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183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89篇
  228篇
综合类   559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以速生意大利杨为材料,对刨花进行预处理后制成脲醛胶刨花板,用未处理刨花制成酚醛胶刨花扳,并进行后期热处理,分别测试它们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较为有效地提高刨花板的尺寸稳定性,具可行性,通过合理选择适宜的预处理和后期处理的时间,可以使刨花板的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现有人造木材的种类,阐述了用竹刨花、竹(木)屑等竹(木)加工剩余物或农作物秸秆与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开发人造木材的重大意义,简要介绍了该人造木材的制造原理和方法以及产品的用途,并分析了人造木材的市场前景及其产业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染液在木材中的移动和渗透是木材深度染色的关键.分别采用热水浸提、烧碱、过氧化氢等试剂对染色前的杨木进行染色前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杨木的染色深度,其中烧碱对提高染液渗透深度影响最大.较优前处理工艺条件为:烧碱用量8 g/L,碱液温度90~95℃,前处理时间2 h.与未进行前处理的试件对照,染料纵向渗透深度提高48.0%,横向渗透深度提高43.7%.  相似文献   
84.
常华  赵宇  于益群  许德凯 《绿色科技》2015,(4):228-230,232
针对滦河水的水质特点 ,分三个水质时期分别进行了混凝小试、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中试试验 ,以运行成本、处理水质为前提 ,得出了不同水质时期的建议处理方式 :低温低浊期、常温常浊期采用预加氯工艺 ,高温高藻期使用预臭氧+活性炭工艺.  相似文献   
85.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柠檬桉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桉种子的根尖为研究材料,通过比较了3种浓度的秋水仙素、2 mmol·L-1的8-羟基喹啉、冰水混合物及以不同比例冰水混合物和0.1%的秋水仙素的混合液等预处理,在多个时间梯度对柠檬桉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浓度秋水仙素预处理中,0.1%秋水仙素预处理1.5 h的染色体浓缩适中,分散性好,有较多的分裂相;2 mmol·L-1的8-羟基喹啉预处理的染色体均分散性较差,且分裂相较少;冰水混合物预处理12 h 的染色体浓缩适中且分裂相较多,分散程度较好。其余处理时间的染色体浓缩程度不理想,不易进行染色体分析;混合液中2:3比例下的染色体分散性较好,且浓缩程度适中,有较多的分裂相,综合比较结果由优到劣的处理方法为:0.1%秋水仙素预处理1.5 h>2:3混合液>冰水混合物处理12 h>2 mmol·L-1的8-羟基喹啉,其中在上午11:30—12:30取材,0.1%的秋水仙素处理根尖1.5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6.
指出了随着人们对景观绿化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较少的彩叶乔木品种,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彩叶乔木日益增加的需求。大叶杨是余慈地区常用树种之一,以速生丰产、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著称。红叶杨是大叶杨的芽变品种,观赏价值颇高,也是彩叶树种红叶类中的珍品。全红杨是红叶杨的的二代品种,适种区域广、见效快、效益大。通过比较这3种杨树在余姚平原和盐碱地的不同生长情况和成活率,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每种杨树的生长差异,为下一步绿化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提高青稞秸秆的综合利用率,采用NaOH对青稞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水平NaOH和预处理时间对青稞秸秆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探讨NaOH在青稞秸秆厌氧发酵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青稞秸秆相比,NaOH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青稞秸秆产甲烷性能(P<0.05),且产气速率快、发酵周期短。其中,5% NaOH处理12 h青稞秸秆的累积甲烷产量高于多数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为250.03 mL·g-1,是优良的发酵原料。NaOH预处理增加了青稞秸秆中纤维素含量(13.37%~39.31%),并有效降解了木质素(12.89%~64.34%)和半纤维素(0.96%~30.30%)含量。表明NaOH预处理是提高青稞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为实现辣椒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批式厌氧发酵试验,分别研究了经不同体积分数(2%、4%、6%、8%)的H2SO4和不同质量分数(2%、4%、6%、8%)的Ca(OH)2预处理的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预处理中Ca(OH)2质量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升高,经8%Ca(OH)2预处理的甲烷产率最高(188.56 mL·g-1),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提高了61.26%。但随着预处理中H2SO4体积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降低,且显著(P<0.05)低于对照。利用修正的冈珀茨(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处理的产甲烷过程,其中,经Ca(OH)2预处理的最大甲烷产率(Vm)值较大,说明Ca(OH)2预处理辣椒秸秆能有效提高其与羊粪混合发酵的水解速率。酸、碱预处理均对辣椒秸秆木质纤维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中,Ca(OH)2预处理的降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9.
本文采用Illumina PE250测序法对浓香型新窖泥、老窖泥和品质较好的老窖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门水平结构分析,厚壁菌门与子囊菌门分别为浓香型白酒窖泥的优势细菌与优势真菌;从属水平结构上分析,新窖泥的优势菌属是乳酸菌属,优势真菌属是单端孢属;老窖泥与品质较好的老窖泥优势菌属是乳酸菌属,优势真菌属是青霉属。不同窖龄、不同质量的窖泥微生物结构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feeding diet based on untreated (UT) or ensiled alkali‐treated (ET) barley straw with either urea or casein supplementation, on feed intake, digestibility, ruminal pH, water intake and faecal and urinary characteristics. Four sheep fitted with ruminal cannulas were used in a 4 × 4 Latin square design with a 2 × 2 factorial arrangement of treatments. Barley straw was treated by the dry (spraying) method in pH adjusted of hydrogen peroxide (pH 11.5), ensiled for 6 weeks and included at 65% of the diet dry matter (D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w pH reduced from 11.58 to 8.60 after 6 weeks of ensilage. The ET diet increased average DM digestibility and intake by 19% and 43% respectively. Total water intake was similar across treatments, while the water/DM intake ratio was 23% higher with the UT diet than with the ET one. Ruminal (6.73 vs. 6.84) and faecal (8.67 vs. 9.05) pH decreased but urinary pH (6.14 vs. 8.13) increased as a result of feeding animals on the ET diet compared with the UT diet. Compared with the UT diet, the ET one decreased faecal fibre (12%), moisture (32%)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ile it increased faecal ash (10%) and density (20%). The volume of urine excreted by the sheep fed with the ET diet increased by 67%, but their urine specific gravity (SG) decrease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for the dietary N supplementat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straw type × N supplementation with regard to any of the measured characteristics except for DM intake, which reduced due to the casein supplementation in the ET die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kali treatment and ensilage of barley straw increased digestibility, intake, faecal consistency and urinary pH and dilution but decreased straw alkalinity as well as ruminal and faecal 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