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0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2074篇
林业   650篇
农学   886篇
基础科学   930篇
  4977篇
综合类   3905篇
农作物   595篇
水产渔业   224篇
畜牧兽医   403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773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725篇
  2016年   813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genotypic differences of five maize cultivars in grain yield response to two different modes of deficit irrigation, conventional deficit irrigation and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 Three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implemented: (1) FULL irrigation, the control treatment where plant water requirement, 100% Class-A pan evaporation, was fully met and the furrows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nt rows were irrigated; (2)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 (PRI), 35% deficit irrigation, compared to FULL treatment, was applied in every other furrow thus irrigating only one side of the plant rows. The furrows irrigated were alternated every irrigation; (3) conventional deficit irrigation (CDI), the same amount of water as PRI was applied in furrows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nt rows, similar to FULL irrigation treatment. Five maize cultivars (P.31.G.98, P.3394, Rx:9292, Tector and Tietar) showing extreme growth response to water stress were selected out of ten cultivars tested with earlier completed greenhouse-pot experiment. A split-plot experimental design, comprising three irrigation treatments and five maize cultivars with four replicates, was used during two years of work, in 2005 and 2006. Total of nine irrigations, with one-week irrigation interval, were annually applied using a drip-irrigation system. Soil water status was monitored using a neutron moisture gauge, in addition to measuring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Grain yield and other yield attributes were measured at harvest as well as assessing differences in plant root distributions. Decrease in grain yield and harvest index of the tested cultivars, compared to FULL treatment, was proportionally less under PRI than CDI. Whether or not a significant yield advantage can be obtained under PRI compared to CDI showed significant (P < 0.05) genotypic variability. Tector and Tietar among the tested cultivars of maize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grain yield (P < 0.05) under PRI than CDI. The yield advantage of the genotypes (P.3394 and Tector) under PRI compared to CDI seems related to their enhanced root biomass developed under PRI.  相似文献   
62.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63.
以江苏省沛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数据及规划数据为依据,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对沛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测算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沛县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2005年为0.549 3,2010年为1.541 4,2020年为2.036 2,指数值明显增加,说明通过对沛县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64.
从楼房村项目安置补偿方式、建设方式、管理方式三方面,分析了阜平县楼房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助力脱贫攻坚特有的模式,探讨了"楼房村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为破解我国其他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该文首先界定了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概念和内涵,从地类图斑、功能区、区域3个层面分别构建了面向规划执行过程和规划执行结果的空间吻合度度量模型,并制定了相对应的空间吻合度分级标准;然后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每年的实施结果与规划目标的空间吻合性,及时发现数量和空间上的不吻合及其原因,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进一步实施。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60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 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RTNM和SSNM分别增产-4.4%~7.0%和0.2%~9.3%,氮素产谷率分别提高195.7%~297.0%和169.6%~276.4%。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两村共计20户稻田中进行水稻SSNM试验示范。2年FFP的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仅有2.8~6.7 kg稻谷/kg N、33.7%~34.7%和8.4~18.6 kg稻谷/kg N;SSNM的施氮量较FFP降低38.7%~41.3%,产量提高2.5%~3.5%,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提高88.3%~117.7%、34.0%~39.5%和46.1%~61.6%。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证明采用SSNM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试验也发现,农户稻田SSNM的氮素产谷率和生理氮转化率的数值依然很低。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基于信息熵的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分析了2003-2007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08-2015年该市信息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影响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演变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  相似文献   
68.
河北省表层土壤可侵蚀性K值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祥会  龙怀玉  雷秋良  张认连 《土壤》2015,47(6):1192-1198
利用河北土系调查成果中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地利用及土壤化学性质等资料,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以及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质地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可侵蚀性K值和土壤可侵蚀性K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河北土壤可侵蚀性K值平均为0.27,其变化范围为0.12~0.40,土壤可蚀性K值在0.30~0.35之间易蚀性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3.71%,土壤可蚀性K值在0.25~0.3之间较易蚀性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1.52%,这说明该省易蚀性土壤面积较大。2不同质地的K值之间显著性差异,粉砂黏壤质的可侵蚀性K值最大,为0.37;壤砂质的可侵蚀性K值最小,为0.13。而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K值差异性不显著,耕地的K值最大,为0.33;草地的K值最小,为0.22。3河北土壤可侵蚀性K值存在较强的变异性,其变异系数为29%。因此,在土壤侵蚀定量监测、评价水土流失时,应考虑土壤可蚀性K值的这种空间变异状况。块金值/基台值为37.3%,表明在变程内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步长为23 km,变程为440 km,变程远大于步长,表明在小流域尺度下有较好的空间相关性,进行Kriging插值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4河北土壤可蚀性K值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部主要是耕作栽培区,北部主要是自然植被区。该研究结果为宏观大尺度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在玉米生长后期,各种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含量又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之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碱解氮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密度确定为6.75×104株·hm-2时,最佳施肥量为纯N 210 kg·hm-2、P2O5 168 kg·hm-2。  相似文献   
70.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差异。[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王家沟为试验基地,研究侧柏和碱草混交、欧李、柠条、苜蓿、油松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基本性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柠条、欧李、油松、苜蓿用地;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油松、柠条、欧李、苜蓿用地;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苜蓿、欧李、柠条、油松用地。[结论]侧柏和碱草混交最有利于改良土壤、保土保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