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126篇
  479篇
综合类   851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大豆原生质体的产率和脂肪酸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新生叶片及子叶的原生质体产率较高。缺水处理使子叶细胞、原生质体中的脂肪酸脱饱和程度减弱,不饱和脂肪酸向饱和脂肪酸转化,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则不存在这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2.
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例,分析大学生本土化人才能力培养现状,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需求以及基层工作的本土化影响因数,探索大学生本土化人才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以期为提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为高校教育改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研究结果,综合阐述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在土壤培肥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在海丰农场种植条件下,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 4种不同种植方式技术和经济效益开展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下南粳9108的产量均达9 000 kg/hm2以上,人工插秧产量最高,其余依次为:机械旱直播、机穴播、机条播;投入成本以人工插秧最高,达13 023.0元/hm2;机穴播和机条播其次;而机械旱直播最低,仅为10 338.0元/hm2.特别在人工投入上,人工插秧最高,机条播和机穴播较低;机械旱直播、机穴播和机条播经济效益较高,经济效益分别为17 763万、17 469和17 301 元/hm2;人工插秧最低,仅为15 834元/hm2;从产出投入比来看,规律与经济效益高低相同.因此,无论从提高经济效益考虑还是从减少用工考虑,目前机穴播、机条播和机械旱直播等轻简栽培方式作为海丰水稻主要种植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5.
在能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2年江苏省的统计资料,分析江苏省稻秸和麦秸的生态足迹盈亏。结果表明,2012年江苏省稻秸与麦秸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095 5和0.054 4 hm2,但人均生态盈余/赤字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稻秸人均生态盈余为0.018 6 hm2,麦秸人均生态赤字为0.018 3 hm2。即稻秸的利用尚处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秸秆消纳空间,而麦秸的利用不尽合理,甚至存在过度利用现象,已超出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3年菌剂降解秸秆直接还田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土壤碳素和氮素的变化.[方法]采用TOC仪和凯式定氮仪,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结果]与初始的基础肥力相比,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增加,分别提高了23.39%、18.23%和15.96%.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灌浆期达到最高,复合菌处理和纤维素分解菌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1.24倍和1.17倍.除2011年施菌剂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外,2010年和2014年施菌剂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复合菌>纤维素分解菌>对照.随着菌剂降解秸秆直接还田年份的增加,各处理土壤的C/N均有所提高,且2014年各处理土壤的C/N显著高于2010年和2011年,接近于微生物降解的最佳C/N(25:1).[结论]菌剂降解秸秆直接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全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C/N,且2014年各处理土壤的C/N接近于25:1.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技术对红干椒植株以及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采样,测定使用秸秆生物降解技术的红辣椒植株和土壤,通过原子吸收测定其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且分析其关系。[结果]秸秆生物降解技术对红干椒的果实品质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有重要作用。该技术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效铜的含量,提高了红干椒植株中的铜元素含量;而该技术对土壤有效锰、锌、铁含量影响不明显,但促进了辣椒植株对这3种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结论]此项技术值得继续推广,有利于改善辣椒品质,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998.
秸秆覆盖保水剂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覆盖保水剂在豫东旱地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穗位叶的SOD、POD、CAT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不同处理可提高夏玉米产量11.02%~23.34%,以覆盖保水剂最好,增产23.34%。  相似文献   
999.
指出了青钱柳种子育苗采用3种不同方式浸种,其一用温水浸种处理,其二用吲哚乙酸200×10-6溶液浸种处理,其三用ABT3号3号生根粉200×10-6溶液浸种处理。分别用于大田育苗试验。实践证明: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发芽率,比用温水浸种、吲哚乙酸溶液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8.1%、7.8%,出土萌芽率分别提高6.7%、5.5%,苗木生长成活率分别提高8.9%、4.4%。一年生的苗木生长量,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培育的苗木,地径、苗高,比用温水浸种的种子和用吲哚乙酸溶液浸种的种子培育的苗木生长苗高,分别大13.0%、7.1%,地径粗26.4%、10.3%,生长率分别提高30.8%、5.6%。  相似文献   
1000.
Hari Om  S. Kumar  S. D. Dhiman 《Crop Protection》2004,23(12):1157-1168
Phalaris minor Retz. (Littleseed canarygrass) is a pernicious weed, which infests several crops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particularly the wheat crops in rice–wheat sequence.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of cultural and chemical methods of weed control,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biology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edaphic and management factors may offer a useful key to strengthen we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is review considers various aspects on dormancy, viability and agro-ecology with emphasis o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host and succeeding crops. Du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approaches required to manage the resistant biotypes under present conditions and hence to avoid further escalation of the epidemic. The var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P. minor utilizes beneficially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al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of both the wheat and succeeding rice crop in rice–wheat system for its survival and growth. Its seed is highly sensitive to variable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regimes for germination and exhibits tolerance to anoxia during anaerobic respiration in rice. Tillage options, residue management, spatial–temporal considerations and other factors influence the seed dynamics, pattern and depth of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P. minor. A comprehensive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se aspects may provide useful guidelines in formulating cautious and opportunistic we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