙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7 a后,天然植被恢复效果不同。①生态垫阻断了天然植被的正常演替规律,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只有4.31%和3种。同期营造的人工林中,小叶锦鸡儿和侧柏林地的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最高,均大大超过同期封育的流动沙地,新疆杨和欧美杨84林地的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最低,沙枣和榆树林地居于中间位置。②新疆杨和欧美杨84林地植被一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榆树和沙枣林地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数量有所增加,侧柏和小叶锦鸡儿林地物种生活型结构已趋于多样化。③集沙观测表明,生态垫、侧柏和小叶锦鸡儿林地均无风蚀现象,欧美杨84和新疆杨林地风蚀较为严重,榆树和沙枣林地风蚀较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