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林业   90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151篇
  766篇
综合类   54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辽河流域典型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对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分析,为合理施肥及有效防控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辽河流域不同典型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最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花卉种植区(37.4 mg/L)>玉米种植区(22.3mg/L)>蔬菜种植区(21.9 mg/L)>水稻种植区(19.2 mg/L),各典型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除水稻种植区外都超标,但水稻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有超标的风险;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率差异也较明显,其中玉米种植区超标率为12.5%~87.5%,水稻种植区为9.4% ~75.5%,蔬菜种植区为17.9%~58.9%,花卉种植区为21.4%~96.0%另外,对于同一井深,不同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雨季前>雨季后.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荒漠豆科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与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小芳  韩路  王海珍 《种子》2016,(5):36-40
以塔里木荒漠区3种豆科植物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破除豆科植物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探讨种子体眠原因并寻求打破种子体眠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3种荒漠豆科植物种子属物理性种壳休眠,种皮障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热水、赤霉素、过氧化氢、乙醇、氢氧化钠等化学处理均可破除种子休眠,但种子发芽率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效果不佳.机械破损种皮和浓硫酸处理均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发芽率.种子发芽率随硫酸浓度增加与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80%以上浓度的H2SO4处理效果较好,其中以80%H2SO4处理90 min,90% H2SO4处理50 min,98% H2SO4处理30 min为最佳,种子发芽率超过98%.因此,利用小型机械和浓硫酸处理是破除荒漠豆科植物种皮休眠障碍的最佳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荒漠区人工种植与荒漠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阿什河上游小流域主要林分枯落物层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阿什河上游的帽儿山实验林场境内,选取代表性的6种林分类型,测定了各林分枯落物层的蓄积量,采用室内浸泡法对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厚度为2.8 5.5 cm;枯落物总蓄积量为9.27 39.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25.65 136.83 t·hm-2;最大拦蓄水量为21.02 87.53 t·hm-2;总有效拦蓄水深为1.72 6.71 mm。6种林分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排序为:兴安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红松林>蒙古栎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对6种林分枯落物的持水量、吸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回归拟合,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新疆水资源缺乏的历史演变及短缺程度,说明从疆外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分析了新疆资源与水载体匹配严重失衡、沙漠化日趋严重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明从疆外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对从青海通天河调水入疆和从西藏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此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获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还列举了从疆外调水的不同设想和方案,进一步分析了西部南水西调方案是其他方案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模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以期为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实施土地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罗屿沟流域2002年、2006年和2010年3期遥感数据,在RS/GIS技术支持下,结合软件ERDAS8.6进行图像预处理,通过监督分类获取罗屿沟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Arcview3.2空间分析模块求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应用Markov模型对罗屿沟流域未来土地时空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结果]近10年来,罗屿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总的变化率达到2.016%,变化总面积2847.29hm2。其中,林地和坡耕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林地总面积增加7.24%,年平均增长高达0.8%,而坡耕地面积增加4.78%,年平均增长0.53%,河床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其中河床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46.23%和38.22%;未来土地利用类型仍然是以林地和坡耕地为主,二者总面积达到89.48%时,土地利用结构会处于稳定状态。[结论]该研究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对实施土地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肖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97-16500
[目的]研究蓄滞洪区中的工程设计及防洪影响评价方法。[方法]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根据蓄滞洪区内不同地形条件及洪水调度方案,以相应的水动力学方法,对模型区域的通量、蓄水量和洪水实时淹没水位进行计算,并考虑了公路建设中路基体积、涵洞尺度、取土方量对蓄滞洪区洪水演进的影响。[结果]对建立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用小清河蓄滞洪区的历史洪水淹没资料进行验证,模拟了自然滞洪和分区滞洪2种情况下的洪水淹没过程,模拟结果与历史统计淹没范围基本吻合。[结论]该研究为蓄滞洪区中的工程建设和防洪影响评价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王林  刘家忠  刘宇  李梅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57-2158,2375
对抚仙湖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对流失泥沙的营养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46.01 km2,土壤侵蚀量54.7×104t/a,入湖泥沙量21.2×104t/a。随泥沙携带入湖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质4 793 t/a、全氮256.1 t/a、有效氮24 t/a、全磷352.5 t/a、有效磷10.69 t/a、全钾4 442 t/a、有效钾49.41 t/a。长期年复输入加重了湖泊的淤积及入湖污染负荷量。  相似文献   
998.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功能特征及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区划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地质环境功能的区域分布与组合特征,提出了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功能宏观分布模式,划分出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功能区、细土平原绿洲带地下水功能区和下游荒漠带地下水功能区,针对不同分区地下水功能组合和脆弱性特征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方略。  相似文献   
999.
海河流域1961~2010年干旱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海河流域内及其周边51个站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日数据,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方法揭示了流域50年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剖析干旱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再利用小波分析法研究流域相对湿润度指数距平的周期变化规律,预测海河流域未来的干旱化趋势。结果表明:时间上,流域轻旱频率最高,年代际变化上总体趋向干旱化;空间上,东北部为轻旱频发区;西北部的中旱频率较高;重旱主要集中于张家口、忻州、邢台等周边地区;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代/年代际变化呈双降趋势,且后者减小速率相对较小,区域整体干旱化有减弱趋势。流域相对湿润度指数距平的时间序列存在10年尺度的显著变化周期,预计到2017年间海河流域总体仍处于干旱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空冰斗积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空冰斗季节性积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积雪厚度、积雪温度及积雪储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空冰斗积雪在观测初期比较稳定,随着降水量增加,积雪厚度也随之增加,4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季节性积雪的持续时间约为7个月;积雪厚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海拔3830m附近,这一高度以下积雪厚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在这一高度以上则呈相反趋势;积雪温度受气温影响明显,在观测期内随着气温的升高积雪温度也逐渐上升;研究期内积雪储水量高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同期观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