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6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213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51.
为定量探讨沙柳方格沙障对沙粒粒度组成与特征的影响,以流动沙丘(LS)、设障2a沙丘(TS)和设障6a沙丘(SS)为研究对象,在沙丘不同部位、不同土层和障格内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分析样品的粒度组成与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设障年限的增加,粘粒和粉粒含量增加,细砂含量下降,SS粘粒和粉粒含量与TS和LS的含量差异显著,而TS和LS二者间差异不明显;LS、TS各粒级含量在三个层次间差异均不明显,而SS 0-5cm的粘粒、粉粒以及极细砂粒体积含量较其他2层差异显著。2)SS的频率分布曲线变化幅度小于TS和LS的频率分布曲线变化幅度。各沙丘的平均粒径MZ、分选系数δ、偏度SK、峰度KG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SS相似文献   
752.

Fipronil, a compound belonging to a new chemical family, the phenylpyrazols, was tested as a barrier treatment in Mauritania against bands of hoppers of the desert locust (Schistocerca gregaria, Forskal1775). An ultra-low volume formulation (ADONIS 12.5UL) was applied at 15.7 and 16.6/km. The doses were 1.96 and 1.04 g ai/ protected ha. Two sites of approximately 2800 and 7200 ha were sprayed from a helicopter flying at 20m. There were 12 track spacings, ranging from 330m to 2600m. The effects of fipronil on hopper band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initial locust populations at the two sites. Several hopper bands were monitored in two untreated areas. The hopper bands were controlled within two days in the area up to 500m from the flight path, within 7 days in the area between 1000 and 2000m, and within 12 days in the area between 2000 and 2600m. The speed of mortality was related to the upwind distance from the flight path. When ADONIS 12.5UL (12.5g ai/l of fipronil) is applied at 16 l/km, at 20m height, with track spacings up to 1000m, the efficacy was similar to that obtained with a blanket treatment (11 g ai/ha) performed the previous year in Mauritania.  相似文献   
753.
对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土壤水分与植物液流速率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动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在35.0、24.5和14.0 kg/(株·次)的灌水量下,土壤水分活跃层分别为0~200、0~160和0~100 cm。活跃层土壤水分的季节差异明显,各处理都是10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同一灌溉周期内不同处理下均是0~60 cm之间的土壤水分波动最大的,且灌溉量越大,土壤水分波动越大。②各个处理下植物的液流速率在灌溉后第3、15、25天都呈现出双峰型曲线,此时土壤水分分别维持在2.6%~5.0%、2.0%~3.4%和1.00%~1.98%,而且植物的液流速率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754.
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与沙化土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地区广泛分布,是固沙和促进沙地生态恢复的重要生物因子。利用1989,2002和2006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分别通过生物土壤结皮指数和NDVI阈值法,提取了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和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二者之间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1989,2002和2006年结皮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4.77%,55.72%和64.29%,表现为持续增加趋势,结皮斑块间连接度在增强,结皮的稳定性进一步巩固。(2)1989—2006年区内沙化土地的程度逐渐减弱,沙化程度综合指数由1989年的3.24下降到2006年的2.65。(3)1989—2006年,中度和重度沙化土地结皮分布范围最为广泛,均在70%以上;极重度沙化土地内的结皮面积表现为持续下降,1989,2002和2006年分别为19.40%,5.76%和2.80%。(4)以1989年沙化土地的格局为基础,1989,2002和2006年极重度沙化土地内生物结皮的数量比例分别为19.40%,33.18%和45.21%,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55.
  目的  研究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厘清不同驱动因子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方法  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动态度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库布齐沙漠地区2000—2018年生态系统格局和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  结果  (1)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以草地、裸地和农田为主,三者共占91.46%,水域、建设用地和林地占比都很小。(2)研究期内,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农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演变以裸地转换为草地为主,同时草地转换为裸地也较为明显。(3)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均上升。(4)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首要驱动力,贡献率为44.53%;土地退化是引发生态系统变化的第二驱动力,贡献率为23.87%;农田扩张、城镇化建设和水资源开发的贡献率分别为17.72%、8.51%和5.37%。  结论  为实现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应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防止土地退化,合理开发利用耕地,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56.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来源,辨明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关系。根据植物水分来源的空间差异,探讨植物种间关系,为荒漠河岸林生态建设中的物种选择和搭配提供依据,避免物种间因水分利用而过激竞争。结合对黑河下游植物胡杨、柽柳、苦豆子、黑刺、花花柴、骆驼蓬的木质部水及其潜在水源——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D、δ18O)测定分析,应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潜在水源对植物的贡献。结果表明:1不同种类植物木质部δD、δ18O值不同,表明不同种类植物的吸水深度不同,胡杨(幼苗)主要利用0~20 cm的土壤水,柽柳主要吸收200~300 cm的深层土壤水,黑刺主要利用0~20 cm的土壤水,花花柴的主要吸水层位为50~100 cm,骆驼蓬的主要吸水层位为0~20 cm,而苦豆子主要利用0~5 cm的土壤水。2不同潜在水源对植物的贡献率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草本植物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灌木因植物种类不同,水分来源有差异,而乔木胡杨(幼苗)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3根据试验结果,黑河下游胡杨(幼苗)与黑刺、骆驼蓬之间水分利用存在竞争关系,胡杨(幼苗)、柽柳与其他物种之间水分利用可能存在协助关系。4蒸发是导致黑河下游土壤水分中氢、氧稳定性同位素富集的主要原因;但随深度加大,土壤水受地下水的影响加大,稳定同位素值也相应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57.
为了探明库布齐沙漠东缘荒漠藻人工生物结皮的光谱特性,采用HR1024地物光谱仪,测定研究区包括荒漠藻在内的主要地物光谱数据,分析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达拉特旗沙漠综合科学研究站不同年份接种的荒漠藻黑色、绿色结皮及裸沙、沙打旺、油蒿、沙柳的光谱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打旺、油蒿、沙柳3种绿色植物光谱曲线与健康植被光谱曲线相近,“红边”位置明显,但荒漠藻黑色、绿色结皮及裸沙的光谱反射率变化比较平缓.2)荒漠藻绿色结皮表现出绿色植物所具有的光谱曲线变化特点;荒漠藻黑色结皮与绿色结皮光谱反射率相比,总的变化趋势为,在350~ 710 nm波段之间,黑色结皮光谱反射率较绿色结皮高,在710~1350nm波段之间,黑色比绿色结皮的光谱反射率低.  相似文献   
758.
荒漠植物的适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荒漠植物对荒漠干旱、盐渍化和养分贫瘠的适应策略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概述了荒漠植物种群延续的适应策略;同时,对荒漠植物适应策略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9.
列举了天然分布在宁夏荒漠地区的8科16属18种油脂植物名录, 调查记述了其植物学名、基本生物学特性、种子含油量、生境、分布地区及经济价值和生态作用等, 以期为宁夏油脂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0.
该文应用年轮气候学理论和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小叶杨和北京杨年轮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和北京杨的年轮宽度指数序列的变动模式很相似,但小叶杨年轮宽度指数的变动幅度比北京杨大得多,这与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大的特点相一致.用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作为气候因子建立的响应函数模型,能够说明2种杨树年轮宽度和导管腔径变化的46%~55%.小叶杨的年轮宽度和导管腔径对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量的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当年2月气温过高会抑制小叶杨年轮宽度和导管腔径的增加,而夏季降水量和气温对其年轮宽度和导管腔径增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北京杨的年轮宽度和导管腔径对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量的反应不一致,并且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