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88篇 |
免费 | 360篇 |
国内免费 | 6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6篇 |
农学 | 365篇 |
基础科学 | 296篇 |
1960篇 | |
综合类 | 2508篇 |
农作物 | 244篇 |
水产渔业 | 153篇 |
畜牧兽医 | 657篇 |
园艺 | 92篇 |
植物保护 | 5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207篇 |
2019年 | 223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25篇 |
2016年 | 324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386篇 |
2012年 | 533篇 |
2011年 | 524篇 |
2010年 | 397篇 |
2009年 | 451篇 |
2008年 | 387篇 |
2007年 | 495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315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收集江西一个红壤水稻田长期肥料试验中产量、施肥量、土壤有机碳等资料,结合对农田生产中各项生产资料和管理活动的投入进行调查,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系统的生产力、碳投入排放与碳收集效应进行分析,并估算系统的碳汇。评价了不同处理下生产力的碳成本与碳汇效益。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下化肥配施和化肥有机肥配施下的稻田总碳汇分别为-2.2和-3.2t C·hm^-2·a^-1,但在两季生产中并无显著差异;相应地,有机无机肥配施比纯化肥配方施肥产量提高了30%左右,而碳汇量提高了50%左右。证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是一种可以增产增汇的关键农业生产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232.
为深入研究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该文在GIS技术支撑下,以贵阳市花溪水库流域花溪区范围为研究区,将石漠化因子引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进行土壤侵蚀量的计算和侵蚀等级划分,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花溪水库流域花溪区范围属于中度侵蚀,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侵蚀强度呈不均匀分布,人类活动频繁地方侵蚀比较严重。其中,以旱地(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灌草地、其他林地、疏林地、有林地次之,水田最小。 相似文献
233.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平鲁区彩红外航片的室内判读和野外实地调绘,获取了该区的土地资源数据;以GIS为工具,建立了该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指数法,以地块为评价的基础单位,进行了平鲁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该文确定了划分各评价等级界限值及其计算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客观可行。 相似文献
234.
近10 a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变化,为规划实施差异化生态修复和保育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地覆被变化为切入点,采用土地覆被转移矩阵分析、主导程度分析、叠合度分析等方法研究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并分析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及其主导因素。[结果](1)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总价值相较2005年有所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生态服务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林草集中的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和湿地水体相对集中的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区,它们是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主要供给区。(3)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主导土地覆被转换类型为:草地转变为林地、耕地转变为林地、耕地转变为草地,主导因素为生态政策因素。[结论]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235.
通过对我国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目录资料及陕北黄芥分布区的地理和气候资料分析认为:①陕北黄芥抗逆性强、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低,是不同于我国关中、黄淮、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芥菜型油菜的另一种群;②陕北高原及其邻近的晋、冀北部和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部分地区是类似于青藏、云贵高原芥菜型油菜的高含油生态区。 相似文献
236.
为筛选耐盐性优良的小麦资源,在0、0.3%和0.5%NaCl处理下,对黄淮麦区的132个小麦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随盐浓度的升高,被测指标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其中单株成穗数、穗下茎节长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除株高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相关分析表明,在高盐(0.5%NaCl)胁迫下,株高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而在低盐(0.3%NaCl)胁迫下则相关不显著;在低盐胁迫下,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高盐胁迫下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低盐、高盐胁迫下,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677%、88.897%。以综合耐盐指数为依据,发现河北省的衡4399、石麦15,山东省的青麦6号、青丰1号、青农2号和烟农5286,河南省的洛旱6号、郑麦366、周麦22号、周麦23号和周麦28号共11个品种在两种盐分条件下均表现为耐盐性强。结合田间群体表现和产量,认为周麦22号、洛旱6号、郑366、青农2号、烟5286和衡4399为高产耐盐小麦种质资源,可在耐盐育种工作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37.
黄河源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黄河源区1959—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50 a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9—2008年间,研究区年NPP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NPP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95.502~190.72 kg/(hm2.10a)之间,20世纪90年代后NPP较高。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冷干型"气候特征,NPP距平百分率偏少1.1%~2.1%;2001—2008年均为"暖湿型"气候特征,NPP距平百分率偏多2.1%~4.5%。影响黄河源区NPP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量、最大蒸散量和平均最低气温。"暖湿型"气候对植被净生产力增加最有利,黄河源区NPP可增加5.5%~8.5%。而"冷干型"气候造成植被净生产力下降5%~9%。若2050年在"暖湿型"气候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NPP较多年平均值增加7%~17%。 相似文献
238.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corn growth in a poultry litter biochar‐amended loam soil 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下载免费PDF全文
Nutrient‐rich biochar produced from animal wastes, such as poultry litter, may increase plant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although the rol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mechanisms, such as stimul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mycorrhizal fungi and plant infection, remains unclear. The effects of poultry litter biochar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zer on mycorrhizal infection,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corn (Zea mays L.) growth were investigated by growing corn in a loam soil in a greenhouse with biochar (0, 5 and 10 Mg/ha) and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fertilizer (0, half and full rates). Biochar did not affect microbial biomass C or N, mycorrhizal infection, or alkaline phosphomonoesterase activities, but acid phosphomonoesterase activities, water‐soluble P, Mehlich‐3 Mg, plant height, aboveground and root biomass, and root diameter were greater with 10 Mg/ha than with no biochar. Root length, volume, root tips and surface area were greatest in the fully fertilized soil receiving 10 Mg/ha biochar compared to all other treatments. The 10 Mg/ha biochar application may have improved plant access to soil nutrients by promoting plant growth and root structural features, rather than by enhancing mycorrhizal infe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239.
240.
在生态破坏较严重的浙西石灰土山地,经三年的生态重建模式定位试验,明确了银杏、日本甜柿、板栗、枇杷、梨树和黑麦草为石灰土山地适生的生物种群;以此设计的果-草生态重建模式,具有改善生态、提高肥力、增加收入的良好效益,可在北亚热带石灰岩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