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0篇 |
免费 | 38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7篇 |
农学 | 51篇 |
基础科学 | 147篇 |
370篇 | |
综合类 | 319篇 |
农作物 | 23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91篇 |
园艺 | 11篇 |
植物保护 | 4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通过分析陇东地区农业气象自然灾害(干旱、霜冻、冰雹、大暴雨和大风以及干热风等)的发生和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提出了具体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2.
在北屯绿洲选择了3组不同年限的次生盐渍化弃耕农田,分别计算了样地内每种植物的重要值,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测定了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3组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优势种更替明显.3组群落构成依次为,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小半灌木、多年生草本 灌木.物种多样性表现为2年群落>5年群落>13年群落;群落均匀度表现为2年群落>5年群落,而5年与13年群落相当,但是生态优势度却表现出与物种多样性相反的趋势,即2年群落<5年群落<13年群落. 相似文献
93.
对干旱区降水脉冲发生规律的分析,将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提供新的视野。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温泉、精河、乌苏、蔡家湖、奇台和巴里坤6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量级降水脉冲对年总降水频次和降水量的贡献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降水脉冲(≤5 mm)占到全年总降水频次87.5%,而大降水脉冲(>10 mm)只占到了4.3%。然而,小降水脉冲对年降水量的贡献为47.5%,大降水脉冲却贡献26.6%。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年降水量有显著增加,但是,年降水频次的变化却不显著。这可以归结为小脉冲呈下降趋势,而大脉冲则显著增加。总之,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降水脉冲在放大。 相似文献
94.
樟子松在西北干旱沙区的光合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 ,用 Li- 62 0 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人工栽植的 4龄、9龄和 2 0龄樟子松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 ,其结果表明 :在干旱沙区 ,9龄以上樟子松的光合速率在午前随光强和气温而上升 ,午后下降。其 4龄、9龄和 2 0龄樟子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8.7μmol· m- 2 · s- 1、62 .3μmol· m- 2 · s- 1、1 9.7μmol· m- 2 · s- 1。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生态风险评估已被人们所重视,但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与模糊数学方法相结合,根据ERA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生态风险评估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态风险的遥感定量评估,并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生态风险评估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的情况下,Fuzzy集合论与AHP方法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定性、定量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96.
干旱区平原水库的渗漏会抬高坝后农田地下水位,使土壤发生盐渍化,许多土地因此减产甚至弃耕。坝后设置排水沟是一种有效控制农田地下水位的措施。本研究采用排水沟调控坝后农田的地下水位,并利用HYDRUS模拟出在不同地下水位和深度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与含盐量的变化情况,将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相互对比,检验出模拟值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通过排水沟从1 m降到3 m,表层含盐量相差1.49~33.19 g·L~(-1),因此排水沟遏制地下水位越深,水盐运移越不明显,次生盐渍化越不容易发生,反之,则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相同时,土体种植植物可以降低含水率和含盐量,其中含水率最大变化为6.33%,含盐量仅相差0.08~4.56 g·L~(-1)左右,而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影响的程度也逐渐减小。设置排水沟是解决坝后农田土壤盐渍化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97.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湖泊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亚洲中部的干旱区湖泊(包括咸海、巴尔喀什湖、博斯腾湖、艾比湖、玛纳斯湖、艾丁湖与罗布泊等)的水分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进行综合研究,其结果不仅丰富了生态循环的理论,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干旱区湖泊与湿润区湖泊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出水分循环的独特性、形态测量学的复杂性、风生湖流的奇特性与泥沙运行的规律性以及内陆湖水化学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水生态循环系统等。干旱区湖泊作为陆地水圈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由湖泊中的生物和水两大亚系统组成,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联系。尽管大陆性气候严酷和强烈,风生湖流强劲(有时还多亏他的作用),蒸发量大,但内陆湖能生存数千年,即在现代时间尺度上是无IL尽的。 相似文献
98.
洮儿河沿岸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水文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艳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4):133-137
水利工程建设在获得社会经济利用的同时也对生态水文问题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此类问题尤为显著。本文分别探讨了洮儿河沿岸地区三类水利工程即水库、防洪堤和灌渠对于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减少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加重下游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下游沼泽湿地水文,导致湿地退化(2)灌渠建设使地下水位抬升,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3)防洪堤修建改变湿地水质,增大其矿化度和碱度。 相似文献
99.
利用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及其附近地区1997年-2009年重复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资料,分析发现过去十年间开发区平均每年抬升0.61m/a,而且近期抬升加快,其中开发区东部地下水位抬升最为明显。至2009年开发区约2/3土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临界深度。针对开发区地下水上升原因和当地自然... 相似文献
100.
以干旱区农田灌溉后土壤水分、地温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水分、地温各自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层含水量之间具有高相关性,基本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与土壤水分灌溉时由上而下的逐渐下渗,以及蒸发时由下而上的逐层上升有密切的关系.各层地温间的相关性大,除地面温度外,其余各层地温间的相关水平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相邻土层地温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土壤水分及地温剖面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并具有动态性.土壤水分含量大时,两者的垂直变异系数小,反之变异系数大.0~20 cm、地面(0 cm)分别为剖面含水量及地温变异强度的最大层,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水分及温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明显.地面温度是预测表层、底层土壤水分的良好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的土壤水分与地温间的函数关系可为推测土壤水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