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3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1672篇
林业   1796篇
农学   1753篇
基础科学   1794篇
  2539篇
综合类   8815篇
农作物   696篇
水产渔业   415篇
畜牧兽医   1633篇
园艺   383篇
植物保护   668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695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935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1032篇
  2013年   1092篇
  2012年   1486篇
  2011年   1397篇
  2010年   1103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984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920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芽孢杆菌属细菌在芽孢状态下,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具有高度抵抗力。适宜的温度、湿度及营养条件能促进芽孢萌发,影响其对常规灭菌方法的抵抗力。本试验选取蜡样芽孢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在适宜培养条件下使其形成芽孢,通过研究萌发后芽孢对温度、H2O2及含氯消毒剂等条件的抵抗力,证实了适当的条件(温度37 ℃、湿度40%、pH 7.4、30 min)能有效促进蜡样芽孢杆菌芽孢萌发,致使芽孢对高温(80 ℃、2 h)、H2O2(1.5 mol/L、2 h)及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约800 mg/L、2 h)等常规灭菌方法抵抗力明显降低,并能被有效杀灭和灭活,相对有效杀灭率分别达98.4%、98.9%及99.1%,有效杀灭率分别为88.3%、88.7%及88.9%,这对进一步研究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杀菌消毒条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2.
文章对重组动物干扰素基因序列的改造、原核表达条件的筛选、原核表达产物制备方法的研究及大规模生产工艺的研发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快速、准确的根系原位观测方法是根系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根管盆栽方法,该方法在透明PVC管内种植作物,通过遮光膜保持管内黑暗环境,以实现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其根系生长的原位动态观测,且根系生长环境更接近田间实际情况,并可通过改变根管长度、半径等将其应用于田间深根作物的研究中。利用此方法、结合根系扫描技术分析了油菜和冬小麦从发芽到出苗后16 d时的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出苗后7和16 d冬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干物重均大于油菜,出苗后16 d冬小麦和油菜根冠比分别为0.513和0.372。大部分根系分布在0~16 cm表层土壤中,出苗后16 d冬小麦和油菜表层土壤中的根长在总根长中的比例分别为62.60%和67.76%,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一级侧根数均为表层土壤中占比最多,在出苗后7 d,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一级侧根数均为冬小麦显著高于油菜,而在出苗后16 d,两种作物的总根长和总表面积差别不大,说明油菜根系生长呈先缓后快趋势。表层土壤中根系平均直径小于底层土壤,油菜根系平均直径小于冬小麦,油菜和冬小麦的根系直径均大部分在0~0.50 mm之间,随着根系生长,较细的侧根逐渐增多,根系平均直径变小。出苗后16 d内的冬小麦根系伸长速率为1.83 cm/d,大于油菜的1.51 cm/d。因此,冬小麦苗期根系生长快于油菜,油菜根系呈先缓后快的生长特性。本研究介绍的根管法是一种原位研究根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本文旨在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PST脂质体,通过测定酸价,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并做了猪血浆体外24h实验,验证了PST脂质体在血浆中能稳定存在,为PST脂质体的临床应用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硫酸多粘菌素E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断奶仔猪 5头 ,分别进行单剂量肌注 (2 5和 5 0mg/kgb .w .)和静注 (2 5mg/kgb .w .)给药 ,并用微生物学方法对硫酸多粘菌素E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以 3P97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 ,结果表明 ,以 2 5和 5 0mg/kgb .w .的剂量肌注给药时 ,其血清中药物的峰浓度 (Cmax)分别为 3 73± 0 2 8μg/ml和 6 40± 0 1 8μg/ml,达峰时间分别为 32 2 2± 1 51min和 34 1 8± 1 76min ,消除半衰期 (t1 / 2 β)为 2 55 99± 1 3 65min和 2 64 0 8± 2 8 57min ;以 2 5mg/kgb .w .的剂量静注给药时 ,其消除半衰期 (t1 / 2 β)为 2 51 2 8± 1 2 53min。静注和肌注在体内的分布均为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肌注 2 5和 5 0mg/kgb .w .剂量的注射液时 ,其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98 30 %和 88 54 %。  相似文献   
66.
花尾榛鸡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由于非法盗猎、天敌的侵害、严寒的影响,使花尾榛鸡受到伤害,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人为救助。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方法:利用不同乳酸菌对特定维生素具有敏感性的特点,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变化来反映样品中相应微生物的维生素含量,对市售的13种婴幼儿配方乳粉维生素进行测定.结果:微生物法对于生物素和VB12测定数据更稳定,重复性好,生物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056%~4.158%,VB12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112%~3.848%,而叶酸的检测数据之间波动稍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236%~8.332%.结论:本法适合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这3种维生素的分析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8.
Our investigation is the first to use attachment theory to explore four commonplace training methods (Conspecific, Behavioral, Eclectic, and Conventional) and owners' levels of attachment (anxiety and avoidance) to their horses.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horse riders and handlers (N = 538), aged 18-80 years, completed demographics and 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Relationship Structures Questionnaire. Behavioral training participa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attachment-avoidance scores to their horses than the Eclectic or Conspecific training methods. The Behavioral and Eclectic training method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warranted to elucidate the role that training methods play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horses.  相似文献   
69.
野生动物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是一种缺乏市场价格的“公共商品”。因此对野生动物价值的评估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野生动物价值评估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两种实用的野生动物价值评估方法即旅行费用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0.
Organic additives are recently being used in animal diets owing to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metabolic issues and result in better animal performance. Specifically, the organic additive Fator P® presents an additional advantage that is to cause a lesse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his study evaluated whether Fator P® intake changes ruminal parameters or animal performance of beef cattle. Evalu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a feedlot experiment divided into growing (46 days; two diets [control mix—CM and standard mix—SM] and finishing (lasted 83 days; four diets: CM, SM, Fator P® + virginiamycin, and Fator P® alone [FP]) trials. Animal performance study involved 48 animals allocated to 12 collective pens in completely randomized experimental design. Rumina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in separate metabolism study developed carried out using individual pen with four steers. During growing trial, FP diet resulted in higher (p < 0.05) dry matter intake (DMI) and ruminating time. In the finishing trial, diets containing Fator P® resulted in higher DMI than obtained with CM. Most of the ruminal parameters did not differ (p > 0.05) among dietary treatments. Therefore, Fator P® represents a viable and safe strategy for supplementation to beef cattle finished using high‐concentrate diet in feedlot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