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237篇
基础科学   209篇
  104篇
综合类   1293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山苍子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苍子是耐贫瘠的速生经济树种 ,植株全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药、化妆品等产品中。用山苍子的不同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 ,结果表明 :芽的萌动最早 ,且成活率高 ,生长时间短 ,诱导效率高达 63 .70 % ;茎的愈伤形成率为 5 3 .0 1% ;叶则为 10 .2 6% ,生长速度慢 ,且极易褐变。表明山苍子芽适合于作为快速繁殖材料 ,茎则需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植株再生 ,叶的诱导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52.
数据仓库及其相关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仓库是信息领域中迅速兴起的一种技术.本文介绍了数据仓库的概念、特征及其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数据仓库相关技术中数据集成和视图维护两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提高牡丹愈伤组织增殖倍数和质量,减轻增殖过程中的褐化现象,为牡丹愈伤组织增殖 提供途径。【方法】以牡丹胚轴、子叶愈伤组织为材料,对不同添加物组合及浓度、不同预培养时间等方法 手段进行探究。【结果】牡丹胚轴愈伤组织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组合是 PVP 1.0 g/L+IAA 0.2 mg/L+TDZ 1.0 mg/L+GA3 1.0 mg/L,增殖倍数为 5.75;子叶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是 PVP 2.0 g/L+IAA 0.5 mg/L+TDZ 0.5 mg/L+GA3 1.0 mg/L,增殖倍数为 5.50。采用预培养 30 d 的外植体,可有效提高增殖倍数并减轻褐化。 1.0 mg/L GA3 有利于抑制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并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呈淡黄绿色表面附着絮状物且 质地松软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增殖过程中不易褐化,且中后期体积增殖变化明显。【结论】牡丹愈伤组织增殖中 加入 1.0 mg/L GA3 和采用预培养 30 d 的愈伤组织,可以获得较高的增殖倍数并有效抑制褐化,呈淡黄绿色且质 地松软的愈伤组织是良好的愈伤组织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954.
    为了研究甘薯悬浮培养细胞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利用甘薯块根诱导愈伤组织,在黑暗条件下建立悬浮细胞培养体系,通过测定细胞密度和黄酮类物质含量来确定甘薯悬浮细胞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甘薯悬浮细胞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同甘薯的块根(0.69%,干重)相当,各种培养条件下的平均值为0.64%;理论最佳培养条件为:用添加2.0 mg·L-1 2,4-D的固体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在接种量为2 g·20 mL-1、2,4-D为2.0 mL-1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悬浮培养,其悬浮细胞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达到0.79%.  相似文献   
955.
试验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的光质处理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生长有不同效应,蓝光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而白光则有抑制作用;在光照和黑暗2种培养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6.
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及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体系,为雷公藤通过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奠定基础。【方法】以雷公藤枝条扦插苗的根、幼茎、叶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激素、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检测了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结果】MS培养基有利于雷公藤愈伤组织的诱导;雷公藤的根、茎、叶3种外植体均可用来诱导愈伤组织;供试激素中,2,4-D的诱导效果较NAA好,KT的效果优于6-BA,低质量浓度的KT与2,4-D组合能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根、茎、叶3种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粘虫幼虫均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对粘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 h拒食中质量浓度(AFC50)分别为27.8,53.1和76.1mg/mL。【结论】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及激素组合为:MS+1.0 mg/L 2,4-D+0.5~1.0 mg/L KT;根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粘虫幼虫的拒食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对大豆幼苗光照培养和大豆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大豆幼苗不同部位及不同外植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幼苗光照培养30d时根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是相应培养时间无光照条件根中的3.69倍和3.59倍;在光照培养30d真叶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也较高,仅次于根,是相同培养时间无光照条件真叶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的2倍。不同外植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中,真叶培养得到愈伤组织培养60d时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含量最高。正常光照条件下的大豆幼苗,其不同部位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含量高于对应部位得到的愈伤组织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含量。经过90d组织培养,真叶获得的愈伤组织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总含量较最初的外植体中的总含量分别增加了162.53倍和111.71倍。结合不同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的重量增长情况。在愈伤组织培养90d时,根、子叶节、子叶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生产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58.
海雀稗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建立起海雀稗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为开展海雀稗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育种工作创造条件。以Adalay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cv.Adalay)的幼穗为外植体材料,在附加2,4-D 2.0~4.0 mg/L稍作修改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以上。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影响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发生频率:1.0~2.0 cm长的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0%以上;2. 0 cm以上的幼穗,诱导率降至60%以下。在添加2,4-D2.0 mg/L和BAP 0.05 mg/L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占愈伤组织总数的40%以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琼脂的用量提高到16 g/L时,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保持颗粒状结构。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连续继代培养3次后转移到附加BAP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达98%。通过提高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的渗透压,海雀稗幼穗诱导产生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颗粒状的结构和高频率植株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9.
绿花重瓣铁线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花重瓣铁线莲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2,4-D与6-BA对绿花重瓣铁线莲愈伤组织诱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单独使用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且2种愈伤组织诱导的部位及形态有明显的不同,2,4-D诱导的部位为茎段中部,愈伤组织白色膨松,6-BA诱导的部位为茎段顶端,愈伤组织浅绿色疏松;2,4-D与6-BA配合使用时,相互存在拮抗作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960.
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自交系幼胚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结果表明: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因其基因型的不同而呈显著差异,同时,愈伤组织的形成还与植物激素配比有关。其中,2,4-D是最重要的因素,适合的2,4-D浓度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目前已经成功建立了部分玉米自交系幼胚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