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526篇
林业   293篇
农学   436篇
基础科学   585篇
  877篇
综合类   1636篇
农作物   177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19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为了定量测度陕西省耕地利用的碳源/汇情况,为陕西省土地利用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笔者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陕西省2000-2007年耕地利用碳吸收量、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耕地碳汇基尼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07年陕西省耕地利用整体上表现为碳汇,年均碳汇量为815.83万t;(2)研究期内陕西全省耕地碳汇量呈关中最大,陕南次之,陕北最小的分布格局;(3)对耕地碳汇基尼系数按区域分解表明,陕西省不仅整体上表现为耕地碳汇能力的增强,且3大区域内部也表现为碳汇能力的增强,耕地利用存在一定的碳汇优势,但与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82.
为了高效开发利用小黑豆资源,提高小黑豆产量,在山西隰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行株距(密度)对小黑豆产量及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40 cm的平均产量优于行距60 cm的平均产量;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中,R40P30(8.34万株/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结荚高度4个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R60P15(11.12万株/hm2)处理的百粒重性状优于其他处理,株高性状以R60P25(6.67万株/hm2)处理最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对有效分枝性状不存在影响;不同行株距配置(密度)处理对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产量>结荚高度>单株籽粒产量>百粒重>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株高。该项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小黑豆产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3.
籼糯稻产量性状及育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常规籼糯稻育种和栽培水平及效率,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40个早籼糯以及61个晚籼糯新品系和品种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育种实践探讨籼糯稻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早籼糯各产量性状除生育期、结实率外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穗长与每穗粒数之间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46.41%),其次为每穗粒数(34.16%);晚籼糯的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产量的正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之间的相关也达显著水平,每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最大(38.80%),其次为有效穗数(33.80%)。并根据试验结果和育种实践,提出早籼糯稻的育种主攻方向是在一定千粒重基础上重点提高有效穗数,并通过适当提高株高、穗长来增加每穗粒数;晚籼糯稻育种主攻方向是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并通过增加植株高度来提高穗长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684.
The accuracy of the knowledge of mass transfer parameters(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vity,mass transfer Biot number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the case of frying food,is essential and important for designing,modeling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This study is undertaken to develop an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mass transfer parameters during frying of spherical rice cracker in sunflower oil at 150,170 and 190 ℃.These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from the plots of dimensionless concentration ratios against time of frying.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vity,mass transfer Biot number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ranged between 1.24×10-8 to 2.36×10-8 m2/s,1.96 to 2.34 and 5.51×10-6 to 9.70×10-6 m/s,respectively.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vity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were found to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ing frying temperature,whereas mass transfer Biot number decreased.An Arrhenius-typ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effective diffusivity coefficient and fry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685.
[目的]对农十师北屯灌区农业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实地调研,了解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数据论证.[方法]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方法.[结果]经计算作物净灌水量为18 558.48 m3,作物灌溉用水有效系数为0.522,相对误差值为4.79;,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计算值与实测值保持一致.[结论]农十师北屯灌区农业田间节水技术数据计算与首尾测算分析方法具有一致性,并与北屯灌区的灌溉规模、工程状况、管理水平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基本情况相符,进一步验证了首尾测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作为今后灌区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综合测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86.
[目的]荒漠化危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地带上,研究新疆独特的环境条件,提出较完善的沙漠化预测数学模型,从而预测沙漠扩散趋势,监测绿洲-沙漠交错带沙漠化情况.[方法]尝试从沙漠-绿洲之间的作用关系人手,分析交错带沙漠化的特征,以数学物理原理对沙漠扩散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前人提出的沙漠化率为常系数的模型不能够完整地解释沙漠动态变化情况.[结论]着重研究了沙漠化率系数,并提出沙漠化率系数为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沙漠化预测模型,得到了精度更高的结果.因此,研究提出的模型更准确地预测出任意一年的沙漠面积,为治沙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87.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宿根和5年生芦笋宿根移栽至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芦笋宿根对鲜笋产量影响不同,除个别品种外,3年生芦笋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及经济系数普遍高于5年生.这种差异可能与试验前芦笋宿根原生长地土壤肥力有关.  相似文献   
688.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09年河南省粳稻联合区试中的4个杂交粳稻新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焦杂粳1号是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的优良杂交粳稻新品种(系);新粳优1号的丰产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稳产性,适应范围较窄,环境的变化对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X65003稳产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丰产性,适应性广,对环境和栽培条件的要求不严格;9优418(CK)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因素变化反应较敏感,产量变异性较大,在生产推广中要注意区域示范,选用适宜栽培区域,加强栽培及环境因子的调控等。  相似文献   
689.
To enhance eco-physiological and modelling studies, we quantifie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light and nitrogen in canopies of three Mediterranean bio-energy crops: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kenaf (Hibiscus cannabinus) and cynara (Cynara cardunculus). Field crops were grown with and without water stress in 2008 and 2009. Canopy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leaf area index (LAI),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specific leaf area (SL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Nconc) and specific leaf nitrogen (SLN) were assessed over time for each crop × year × water input combination. Light and nitrogen distributions were quantified by the Beer's law (exponential model)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for light (KL) and nitrogen (KN) were calculated. Within a year, KL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over the studied period in all irrigated crops, but differences in KL were significant between years (sunflower: 0.74 vs. 0.89; kenaf: 0.62 vs. 0.71; cynara: 0.77). KL estimates were always lower (−48 to −65%) in water-stressed sunflower and kenaf crops 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in leaf angle. These resul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simulating water-limited biomass production. Vertical SLN distributions were found in canopies when LAI was >1.5 (40 from 51 cases). These distribu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mulative LAI from the top (r2 = 0.75-0.81; P < 0.05), providing parameters to upscale photosynthesis from leaf to canopy levels. Vertical SLN distributions followed species-specific patterns over the crop cycle and varied less compared to PAR distributions between years. Lastly, we observed strong associations between SLN and PAR distributions in irrigated sunflower and kenaf canopies (r2 > 0.66; P < 0.001). However, observed SLN distributions were less steep than the distributions that would maximize canopy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690.
基于1980-2014年鲁中地区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该区域近35a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不同时间尺度ET0及主要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基于敏感系数的贡献率法探讨主要气象因子对不同时间尺度ET0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鲁中平原地区近35a年ET0平均值为1165.8mm,山区为1144.6mm,均呈减少趋势,且平原减少趋势极显著,其气候倾向率为-22.2mm·10a-1(P<0.01);季节ET0平均值由多到少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春季呈增加趋势,其它季节呈减少趋势;6月是ET0最大的月份,1月为最小的月份,其年内分布呈抛物线状;各时间尺度ET0变化主要空间分布基本同步。年、季ET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且呈增加趋势,月ET0对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敏感性随月份呈现不同规律,3-6月、9-10月的最敏感气象因子为相对湿度,1-2月、11-12月为风速,7-8月为日照百分率。从主要贡献率看,年ET0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为风速,各季、月ET0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不一,但平原和山区两种地形同一时段主要贡献因子基本一致,4个主要气象因子的总贡献率基本能解释各时间尺度ET0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