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人参皂苷CompoundK为二醇型皂苷,在人参中的天然含量甚微,它是二醇型人参皂苷在人肠道内降解后的主要产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参皂苷CompoundK在抗肿瘤、抗糖尿病、神经保护、抗衰老及抗炎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人参皂苷CompoundK的天然来源、化学修饰方法、生物转化方法及主要生物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将平菇9400脱毒菌种和组织分离菌种分别接种在柳花、杂草和棉籽壳栽培料上进行熟料栽培,对其菌丝体长势、发菌期、生物转化率等项生物指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为平菇9400脱毒菌种和组织分离菌种不仅可分解柳花、杂草栽培料进行营养生长,而且具有一定的生物转化率。脱毒菌种的菌丝体长势、发菌期、生物转化率均显著优于组织分离菌种。  相似文献   
43.
人参皂苷和稀有人参皂苷是人参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而稀有人参皂苷具有极高的药理活性,但是在人参属植物中的含量较低,因此通过生物转化得到稀有人参皂苷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目前已有食品级微生物和各种糖苷酶、蜗牛酶等应用到人参皂苷的生物转化中。综述了人参皂苷的种类及功效、酶法和微生物转化法转化人参皂苷的工艺条件和产物,为稀有人参皂苷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此次试验是为了对不同基质双孢菇的栽培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试验过程 中,所选择的栽培双孢菇菌株的基质数量为四种,分别为As2796、W192 和W2000 三种,栽培进行 中以及完成之后,对试验中所产生的产量以及生物的转化率子实体营养、经济效益等三项进行详 实的记录和分析。本次试验,在所选择的三个菌株当中棉籽壳配方基质的生物转化率是最高的, 稻草基质次之,玉米芯和玉米秸配方基质的生物转化率最低;从子实体营养的方面来看,在这四 种不同基质下栽培的双孢菇因菌株选择的不一致而导致非常大的差异性;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热带农业废弃物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黑水虻处理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热带地区光热水及物种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迅速,加之近年来海南省养殖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农业废弃物大量累积、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热带地区丰富的气候资源、生物质资源使得黑水虻在热带农业废弃物生物转化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6.
海藻酸钠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选用浓度为1.25×108个·mL-1的酵母菌菌悬液进行包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人参皂苷Rb1含量变化计算生物转化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海藻酸钠浓度、包埋时间、接种量和CaCl2浓度对所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的影响,最终获得了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最佳条件为包埋时间45min,接种量7%,海藻酸钠浓度5%,CaCl2浓度10%。在该条件下,所包埋酵母菌对人参皂苷Rb1的最高生物转化率为31.51%,较以往未包埋的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的生物转化率提高约3%~5%。本研究首次利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转化人参皂苷Rb1,解决了酵母菌种子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简化了灭菌、菌种活化等步骤,为人参皂苷Rb1等苷类物质的高效生物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7.
纤维素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纤维素是生物圈中最丰富的和可再生的生物量,它曾被指望用于解决人类的食品、能量和环境问题,但目前这些生物量除了用于燃烧和造纸等以外还很少有其它用途。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已经研究了很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酶或微生物来充分利用这种生物量。有人已经对来源于真菌、细菌和植物,甚至是一些动物的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纤维素酶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讨论。针对这些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8.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有关微生物修复技术作用机理及方法的研究,同时阐述了不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对重金属的修复及其应用现状。微生物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在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The aim was to examine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litchi wine. S. bayanus BV818 was inoculated to litchi juice(Heiye) to initiate the fermentation. Acetic acid decreased dramatically, succinic acid and DLmalic acid increased sharply. Saturated free fatty acid increased, especially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ree fatty acid with long carbon chain(more than 10 carb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unique flavor compounds of fresh litchi including linalool, α-terpineol, β-citronellol and other terpenoids remained in the litchi wine were transformed to other aroma constituents, by which the primary litchi flavor was retained. The wine had a fruity flavor and delicate bouquet and had harmonious sourness and sweetness. The litchi 'Heiye' was suitable for being fermented into litchi wine.  相似文献   
50.
2-Methylisoborneol (MIB) and structurally related terpenoid compounds are responsible for millions of dollars of lost revenue to catfish farmers.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enzymatic pathways of biotransform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MIB, the in vitro metabolism of MIB was examined in the Ulvade strain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Although cytochrome P450 (CYP)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and correlated with expression of specific isoforms (i.e. steroid hydroxylation and CYP3A expression), no metabolites of MIB were observed. To determine whether extrahepatic biotransformation may be occurring the in vivo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of 14C-MIB was examined in Uvalde, USDA-103 channel catfish, and a channel catfish X blue catfish (Ictalurus furcatus) hybrid species. Confirming in vitro hepatic studies, no metabolites were observed in plasma from animals treated with an intra-arterial dose of 14C-MIB. 14C-MIB elimination was predicted using a two compartment model in each strain of fis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inal half-lives between strains but possible differences in total body clearance and apparent volumes of distributio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higher lipid content in the hybrids.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indicate biotransformation has no involvement in MIB elimination and that other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may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MIB disposition within Ictalurid fish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