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219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81篇
  603篇
综合类   1148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were incubated with biochars derived from straws of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s on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b(II) adsorption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soil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p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30 d of incubation with the biochars adde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iochar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of Pb(II), and both the electrostatic and non-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mechanisms contributed to Pb(II) adsorption by the variable charge soils. Adsorption isotherms illustrated legume- straw derived biochars more greatly increased Pb(II) adsorption on soils through the non-electrostatic mechanism via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lexes between Pb(II) and acid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biochars than did non-legume straw biochar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b(II) increased, while the desorption amount slight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uspension pH for the studied soils, especially in a high suspension pH, 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obilizing Pb(II) to the soils.  相似文献   
172.
173.
神农香菊花、茎和叶香气成分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农香菊花、叶、茎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为研究和利用神农香菊独特的芳香性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吸附结合直接热脱附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DTD-GC/MS)技术,对神农香菊花、叶、茎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及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神农香菊花朵中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最多,共72种,其中同时存在于花、叶、茎香气中的挥发物有55种。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在花、茎、叶香气中均占到总挥发物成分的80%以上,其中侧柏酮含量最高(50%),其他含量大于1%的重要成分有樟脑、桉树脑、β-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等。神农香菊花朵释放的香气量最多,茎、叶次之。【结论】神农香菊香气主要由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其花、茎、叶香气组成相似,但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4.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强国。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水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以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因素,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着愈来愈大的竞争压力。在国际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保持我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必须通过技术进步、规模经营、质量管理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5.
粉煤灰基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及再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粉煤灰基吸附剂及微波辐照再生后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确定了粉煤灰基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及吸附过程符合的等温吸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 h后粉煤灰基吸附剂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平衡吸附量为35.64 mg/g。对吸附饱和亚甲基蓝粉煤灰基吸附剂进行微波辐照再生研究,最佳的再生条件为微波功率700 W,再生时间2 min,粉煤灰基吸附剂再生效率为98.6%。  相似文献   
176.
为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解析试验比较7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解析特性,确定AB-8型大孔吸附树脂适用于千斤拔总黄酮的分离纯化。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相当于原生药质量浓度为0.12g·mL-1,最大上样量为12.83mg·mL-1,上样液的pH为5.0,上样流速为2.0mL·min-1,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为70%,洗脱剂用量为7BV,洗脱流速为1.5mL·min-1。在此条件下,千斤拔总黄酮的纯度由31.26%提高至65.7%,说明该工艺稳定可靠,可用来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  相似文献   
177.
以苯胺(An)为氮源,在活性炭表面原位聚合、炭化制备掺氮活性炭,考察了苯胺添加量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变化、表面含氮基团及甲醛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与苯胺质量比10∶2条件下制备的掺氮活性炭(AC2),其氮元素质量分数2.05%,总孔容和中孔容有所下降,而微孔率略有增加,这一变化有利于气相分子吸附。AC2的甲醛平衡吸附量379 mg/g,是市售气体净化用活性炭、竹炭的3~6倍,平衡吸附时间为6 h。通过活性炭表面掺氮,增大孔隙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强对甲醛中羰基碳正离子的吸引力。由此提供了一条由商品活性炭改性制备甲醛去除用活性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8.
以木质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制备有机改性硅藻土,并研究其对溶解和胶体性物质(DCS)模型物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吸附效果。主要探讨了PVAc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算得到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热力学参数ΔS=-61.39 J/mol,ΔH=-12.03 KJ/mol。实验发现,有机改性硅藻土对PVAc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升高温度可以增强PVAc在有机硅藻土上的吸附性能,对吸附过程的进行有促进作用;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属于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9.
杉木—千年桐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闽北地区3-5年生杉木—千年桐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杉桐混交林的竞争强度均高于同龄纯林,随林龄增长,竞争强度逐渐减弱。杉桐混交林中以杉木之间的种内竞争为主导。无论纯林还是混交林,对象木受到的竞争强度基本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杉木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杉木种内、杉桐种间的竞争强度呈幂函数关系,其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预测结果可知,当杉木胸径达到30 cm后,林分竞争强度趋缓。  相似文献   
180.
研究了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和两种恒电荷土壤在不同铜离子浓度条件下,pH对铝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加入铜离子浓度的增加,由铜离子交换作用而引起的可溶性铝也随之增加,相同pH条件下,可溶性铝的解吸量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恒电荷土壤中铜离子浓度变化对铝释放的影响较可变电荷土壤更大,当pH大于3.6(恒电荷土壤)或pH大于4.0(可变电荷土壤)时,溶液中可溶性铝的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所研究的铜离子浓度范围内,引起可溶性铝离子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应该是体系pH值的变化而非铜离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