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8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649篇
林业   663篇
农学   365篇
基础科学   296篇
  1955篇
综合类   2487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652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56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陕北丘陵沟壑区发展生态草畜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之后,种草养畜是陕北丘陵沟壑区重要的后续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突破口。挖掘发展草畜业的资源优势和潜力,采用扩大苜蓿种植、实行舍饲养羊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草畜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等措施,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从牧草生产源头抓起,严格防止草畜生产各环节的污染,全面建设生态草畜业,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根据对小江流域泥石流沟谷土地荒漠化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切割密度、土壤有机质、泥石流堆积物面积、植被盖度等8个对土地荒漠化有较大影响的因子,从地貌、土壤、植被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83.
新疆石河子农耕区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危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9月,在石河子农耕区依不同生境类型选择9个样地,以夹夜法布夹11 300夹次,共捕获鼠417只,鼠种由小家鼠、灰仓鼠、红尾沙鼠、褐家鼠等10种组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鼠类群落划分为3种类型:农田-林地鼠类群落(小家鼠 灰仓鼠 根田鼠)、荒漠-沙地鼠类群落(子午沙鼠 红尾沙鼠 大沙鼠)和城市居民点鼠类群落(褐家鼠 小家鼠 灰仓鼠).其中,农田-林地鼠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根据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鼠害发生状况将垦区鼠类危害型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84.
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本文从旅游系统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认为驱动因子主要有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空间竞争、旅游者消费行为、开发者、经营者、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85.
白鲜是药赏两用植物,在辽宁抚顺地区广泛栽培.对白鲜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绿化效果进行观察,根据多年栽培经验选择最佳的繁殖方法和栽植密度,并对其绿化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进行分析与初步研究,以期为白鲜在北方寒地园林绿化领域中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20 cm、2...  相似文献   
87.
根据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基于SPEI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分析了近55年来河西地区年代际、四季干旱及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NSO 事件与该区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变化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西地区干旱次数增多、干旱程度加重。季节时间变化上,河西地区春、夏、秋季均呈干旱化趋势,春季干旱化趋势最为突出,夏季次之,冬季略呈变湿趋势。空间变化上,整个河西地区春季均呈干旱化趋势,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春旱趋势极为显著,其中春旱趋势最显著的地方是金塔;冬季整个研究区趋于湿润化。各季节干旱高频区分别集中在:春季在金塔、民勤地区,夏季在河西西北部,秋季在河西中东部及西部的安西—玉门一线,冬季在101°E以西的河西地区。河西地区秋季SPEI与SSTA指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春季次之,夏季最弱。ENSO事件发生强度与河西地区SPEI影响因子的多项式拟合关系表明,ENSO事件强度对温度的影响高于降水;其中在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份,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ENSO冷事件(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份,少数年份降水有所增加,对气温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现有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存在地质灾害数据时效性差、不准确以及需进行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该研究提出一种联合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和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算法来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得到研究区升降轨形变量,引入高分辨率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数据;然后,选取高程、坡度、升降形变速率等12个评价因子与是否为高危险区构建PSO-BP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并保存模型;利用保存好的模型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指数,通过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结合专家参与进行危险性分级,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结合的方式对高山峡谷地质灾害进行识别,避免了单一轨道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地质灾害不能识别或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利用SBAS-InSAR技术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等辅助信息,可有效识别出活跃的泥石流、滑坡、崩塌和潜在地质灾害,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点数据源时效性差、不准确等弊端;利用PSO-BP算法能跳过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为验证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信息量法和组合赋权法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准确度,信息量法、组合赋权法和该研究方法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分别为0.694、0.721、0.785,准确率为73.3%、76.2%、79.8%。利用该方法能更为有效的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澜沧江源区水生态现状与变化趋势,在干流囊谦段布置多昌、扎曲大桥及香达3个监测点,支流选择子曲的下拉秀、尕麻和野吉尼玛3个监测点,共计6个监测点位,于2016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澜沧江源区干流及其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三江源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记录浮游植物7门、47种,其中硅藻(21种)和绿藻(14种)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5%和30%;时空差异明显,夏季较秋季种类丰富,支流较干流种类丰富;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其中针杆藻(Synedra sp.)为两季度绝对优势种;(2)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为5.4×10~4~230×10~4个/L,平均密度为79×10~4个/L,硅藻贡献最大;时空差异明显,秋季高于夏季,支流高于干流;(3)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夏季为2.32,秋季为2.72,Pielou均匀度指数(J)夏季为0.73,秋季为0.70。研究显示,澜沧江源区水质介于极贫营养至中营养之间,处于轻度污染至无污染状态,水生态状况整体优良。  相似文献   
90.
海萨  孟玮  杨天燕  张富春 《鲑鳟渔业》2012,(1):38-41,57
河鲈为我区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为更好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有限资源,我们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对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水系的5个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PCR-SSCP标记结果显示,18个单倍型分布于5个群体的100个个体中。对这18个单倍型个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克隆和测序,最终确定13个单倍型,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占分析序列的1.60%。河鲈总种群表现高的单倍型多样度(0.942±0.034)和偏低的核苷酸多样度(0.00242±0.00450)。Tajima’s D和Fuand Li’s D指数的估算结果显示,河鲈5个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1),具有较稳定的种群结构。YBW,BEJH和LSW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Nm〉1),WLGH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低(Nm〉0.6),存在着由于遗传漂变而产生分化的危险。5个群体间的单倍型序列差异为0.003,说明单倍型间未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