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7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1444篇
林业   2215篇
农学   911篇
基础科学   1076篇
  3697篇
综合类   7033篇
农作物   583篇
水产渔业   652篇
畜牧兽医   930篇
园艺   370篇
植物保护   90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673篇
  2016年   819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911篇
  2013年   1014篇
  2012年   1361篇
  2011年   1356篇
  2010年   1107篇
  2009年   1114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1052篇
  2006年   876篇
  2005年   674篇
  2004年   505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9 毫秒
51.
以辽宁省某尾矿库为例,基于GIS技术,利用2010年的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预测该尾矿库扩容后的生态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尾矿库扩容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植被、生态景观和地形地貌的变化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2.
克深三维区目前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需要明确地应力场及地下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指导开发工作,但该区存在地层埋深大、取心困难、成像测井资料缺乏等实际情况,应力场研究及裂缝预测难度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以井点现今地应力值为约束进行了克深三维区现今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同时建立了应力应变与裂缝参数的定量关系模型,利用古今应力场结合法对克深三维区的裂缝参数进行了预测,模拟结果显示构造高部位和断层带是低应力值区及裂缝的有利发育区。裂缝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度较高,裂缝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2个不同鲫鱼群体在蛋白质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差异,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喀斯特山区2个群体鲫鱼的血清转铁蛋白电泳表型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克隆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海鲫鱼(0.32)﹥红鲫(0.25,对照)﹥普安鲫鱼(0.13);3个鲫鱼群体的13个克隆由9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Tf~a0.144 9、Tf~b0.202 9、Tf~c0.036 2、Tf~d0.058 0、Tf~e0.007 2、Tf~f0.239 1、Tf~g0.014 5、Tf~h0.275 4、Tf~i0.029 0;普安鲫鱼与草海鲫鱼和红鲫无共享的基因型;普安鲫鱼与草海鲫鱼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较高(0.714 3),遗传距离较小(0.285 7)。总体来看,草海鲫鱼的克隆多样性水平较高,其转铁蛋白多样性程度较普安鲫鱼丰富;2个群体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未达到遗传距离种的分化标准。  相似文献   
54.
为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逆向工程技术也正逐步从其他产品设计制造业领域引入到我国农业机械领域。以统收式采棉机的采摘部件梳齿为测绘对象,通过逆向工程技术,采用青岛雷顿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先进的NC(865)型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扫描与测绘,获取了梳齿的点云数据,然后对其进行预处理、多边形阶段处理、参数化处理,最终运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出三维模型,完成了梳齿部件的逆向设计。通过实例运用,证实了逆向工程技术在农业机械研究领域的可行性,其研究结果将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5.
根区滴灌是将雨水促渗管与传统滴灌相结合而组装集成的一项节水灌溉新技术。为了探讨根区滴灌在山地果园的应用效果,为山地果园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陕北米脂县6 a生山地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以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洛川县的降雨量和土壤贮水量为灌水依据,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树萌芽、坐果、枝叶生长、果实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山地果园土壤水分达到优生区标准后与优生区苹果树生长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根区滴灌能有效提高苹果树的萌芽率和坐果率,萌芽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2.14%~2.76%,坐果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0.80%~1.42%;能有效促进苹果树新稍和叶片的生长,新稍长度比传统滴灌提高了1.44%~4.94%,百叶鲜质量比传统滴灌提高了2.13%~4.16%;能显著促进苹果树果实的生长,单果重比传统滴灌增大了7.05~14.99 g,优果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9.4%~14.7%;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比传统滴灌节约了8.09%,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10.62%~15.30%。可见,根区滴灌技术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苹果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效果,但是,单纯依靠人为限量补水,山地苹果还不能达到优生区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6.
以3个树种健康复叶为试材,研究了叶内光合构件和支撑构件的生物量投资的种内种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曲柳、胡桃楸和黄檗叶轴质量占复叶质量的比例分别为0.18、0.26和0.17,胡桃楸显著大于其它2个树种。跨物种尺度上,复叶大的树种需要更多的叶内支撑结构投资。但物种水平上,水曲柳叶片投资随叶增大而增大,胡桃楸则降低,黄檗基本稳定,表现出与跨物种水平上的叶片投资随叶增大而降低的普遍规律不同。今后需要加深物种水平上叶内生物量分配的异速生长的了解。  相似文献   
57.
叶玉 《北京农业》2011,(3):59-60
中单28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中晚熟普通玉米单交种,其组合为中1128x中5493。2005年4月经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京审玉2005001。2007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引玉2007008。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炭化竹原纤维的特性,进一步提升竹原纤维的使用性能,拓宽竹原纤维的应用领域,采用可控电炉制备了不同炭化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条件下的炭化竹原纤维,利用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测试了炭化竹原纤维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及平均孔径,探讨了炭化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炭化竹原纤维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和孔径分布先增大后减小,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炭化竹原纤维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最大值分别可达819.35m2/g和0.7358cm3/g,平均孔径最小可达2.0836nm。  相似文献   
59.
宋立  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5,(12):184-186
以江苏环太湖国际旅游区规划为实验对象,重点探讨生态景观吸引力空间异化过程,即从要素磁场分化开始,经由同质景观间的引力异化,导致同类景观片区间的引力空间异化,最终推导出另一种"同质相斥、异质相吸"的新型生态景观吸引力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0.
Trees ar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profoundly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understory crops. Proximity to trees is a key factor in crop performance, but rath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crop spec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ees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Also,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how crop density may be exploited to optimize the yield in such systems. Here we studied the performance of cotton in jujube/cotton agroforestry.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12 and 2013 in Hetian, Xinjiang, China. Cotton was grown at a row distance of 60 cm in three densities, 13.5, 18.0 and 22.5 plants m−2 in six m wide paths between tree lines in a jujube plantation. Plant density affected both cotton aboveground dry matter and yield significantly. The highest yield was attained at the intermediate density of 18.0 plants m−2 (20.0 plants m−2 corresponding in sole cotton), lower than the optimal density in sole cotton (25.0 plants m−2). Yield at the lower density was constrained by the low number of bolls per m2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the low density, whereas at the high plant density yield was constrained by a lower allocation of assimilates to cotton seed and lint, as a consequence of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s. There were strong gradients 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relation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tree rows. Leaf area and total dry matter of cotton in rows close to the tree lines were reduced, especially in the rows next to the trees. Moreover, biomass allocation to cotton fruits was reduced in these rows. Competitive influences from the trees on cotton performance extended two rows deep in a six-year old jujube stand, and even three rows deep in a seven-year old stand. Shading effects on cotton yield were compensated by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as a result of greater boll numbers per unit ground area. Data from this study help guide the design of optimal plant density of cotton in jujube plantations and give insight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competitive effects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