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60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52篇
  583篇
综合类   636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81.
渭河平原县域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速效养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水平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对其充分了解是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本研究以兴平市为例,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结合“3414”田间肥效方案,研究渭河平原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平衡施肥、农田保养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兴平市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8.38 mg·kg-1,27.13 mg·kg-1,202.07 mg·kg-1,速效氮磷比值平均为1.99。在约400 m采样尺度下,3项土壤养分均表现出弱的空间相关性,主要受施肥管理、种植模式等人为活动影响。整体上,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整体较丰富,7.43%的农田缺乏;速效氮普遍不高,67.98%农田缺乏;速效氮磷比值偏低,92.27%农田比值小于2。30 a来,农田土壤速效氮普遍下降,降幅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速效磷普遍增加,增速北高南低;速效钾北增南减,整体在增加;土壤氮磷比值分布格局逆转,变化上南增北减,整体在下降。盲目施肥和肥料利用率低是兴平市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土壤氮素的有效补充,磷肥的控制及渭河阶地区土壤钾素的消耗,平衡土壤养分, 以提升区域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2.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豫中烤烟种植区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速效氮含量属于偏低水平,而速效钾和速效磷为偏高水平。以速效氮的变异系数为最小,速效磷的变异系数为最大。土壤 pH与速效氮和速效磷都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区3种土壤速效养分中,除了速效氮为线性模型外,速效钾和速效磷都是球状模型。速效磷和速效钾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而速效氮属于弱的空间相关性。本烤烟种植区土壤速效养分的等值线图可更准确和直观地了解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从而为精确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3.
184.
柠檬酸对石灰性土壤磷的释放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以不施磷肥和不施柠檬酸为对照(CK1),研究了在不施磷和施磷情况下施用柠檬酸对土壤有效磷、小麦地上部和根部吸磷状况以及生物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柠檬酸明显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磷的含量;在施用磷肥条件下,随着柠檬酸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逐步降低,土壤有效磷逐步提高,小麦地上部,尤其根部吸磷量增加,生物学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5.
Short‐rotation forestry (SRF) on arable soils has high potentials for biomass production and leads to long‐term no‐tillage manage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after 15 y of SRF with willows and poplar (Salix and Populus spp.) in 3‐ and 6‐year rotations on an arable soil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a pertinent tilled arable site. Two transect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relief (upper and lower slope; transect 1 and 2) were investigated. Short‐rotation forestry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ll investigated soil properties (organic and microbial C, total and microbial 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however, the dimension and location (horizons) of significant effects varied. The rotation periods affect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oil properties within the SRF significantly. In transect 1, SRF had higher organic‐C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bsoil (Bv horizon), whereas in transect 2, the organic‐C concentrations were increased predominantly in the topsoil (Ah horizon). Sufficient plant supply of P and K in combination with de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subsoil under SRF pointed to an effective nutrient mobilization and transfer from the deeper soil horizons even in the long term. In transect 1, the microbial‐C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B and C horizons and in transect 2 in the A horizons under SRF than under arable use. The activities of β‐glucosidases and acid phosphatases in the soil were predominantly lower under SRF than under arable use in the topsoil and subsoil. We conclude, that long‐term SRF on arable sites can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C sequestr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topsoil and also in the subsoil.  相似文献   
186.
曹晓倩  吕新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8):1465-1469
[目的]评价Mehlich3法(以下简称M3法)测定新疆棉区土壤速效有效磷、钾、铜、锌、锰等的可行性.[方法]用Mehlich3通用浸提剂测定新疆石灰性土壤中有效养分,对目前较普遍适用于棉花土壤的浸提方法与M3法相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浸提棉花土壤有效态P、K、Cu、Zn、Mn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 6、0.903 2、0.8446、0.785 6和0.977 6;M3浸提剂测得各元素有效态含量均高于常用浸提方法测得各元素有效态含量,其中有效Mn的相差是最大的,达3倍,而Zn的结果相差不大.[结论]对M3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精密度测定后认为M3方法结合ICP测定精密度高,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7.
通过对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和速效养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下,生态修复措施是短时期内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进行土壤肥力恢复较好的措施。各措施粘粒含量均低于裸地;0-20cm土壤粘粒含量普遍低于20-40cm土壤粘粒含量,20-40cm土壤砂粒含量低于0-20cm土壤砂粒含量。各措施0~2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总体上高于20~40 cm土层。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氮素养分的修复效果要好于P、K。速效P与20-40cm的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性。为遏制黑土退化的趋势和保障生态安全,应结合当前国家需求,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同时积极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进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88.
土壤养分通常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且变异规律随土壤类型和养分的变化而变化。对黑龙江省密山市长期试验点的草甸白浆土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0~20cm和20~40cm两层土壤有效磷的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经典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白浆土有效磷具有中等至较强程度的变异。地统计学结果表明草甸白浆土有效磷最大相关距离在85m左右,两层土壤的块金方差/基台值分别为47.63%和34.87%具有中等至较强程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9.
氮素和生物调控下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草整株全量还田方式,设置了高氮和低氮2个水平,配合有无生物腐解剂处理,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对稻草还田前后的理化性质做了系统的分析,进而确定最佳的还田方式。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其中稻草还田2年高氮加生物腐解剂处理的各项指标最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分别比未还田前提高了14.3%、9.7%、8.5%、23.9%,土壤容重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了9.34%,水稻产量提高了10.6%。  相似文献   
190.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稻生育期间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锰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间,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早稻生育期间,插秧前土壤交换性锰含量最高,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下降;而土壤易还原态锰含量插秧前最低,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升高.晚稻生育期间,从插秧前到孕穗期.交换性锰含量逐渐升高.到孕穗期达到最高.之后到黄熟期,交换性锰含量又逐渐降低;而易还原态锰含量则从插秧前到孕穗期逐渐降低,到孕穗期达到最低值,之后,又升高.不同稻作制对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的影响差异最大,稻一稻一冬泡处理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明显高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两种水旱轮作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