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2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2663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2005篇
基础科学   107篇
  674篇
综合类   3730篇
农作物   285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65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研究添加麸皮与纤维素酶对笋壳青贮后氰甙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研究添加麸皮与纤维素酶对笋壳青贮后氰甙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麸皮与纤维素酶均可降低笋壳青贮后的氰甙含量。麸皮添加水平越高,青贮笋壳毒性越低,当麸皮添加水平为15%时笋壳青贮后氰甙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笋壳饲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92%,与拟南芥AtMBF1a相似性达80%。TaMBF1a编码的蛋白可能是核蛋白,且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基本一致。在小麦与条锈菌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TaMBF1a基因均受条锈菌诱导高水平表达,且非亲和组合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水杨酸、乙烯、脱落酸也可诱导该基因快速上调表达,表明TaMBF1a可能通过水杨酸、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83.
70份国外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方法。本研究用19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小种苗期接种70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系)及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同时在2016—2017年度分别于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对70份国外引进品种进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为进一步检测材料中所携带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病基因,利用12个与已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综合基因推导、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的结果,在33份材料中鉴定出15个抗叶锈病基因,包括Lr1、Lr2a、Lr26、Lr3ka、Lr11、Lr17、Lr30、Lr10、Lr14a、Lr2b、Lr13、Lr15、Lr21、Lr44和Lr45,田间鉴定筛选出39份品种表现慢锈性。苗期和田间表现表明,国外品种中含有丰富的对我国叶锈菌小种有效的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可作为小麦抗叶锈病抗源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4.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role of soil type on growth, P uptake and rhizosphere properties of wheat and canola genotypes in an alkaline soil with low P availability. Two wheat (Goldmark and Janz) and two canola genotypes (Drum and Outback) were grown in a calcareous soil (pH 8.5) at two P levels [no P addition (0P) or addition of 200 mg kg−1 P as Ca3(PO4)2 (200P)] and harvested at flowering or maturity. Shoot and root dry weight, root length and shoot P content were greater in the two canola genotypes than in wheat. There were no consistent differences in available P, microbial P an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rhizosphere of the different genotypes. Shoot P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oot length, pH an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rhizospher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ssessed by fatty acid methylester analysis, of the canola genotypes differed strongly from that of the wheat genotypes. The weight percentage bacterial fatty acids, the bacteria/fungi (b/f) ratio and the diversity of fatty acids were greater in the rhizosphere of the canolas than in the rhizosphere of the wheat genotypes. In contrast to the earlier studies in an acidic soil, only small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P uptake between the genotypes of one crop were detected in the alkaline soil used here.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root length for P uptake in soils with low P availability and suggest that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better growth of the canola compared to the wheat genotypes.  相似文献   
85.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多熟套作体系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分泌特性及其对根系生长环境和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2006-2008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小麦-甘薯、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4种种植模式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数量与种类、小麦根系生长、土壤水分、土壤氮含量及植株吸氮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小麦-大豆和小麦-甘薯两种净作模式及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相比,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生长区的土壤湿度、pH值及NO3--N和NH4+-N的含量,提高了小麦植株地上部总吸氮量、根系活力、根干重及土壤总氮含量,并且,开花期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表现为套作>净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其中以小麦边行处理的分泌量最高。拔节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处理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47.8%~51.6%,套作处理以柠檬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1.7%~55.1%;开花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和套作处理均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3.3%~78.3%。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和可溶性糖有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87.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后力学性能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调查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锈蚀、腐蚀后的力学性能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服役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降低程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88.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2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磷肥与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绵麦42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 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6.35-250.65×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2.85-197.55 kg/hm2,P2O5用量119.4-130.8 kg/hm2,K2O用量79.65-113.85 kg/hm2。  相似文献   
89.
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方式对小麦幼苗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测定小麦对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变化,分为间断干旱胁迫和持续干旱胁迫两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小麦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氧(.OH,H2O2,O2-.)的能力;间断干旱胁迫和持续干旱胁迫都会对小麦活性氧清除能力造成影响,总体上是使活性氧清除能力上升,根和叶对相同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间断干旱比较,持续干旱对小麦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较大且延续时间长,持续干旱处理使小麦表现出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复水后,小麦活性氧清除能力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吴雪平  任锋利  田雪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08-4508,4529
以小麦为试验材验材料,测定了氯嘧磺隆对小麦种根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氯嘧磺隆48和72 h对小麦种根的EC50分别为45.65和10.99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